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娛樂明星
熱點新聞
美妝時尚
健身達人
星座课堂
健康養生
奇聞趣事
美食菜譜
心靈語錄
生肖解析
動漫影音
育兒分享
生活常識
情感百態
酷車
國際新聞
奇趣
生活小妙招
毛孩
影視新聞
大马新闻
老年生活
萌寵樂園
科技遊戲
植物
佛緣佛語
俄羅斯新聞
插畫趣聞
軍事
​應付磨蹭的最好方法,根本不是催催催
2023/10/25
早上七點半開始喊孩子起床,終于叫醒,又要再躺一會兒。
一只襪子能穿半天。
終于開始洗漱,從眼睛看向牙刷到拿起牙刷,好像隔了一個世紀那麼長。
穿鞋、穿衣服、拿書包,每個步驟都像經歷了種種波折、費盡全身力氣才終于成功。身在一旁的家長只能不斷運氣并長長地舒出來。
碰上時間來不及,這邊已經火燒眉毛,那邊還悠哉游哉,一頓吼是少不了了。
磨蹭、拖拉,哪個家長沒受過這倆詞兒的折磨啊!
「坐那一上午,一看就寫了一行字。」
「就這點作業,每天要寫到十點啊!」
「裝個書包,我都想按按哪里能給開個2倍速。」
學習碰上磨蹭,那能舉的例子又是一籮筐。
誰能受得了這個啊?我催一催總行吧?
莫非你說的是「快點快點」「抓緊時間」「要遲到了」……
這時孩子只是慢悠悠向你投來一個「你催你的,我干我的」的目光,然后繼續我行我素,生氣的還是咱們……
在氣死自己和吼孩子造成的心理傷害之間,家長選擇了保命,也情有可原吧?
可以吼,但沒必要。
主要是,吼完他就能快嗎?當下可能行,下一次照舊。
那磨蹭拖拉這件事,真的沒啥特效藥嗎?
1
1.你以為的磨蹭可能不是真磨蹭!
什麼叫磨蹭啊?
行動遲緩、做事拖拉。
行動遲緩與否、做事拖拉與否的參照物是大人,那小孩的節奏就被定義為「磨蹭」。可是有沒有想過,小孩的節奏本身就是這樣的。
大人所說的小孩磨蹭,無非是想讓孩子和大人保持同樣的節奏。
有次帶孩子出去,需要趕區間車,我其實已經有意識在等孩子,孩子還是扯著我的手說:「媽媽,你等等我,我跟不上。」是,即便慢下來,可我的一步比孩子還是大不少啊!
大人所認為的正常速度,在孩子眼里可能是2倍速、3倍速。

2.即便真磨蹭,也很正常。
誰不磨蹭啊?誰不拖拉啊?否則也不會催生出網絡名言:deadline是第一生產力。
誰又不是這句話的奉行者呢?
論文下周一交,效率最高的時候一定是這個周日。
公司九點上班,那打卡機一定在8:55以后最忙。
不是啊,如果沒孩子我早就到了!
害,生孩子之前咱也這樣。
之前公司搞活動的時候,涉及到時間的通知都會把截止時間提前半小時。比如活動9:00正式開始,那通知上一定寫:請在8:30前有序入場。
為啥?考慮人性啊!磨蹭就是人性。
2
1.孩子為啥沒有deadline的緊迫感
因為他對時間沒有概念啊!
我家小孩以前經常問,媽媽,5分鐘是幾分鐘啊?
這種讓人捧腹大笑的問題,其實大人仔細一想就知道,孩子對時間是沒有概念的。不光是對時間的長短沒概念,甚至對我們說的「分鐘」都不理解。
他最近又經常問,5分鐘是多少秒?
「5分鐘是300秒。這段時間的長短基本等于你數數,從1數到300。」
那10分鐘呢?
「10分鐘是600秒。」
600啊,好多啊。
兒童什麼時候才對時間有概念呢?
1—2歲的孩子沒有時間觀念,且很擅長轉移注意力和視線。
3歲,孩子對時間稍稍有了一點概念,了解「早上晚上」等可感知性時間概念。
4-5歲,具備一定時間觀念,中午吃了什麼,晚上吃了什麼的這種哪個時間段做了什麼的問題能逐步回答出來。
6歲的孩子開始理解每周都有周六、周日,理解時間的循環性。對半小時、20分鐘依然沒有概念。
7歲的孩子,因為鐘表日歷等輔助工具能知道時間是有抽象概念的。可在潛意識里,并沒有形成特定時間做特定事情的節奏。
到青少年期, 有了時間概念,自控能力也能夠達到:計劃自己的目標和行為、堅持完成困難的任務。
磨蹭其實是孩子成長的必經階段。
只有孩子們按照自己的節奏,一步一步感受「時間」、感受按時做事情的規律,才能真正使自控力和時間概念聯系起來,實現成長。

2.孩子為啥沒有deadline的效率
一是他本身能力不足,5歲小孩確實沒辦法在十分鐘內洗漱好出門,催也沒用。
二是他認為自己能力不足,磨蹭的深層次原因,是焦慮,是內耗。
孩子很多時候磨蹭,不愿開始做一件事,是因為事情太難而恐懼自己不能很好地完成一件事。
甚至越磨蹭心理壓力越大,越拖延越恐慌。更無法專注于要做的事情本身。
心理學家皮爾斯·斯蒂爾說:「目標和回報太過遙遠、對成功信心不足、討厭被人委派任務,是導致拖延的3個最重要原因。」
作業太多、太難的時候往往比作業簡單的時候更磨蹭。
要去練琴的時候會比去下棋更磨蹭。
3.為什麼有時候孩子也挺抓緊時間的,比如玩。
相比于小時候所有事的不緊不慢,越長大越會有一些快慢的概念。
比如樓下有小朋友在等著玩,這時的小朋友什麼磨蹭啊拖延癥啊都不復存在了,可以立即放下手里的一切,馬不停蹄穿鞋穿衣服,急吼吼跑下樓。
喜歡做的事、感興趣的事情上,往往不容易出現拖延磨蹭的情況。
可以仔細觀察下孩子在哪方面的自主性比較強。
3
1.我的催促有用嗎?
回想一下,我經常說的「八點了,要遲到了」根本沒有用啊!在這個學齡前小孩的眼里:「八點」是什麼意思?遲到又是什麼?媽媽在說什麼咒語嗎?
反倒是,我每次語氣不好,他都會用一副看怪物的眼神看著我,然后問:「媽媽,你生氣了嗎?」
所以,我們接下來的時間里,不僅要完成出門前的流程,更夾雜著要對自己情緒的解釋。不管是坦誠「是的,我生氣了」還是遮掩「沒有,我就是著急了」,都把事情的注意力又轉移到了跟目的無關的事情上,等于「節外生枝」了。
越大的孩子,越會使家長有「我的催促有用」的錯覺。其實,這只是因為他把你當成他的鬧鐘——家長按捺不住的時候,就是我要開始發力的時候。
2.怎麼做才有點兒用
A.時間給夠、給足
七點半喊起床時間不是緊張嗎?
那就七點開始喊,「給出磨蹭的時間」。在這我都不能稱之為磨蹭了,應該是「給出能讓我的耐心持續發揮作用的時間」。
我媽當年對付我的秘訣是:客廳的掛鐘永遠調快10分鐘。
不得不說,確實有效。老一輩的智慧呀~
B.有意識讓孩子感知大塊的時間,明白在一定時間里,能做的事情是有限的。
每天放學后到晚上睡覺前時間的長短是固定的。
選擇在外面玩的時間長,回家能玩的時間就短。
回家我先陪玩,那做飯時間會推后,吃飯時間也會推后。
寫作業的時間長,下圍棋、玩玩具的時間就會短。
C.分清事情重要性,哪些必須做,哪些可自主選擇做。
可以把每天要做的事情在紙上寫下來,按照重要性排序。
比如放學回家要做的事情:吃飯、寫作業、預習、閱讀、洗漱必須做;
畫畫、看電視、玩玩具等可以選做。
「咱們每天要做的5件事都做完了嗎?」
「做完了,可是我沒來得及畫畫。」
「那有點遺憾啊,明天晚上記得把畫畫往前排一排。」

D.用清晰指令代替「快點」。
「快點,該洗漱啦」的效果,不如「來,進浴室洗澡」;
「快起床」的效果,不如「7:50準時出門」。
E.幫助孩子拆分困難任務,使孩子慢慢學會自己拆分。
作業多,那咱們一起把作業一項一項列出來,逐個擊破。
作業難, 不會做的可以先空著,把會做的做完再說。經過嘗試仍然不會做的題就不做,可以等老師講,也可以求助同學,只要最終能學會就達到目的了。
F.多鼓勵,少批評,不必苛求完美

想學騎腳踏車最好的辦法不是去知道很多關于腳踏車的知識,而是坐上腳踏車騎一次。

想學卻遲遲不見開始,只是怕自己摔跤怕被別人笑話、怕最終也沒學會

孩子能積極開始去做一件事的前提是,不會因為沒做好這件事而受到批評、奚落甚至謾罵。

信任孩子,多鼓勵孩子嘗試,不斷加強孩子內心「我能行」的認知。經常被鼓勵、被肯定,接受正面暗示,他會越來越自信、積極,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孩子做作業拖拉,也是一樣的道理。
他總有不拖拉的時候、總有寫某道題一眼就能看出解題思路的時候,請鼓勵他、加深此刻的印象。
以上的方法,都不是對付孩子磨蹭的特效藥,只是為了讓父母和孩子在這類問題上都舒適一點。孩子的很多變化,都是時間帶來的。我們大人能做的,就是做好大人,僅此而已。
療癒又可愛! 屏東和平教會耶誕創全台最大"薑餅城"
2023/12/03
中壢家樂福大火原因找到了!3男嬉鬧「殺蟲劑噴打火機」所致
2023/12/03
58歲夏文汐開深V 超兇姪女同框似姊妹
2023/12/03
57歲任賢齊登杭州開唱!大跳「鬼步舞」 網笑虧:感覺像在復健.
2023/12/03
以美好的心,欣賞週遭的事物 以真誠的心,對待每一個人
2023/12/03
更年期一定胖?日本57歲主婦「更年期瘦身法」鏟16公斤,狠甩嬸味瘦成美阿姨
2023/12/02
真人版長髮公主!烏克蘭女擁有121cm超長髮,曝護髮秘訣:每3至4天才洗一次頭
2023/12/02
冬季熱門打卡景點 新北歡樂耶誕城主燈新秀及耶誕市集登場
2023/12/02
家電冷知識!「這家電」壞了 回收價400至500元
2023/12/02
小北百貨開29年!狂展百間店「到底有多強」?眾推1大優勢:被救好幾次
2023/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