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百味小說 穿越時空 回到三國做劉禪 第16章 茅塞頓開

《回到三國做劉禪》 第16章 茅塞頓開

自三分天下以後,甚至在這之前很多年,諸葛亮已經規劃好蜀國的長遠計策是「聯吳抗曹」,而姜維「二分天下」之策的核心卻是「拒曹滅吳」。

按照姜維的計劃,「二分天下」之策將分三步完:其一,蜀國應該以一員強將坐鎮漢中,使得曹魏不敢輕易來犯;其二,必須牢牢地控制住荊州,因為這是一條重要的通道,北可拒曹魏,東可拒吳國,如此一來,蜀中自然太平;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環,就是趁吳國兵力空虛的時機,派重兵一舉攻克吳國南部的趾、珠、高涼(公元218年孫權置此郡)、蒼梧四郡!如此一來,荊南四郡垂手可得。

只要走好這三步,吳國的滅亡只是時間問題。至此,「二分天下」之計就功了一半,北伐曹魏就容易得多了。

姜維此計確實大膽,然而劉閃卻有顧慮,因為他知道很多超越這個時代的歷史。

在冷兵時代的戰爭中,歷朝歷代的北伐,幾乎都是以失敗告終,無論是天縱奇才的諸葛亮,還是宋文帝時的元嘉北伐、劉裕、祖狄周世宗、宋太宗、宗澤、乃至太平天國的北伐,無一例外都是失敗,唯一功的似乎只有明朱元璋的北伐。

反觀歷史上自北向南的戰爭,那就完全是另一個結果了:秦始皇掃清六合、宋太祖平定四海,元人覆滅大宋、清兵馬踏南朝,包括近代的化夏戰,都是由北向南一氣呵,勢如破竹。

這種現象的原因極其複雜,僅僅以所有人都悉且能切會的「氣候」因素來看,由於北方人比南方人耐寒,不論南方兵將還是北方北將,如果由北往南打,越打越暖和,而南方進攻北方,一遇到冬天就得回師。

劉閃對姜維的大計未做回應,只是告訴他蜀國為了廣積糧草,現在已經施行「兵簡政」策略,蜀國只剩下10餘萬兵,其中2萬人駐守漢中,能供姜維使用的只剩8萬兵馬。

姜維對此並不憂慮,因為按他的計劃,「二分天下」之策將需十年才能實現,其中滅吳、伐魏各需5年。如今漢中有魏延、馬岱和王平三員大將駐守,可保萬無一失,第一步已經完

至於第二步的計劃,在蜀國沒有足夠的實力之時,最近1—2年絕不能完全佔領荊州,只需在建平、宜都兩郡適當擾,其間或戰或不戰,不在意一城一地的得失,以消耗吳國的兵力和國力為主;若是提前佔據了荊州,必會引起曹魏的注意,「二分天下」之計很可能因些破產。

劉閃也知道蜀國北進艱難,似乎同意了姜維的計劃,只是沒有親口說出。在以前,劉閃一直以為姜維是「戰級」的將才,這會兒才發現他是「戰略級」的國之棟樑,朝中眾臣幾乎無人可比!

劉閃心頭大喜,告訴了姜維「關索南征」和自己將要對南中地區施行的政策后,姜維聞之更是欣喜,表示此舉與「二分天下」之策已經不謀而和!

如果南中地區穩定,並且南人心向蜀漢,2—3年必能集結大量的糧草和數十萬兵,並且不會引起東吳和曹魏的注意;時機后可從牂柯、永昌和興古方向東出,奪取荊南四郡和桂林、趾等地就易如反掌。

現在的姜維正好32歲,而劉閃27歲,兩人雖是君臣,卻如親朋手足一般暢聊了很久。對姜維的計策,劉閃始終沒有明確表示贊同或反對,次日上朝也未向眾臣提出此事。

然而,劉閃升任姜維為大將軍,再撥給姜維1.8萬兵馬,並將其老母、妻子柳氏和孩子接到宮中照顧,這些種種,足以看出劉閃的雄心壯志和對姜維的支持,這些遠比口頭上的認同,或是一道聖旨更能讓姜維安心。

正當議事時,快馬信使前來報告:吳國以陸遜為主將,孫韶、張承為副將,率軍10萬,正從南郡方向往秭歸進發,姜維聞之,未等散朝就點齊兵馬出發。

劉閃知道陸遜曉兵法,擔心姜維的長遠大計有失,又封魏延長子魏容為平南將軍,封其次子魏昌為平北將軍,加封張翼為後將軍,令三人各領3000兵馬北上,協助魏延鎮守漢中。

至此,加上魏延的本部人馬,漢中已有3.5萬兵卒,若是主將魏延嚴格遵守「只守不攻」的方針,漢中咽絕不會有半點閃失。

昨晚,劉閃做了個夢,夢見自己還在推著板車搬磚糊口。

早上醒來后,劉閃滿腦子都是板車上的磚頭,頓時茅塞頓開,一個「不要臉」的計劃湧上心頭。

正如大司農孟擔心的那樣,老百姓賣掉手中的餘糧后,手上有了銖錢,只有讓他們心甘願地把手上的銖錢換其他品,他們才會繼續努力地種植糧食,從而形循環。

現在沒有基礎工業,本造不出冰箱、彩電、汽車等消耗品,劉閃自然想到了房子。在這個時代,幾乎95%以上的老百姓的住所,都是用泥土或籬笆圍的簡易住宅。任何一個老百姓,只要他有機會,有上升的通道,誰願意住那種泥土壘的破茅屋?

由於連年的征戰,各地的許多磚窯已經廢棄,青磚或灰磚極其難尋,並且價格極高,普通百姓就算勞作幾十年也買不起幾塊磚。劉閃想到的是,以牛皮製傳送帶,再以大型水車為力,興建一個大型的「國營磚窯「,用磚頭「騙」走百姓手上的銖錢!

早膳已經送來,劉閃顧不上吃,而且越來越興,按照自己小時候見過的磚窯的構造,在糙的黃紙上不停地勾畫著,徐才人也不打擾,溫婉地在一旁磨著墨。

劉閃埋頭畫了好幾個時辰,大功告時抬起頭,徐才人仍未離開。劉閃注意到艷的漢服,又有一個「不要臉」的計劃湧上心頭。

在這個時代,普通百姓所穿的服用的是自家出來的麻織布,比較有錢的富戶用的是棉布;宦、皇室或門閥世家用的則是棉、帛、錦鍛等織。普通百姓不是「有錢」就能穿織布料,普通百姓也不能穿黃布料的服,因為這些是皇室、王侯或世家貴族的象徵。

漢代的織染已經達到了登峰造極的水平,但是,這些都出自於府下屬的「東織」和「西織」,在漢代的鼎盛時期則出自未央宮下屬的「暴室」,民間並沒有這樣的染織工藝。

如果允許普通百姓穿帛綢緞做服,如果市場上能買到上好的布料,如果百姓手上有多餘的銖錢,那會發生什麼?

由宮中的東、西織牽頭,立國營的「染織工廠」,這樣的設想又進了劉閃的計劃中,這樣做也不會違反諸葛亮的訓,就算朝中眾臣為了自己服的「優越」反對也無效!

宣室殿,呆了一天的劉閃拿起膳房送來的餅,又有一個奇思妙想誕生,不過這段時間糧草沒有富餘,只能過段時間再考慮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