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百味小說 古代言情 生於望族 第15章 下榻農莊

《生於望族》 第15章 下榻農莊

文怡由舅舅護送著來到山邊的莊子,下榻在一戶殷實人家的後院。

說是殷實人家,其實也不過是莊上稍稍富裕些的農戶罷了,前後兩進院子,都是土牆瓦屋,六七房,倒住了十四五口人,分別是一對老夫婦帶了兩個兒子,還有媳婦、孫子孫等人,再加上一個小兒。因聶家臨時賃了他家房子,是許了大價錢的,老夫婦兩人忙吩咐媳婦們收拾屋子,便帶了全家到同村親戚好友家借住去了。

聶家此行,帶了八九個青壯,還有一個丫環阿櫻。這阿櫻卻是個機靈能幹的,很快就將後院的正房廂房都重新收拾了一遍,迎了文怡進屋歇息,打水侍候著淨面,便立即跑去廚房燒水泡茶,趁著等水沸的空隙,又到外頭尋了兩個莊戶農婦,給了一串錢,請們幫著準備晚飯酒水。

文怡冷眼瞧著,暗暗點頭,想到自己家中,一個能幹的幫手都沒有,趙嬤嬤年紀這麼大了,還總要辛苦去做洗掃地的活,便有些黯然。心下盤算著,等回家後,是不是問問家裡是否有餘錢,若沒有,就省下做秋季新的花費,或是自己做點針線活趙嬤嬤拿出去賣,但凡能勻出三四兩銀子,買個年紀大些又有點力氣的使丫頭,嬤嬤也能輕省些,自己也不必事事倚仗張嬸。

正想著,阿櫻便進來了,說是老爺請表小姐到正房敘話。文怡忙整理了一番儀表,隨阿櫻過去了。

甥舅倆敘了一番離,又哭了一場。說起這幾年的遭遇,文怡也記不全了,又不想舅舅擔心,便只撿些無關痛之事說了說。但聶家昌活了四十來歲,又隨父親在任上見識過世面,文怡即便是兩世爲人,也只是個年輕孩兒家,哪裡瞞得過,不到半個時辰,就舅舅試探出來,氣得他怒髮衝冠:“顧家百年族,在外頭端得是好名聲,沒想到也是如此不堪!孀婦弱,便是沒了男人倚仗,難道就不是他顧家的人?!護著些又能費得了多心思?!可憐我外甥兒也是顧氏脈,卻被人欺凌至此!他們以爲我這個舅舅是死的不?!”說到這裡,看著文怡,只覺得滿心憐惜:“都是舅舅不好,就算有再大的氣,也不該丟下你不管,你這些年了這麼多苦,都是因爲沒人替你撐腰的緣故。”

文怡含淚搖搖頭:“怪不得舅舅,原是祖母子執拗些,又向來是在外頭強慣了的,便是知道自己理虧,也不肯先低了頭。舅舅這些年都有派人來看外甥兒,外甥兒心知肚明,早有心來給舅舅請安。只是先前守著孝,族中規矩又嚴,孩兒家輕易不能出門,纔會拖到今日,還是託了舅舅大壽之福,外甥兒才能出來。”

聶家昌冷哼一聲:“規矩嚴又如何?顧家人以爲規矩嚴些,便是面了?!心不正,再多的禮都是虛的!”向文怡,目又放了些:“你這孩子倒是沒沾上那些酸腐氣,是真正知禮的。”

文怡臉一紅,卻是低了頭不敢吭聲。若不是重生了一回,也沒想過要來看舅舅,哪裡是個知禮的人?方纔所言,也有大半不實,舅舅這麼稱讚,倒愧難當:“外甥兒……當不得舅舅的誇獎……”

聶家昌擺擺手,看著文怡,只覺得是看到了妹妹小時候溫順可又害的模樣,心裡有些發酸,又有些欣:“幾年不見,你長高了,也長開了些,倒是越發象你母親了。那年舅舅去康城求學,你母親就差不多是這個年紀,低著頭,流著眼淚,拉著舅舅的舅舅別走,舅舅勸了半天,才把哄順了,到了年下回家,便天天著我不放,明明那麼大了,還象個孩子似的……”

文怡鼻子一酸,陪著他又哭了一場。

過了一會兒,阿櫻在門外問酒菜幾時上,聶家昌忙去淚水,命上菜,又囑咐說不必上酒了,連底下人們,也不許多喝,免得半夜裡誤事,或是明早耽擱行程。阿櫻一一應了去,不過片刻,就帶著兩個小孩,將備下的飯菜送了上來。

送上來的是四菜一湯,鮮蘑溜片、葫蘆條兒炒兒、小魚乾燜茄子、熗炒小白菜,外加一個蛋湯,並不算盛,但都是莊上能找到的材料,因爲新鮮,聞著倒是香噴噴的,讓人食慾大開。

兩個小孩都是八九歲年紀,頭髮裳收拾得乾淨整齊,看打扮言行,應該是莊上的孩子,還帶著天真純樸的笑容,外加幾分好奇,兩雙眼睛滴溜溜地朝文怡看,其中一個有些豔羨地看著頭上的珠花,另一個則盯著的繡花腳。

阿櫻瞪了們一眼,悄悄做了個手勢,示意們出去。兩個孩子捨不得,地用眼神求有些頭痛,抿著親自扯著兩個孩子的袖子拉了出去。不久,外頭傳來小孩歡快的笑聲,腳步聲往門外去了,聽話頭似乎是得了好看的頭花,然後就是阿櫻在二門上招呼家丁們,傳達主人指示的聲音。

文怡笑道:“舅舅家的丫頭真能幹,只一個人,便能頂別人家三四個呢。”聶家昌一挑眉:“那是,這是你舅母特地給你姐姐挑的,可惜年紀有些大了,過幾年就要配人,要不然……”忽然驚覺自己失言,忙住了口。

щщщ▪ тт κan▪ co

文怡卻在想,怪不得這丫頭能幹,原來是舅母給表姐挑的,實在是一片慈母之心,若是自己母親在世,會不會也對自己這般疼?這麼一想,卻是心頭酸楚難當。

聶家昌卻忽然有了個念頭,想了想,又覺得還是要跟妻子商量過纔好,便先招呼外甥兒用飯。

文怡已是累了一日,又見了舅舅,心中大事放下一半,因此這頓飯吃得格外香。待吃過飯,阿櫻上來撤了碗筷,又送上熱茶,甥舅倆便又開始閒話。

文怡記起那個年劫匪的事,便跟舅舅說了,問:“舅舅可曾見過他?真的是大表哥的小廝麼?”

聶家昌冷哼一聲:“他倒不算撒謊。他從八九歲上到你大表哥邊當差,也有三四年功夫了,本來見他笨笨的,還算老實,我跟你舅母正打算過了年就給他提工錢,再他陪你大表哥往書院去,若能認得幾個字,將來你大表哥也能有個幫手。沒想到上月他推說母親重病,非要回家侍疾。我們家也沒有攔著人盡孝的道理,就放了人,連價錢都沒要,直接賞他了。不料才幾天功夫,他就丟下生病的老孃不管,跑出來劫道!還劫到我親外甥上去!真是養了只白眼狼!”

文怡見他生氣,忙上前替他倒茶,勸了幾句,才道:“我聽他話裡話外的意思,是說他母親的病急需要錢抓藥,卻又沒銀子,方纔被人攛唆著做下錯事,還好頭一回就被人制住了,並未造孽。他是爲了他母親方纔一時糊塗,又有改過的想法,舅舅……就饒了他吧……”

聶家昌嘆道:“你這孩子,學誰不好,偏學得象你娘一般心!你只道那個混帳東西可憐,卻沒想過,若你不是遇上好人相救,你比他更可憐呢!”

文怡低頭不說話,聶家昌見這樣,只得嘆氣:“罷了罷了,到底在我跟前長了這麼大,就這樣送到府去,只會丟了命,到頭來他家裡也是沒了活路,我就當積德吧。”了一個管家來,命他去跟兩位恩人說,那幾個劫匪既是附近的山民,若不曾說謊,又真有改過之心,就任憑兩位公子置,卻又這管家另行對那小廝說,自己回城後,會報知府有山匪出沒的事,如果他們再敢出來劫道,被府抓住,定死無疑,他就算求自己這個舊主照顧家人,自己也是不應的。又命家給那小廝一吊錢,他不要再上門。

文怡看著管家領命而去,有些惴惴地看著聶家昌:“舅舅……”聶家昌笑道:“舅舅也不是爲了你,你大表哥這些年總是多病多災的,偏又執意要出門求學,哪裡能好起來?我跟你舅母只願他平安康泰,每年往廟裡捐錢捐都不,這回只當是做了好事吧!”

文怡這才安心了些,又想起兩位恩人,笑道:“柳公子和羅公子都是好人呢,若不是他們,外甥兒這回就要遭罪了。那位柳公子還是恆安人士,說起來跟顧家還有親。”

提起兩個年,聶家昌也是滿心激:“是麼?那我們可要好好備一份謝禮才行。說來他們跟你大表哥還曾是同窗呢,只是你大表哥今年年後便沒再回康城,就斷了聯繫,不過我記得現下離中秋節還遠,他們應該正在書院上課纔是,怎會跑到這裡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