10月24日(農曆9月10日)正式進入24節氣中的第18個節氣「霜降」,代表秋季最後一個節氣,天氣會開始逐漸轉涼變冷,空氣也會偏乾燥,一般來說此時大部分地區都能感受到些許寒意,夏季的酷暑近乎全消。古籍《二十四節氣解》中:「氣肅而霜降,陰始凝也」。帶你一次了解霜降的習俗、禁忌與運勢。
霜降吃柿子的緣由來自于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小時因家中貧困又恰逢戰亂時期,朱元璋很多天沒吃飯,恰逢霜降時節,他看見路邊有顆長滿豐盛的柿子樹,使他飽餐一頓免于餓死,在朱元璋功成名就後,再次路過柿子樹,將自己的戰袍解下覆蓋在樹上,將此樹命名為「凌霜侯」。這個故事在民間流傳開來後才有吃柿子的習俗,象徵著可解災厄、助運及助健康的食物,還有一句俗諺「霜降吃柿子,冬天不感冒」。
霜降時節,正逢菊花盛開之時,在中國許多文人會在天寧寺、陶然亭、龍爪槐等地舉行菊花會,會收集多盆名菊花,並且打造成菊花塔,喝酒、賞菊、作詩,表達出對菊花的喜愛之情。
有句俗語「霜降蘿蔔」,代表霜降後早晚溫差會特別明顯,告知農民要提早收成蘿蔔,避免蘿蔔在冷的天氣變化下凍壞。
秋天早晚溫差大,賊風往往會乘虛而入,使人生病、全身酸痛、疲乏無力,還會引起咽喉炎、氣管炎等,要注意穿衣、蓋被,不要隨意脫去衣物。
秋天容易疲乏,不少人有賴床的習慣,想要防「秋乏」,首先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每天可以比夏季多睡上1個小時左右,幫助人體陰陽平衡和收斂神氣,利于消除疲勞,增強免疫力。長時間睡眠容易導致體內細胞缺氧,不但越睡越困,有時還容易頭暈,因此這個時節需要適當控制睡眠時間,再賴床也不要睡超過10小時。
秋天人的情緒容易抑鬱,要多到戶外運動,少去人多、空氣不流通的地方,預防呼吸道疾病,登高也能使肺的功能得到舒暢、舒緩心情。不過運動健身的活動量不宜過大或劇烈,微微出汗即可,根據自身的情況調節。
入秋之後,人腦松果體分泌褪黑激素相對增多,情緒會變得低沉消極,應多走出戶外,曬曬太陽,聽一些較為輕鬆歡樂的音樂,換穿暖色調的服飾來調節心情。秋季最重要的養生秘籍,就在于舒緩壓力,擁有正面積極的心態,老朋友之間多聊天,通過交流也能夠使心情愉悅。
霜降代表進入深秋, 季節會漸漸趨冷,民俗專家柯柏成分享了霜降開運法,民眾可以把握開運守則在年末衝刺一回,如果想解厄轉運的朋友也不妨試看看。柯柏成表示只要在霜降當日下午5點至7點,走到家中南方位置,人面向南方心中許願三次,這願望變能夠很快實現,要注意不切實際的願望就會除外。
都說「登高解秋鬱」,寒露一到天氣涼爽,最適合登高望遠、舒展筋絡。但要特別注意,深秋天氣轉寒涼,登高要避免在早晨或傍晚,以免氣溫太低受寒。
霜降意味著秋天很快就要結束,即將迎來寒冷的冬季,此時會有祛兇的習俗。在廣東高明地區,小孩以瓦片壘梵塔,在塔里放柴點燃,待到瓦片燒紅後,毀塔以煨芋,叫做「打芋煲」,隨後將瓦片丟至村外,稱作「送芋鬼」,以辟除不祥,祈求來年風調雨順、莊稼豐收、生活安康。
古人會選擇霜降期間「寒衣節」掃墓,這節日相當于清明節和中元節,在民俗上也被稱為中國三大鬼節(清明、中元及寒衣節)。
霜降天氣比較偏冷和乾燥,所以在吃的部分要選擇霜降補氣養身食材,天氣轉涼後也要少吃辛辣燒烤等容易上火食材,避免腸胃或肺過燥,如辣椒、桂皮、生薑、生薑、花椒、蔥和酒,在煮菜時也可以選擇少量辣椒、蔥、薑當成調味料,則不會受影響。
秋季乾燥易口乾舌燥、唇乾、鼻乾、咽喉乾燥、皮膚龜裂。從飲食上,少攝取辛辣刺激物,盡量多吃些滋陰、潤肺、補液生津的食物,如梨、芝麻、蜂蜜、南瓜、板栗、柿子、蓮藕、山藥、白蘿蔔等,或自製銀耳蓮子粥,薏米粥,煲湯時適當添加杏仁、川貝、白果等用以宣降肺氣,或加入沙參、石斛、麥冬、玉竹、百合等,既能滋陰潤肺,還可根據體質靈活化解秋燥,也可以透過吃羊肉爐進補,羊肉有改善頭風癥狀之效。
「百病從寒起,寒從腳下生」,適時添衣,尤其是注意腳部保暖,晚上用熱水泡腳起到禦寒作用,避免感冒;老年人不要穿硬底鞋,鞋要寬鬆些,襪子要透氣護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