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百味小說 種田經商 隔壁的小書生 第8章 那書生(四)

《隔壁的小書生》 第8章 那書生(四)

早上白星剛從餛飩攤離開不久,孟就端著碗從家里出來,對張老漢道:“要一碗餛飩。”

天冷了,老人家刷鍋洗碗不舍得費柴火用熱水,手上早就裂了口子。他自己帶碗拿回家吃的話,就可以省下張大爺刷碗的活兒。附近不人都是這麼干的。

“是仔呀,”張大爺瞇著眼看了會兒,笑道,“對啦,你那個鄰居……”

他還沒說完,孟就開心道:“回來啦,還送了我兔子呢,是個頂好的人!”

說起這事,孟滋滋的,那兔子可真香呀,有鄰居果然是件大好事。

說不定,他們還可以湊在一起過年守歲吶!這樣自己就不會半路歪倒睡過去啦。

聽他這麼說,張大爺也跟著高興,“好就行。”

也是,兩人是一墻之隔的鄰居,想必早就見過了,自己也不必多

說起來,那可是個頂漂亮頂心善的姑娘,故意多給了錢,等下回見了,自己可要還給人家。可惜好像一只眼睛不大好,不過仔是個熱心快腸的好孩子,想來也能幫襯著照應下。

生東西放久了不新鮮,餛飩都是現包的。

張大爺年紀大了,手腳不太靈便,作很慢,但桃花鎮的人從沒有催過。

他用刷得干干凈凈的竹片挑起泥往面皮上用力一抹,另外幾指頭巍巍地起來,又往案板上稍微沾了一點面,這才放到一旁。

過了會兒,面板上整整齊齊排了十只肚皮滾圓的大個兒餛飩,昂首,宛如晨曦下接檢閱的士兵,瞧著神氣極了。

餛飩在鍋里滾了三回,白的面皮逐漸變得亮,微微收約可以看見餡的廓和點點翠

張大爺將餛飩撈出,又慷慨地在孟帶來的碗中撒蔥花和芫荽,“要油辣子不要?”

許是氣候土壤的關系,桃花鎮的辣椒總是長不好,要從外地進貨,相對比較貴。張大爺賣餛飩本就賺不到什麼錢,若再送辣椒油,就更了。于是孟立刻搖頭,“不要不要,我不吃辣的。”

張大爺聞言有些憾的收回手,“天冷了,吃些辣發發汗才好……”

乖乖聽訓,笑瞇瞇接了,又將提前準備好的三枚大錢穩穩放到張大爺手中,這才開開心心地抱著碗家去。

碗壁很厚,剛出鍋的餛飩將熱量不余力地散發出來,使掌心在這寒冷的早晨有種微燙的舒適

進門前,孟照例先往鄰居家門口了眼,這才像完了什麼使命一般開門。

鍋底的火種在出門前用草木灰輕輕蓋了一層,現在只要將燒至炭化的柴火重新撥出來一吹,就會有橙黃的火苗竄出,不一會兒就將小屋子熏得暖烘烘。

立即往餛飩碗中倒了半勺辣油,又攪幾下,看著一團團紅油花在清湯中綻放,這才滋滋夾了一只咬下去。

桃花山每年春天都會長滿野菜,有薺菜、婆婆丁、馬齒莧、榆錢等等許多種,若是手腳勤快能摘好多呢!蘸醬生吃是極好的,若趁著鮮摘了晾干,好好儲存的話就能吃一整年。

待到秋冬缺新鮮菜蔬時提前泡發開,或是熱水焯過,加上蒜泥、清醋和香油涼拌;或是混了油渣丁包餃子、包子,都是再清新味不過的。

相當一部分野菜都有清火明目的功效,食用得當的話,連大夫都不必瞧了。

對酷寒的北方秋冬季節而言,這些春夏季節漫山遍野生長的野菜就是老天爺慷慨的饋贈,足夠陪伴當地百姓舒舒服服地過完下半年。

張大爺的餛飩就是薺菜豬餡兒的,薺菜味道清甜,正好可以中和豬的那點油膩,一口下去滿帶著菜香的兒,好吃著呢!

這餛飩個頭大,躺在甜白瓷的勺子里腳的委屈,孟正端詳時,一塊窩在下頭的面皮就“噗”地彈出來,整只餛飩也像終于得以舒展一般,水潤潤的表皮都平整不

先咬一半,就見剩下的半只著淺淺一汪水,翠綠的薺菜懶洋洋躺在皮子里,自帶一春天的氣息,仿佛灰突突的屋里都多了一抹綠意。

一碗餛飩下肚,上就暖和起來,今天天氣不錯,孟把廂房里的桌椅搬到墻兒底下,曬著太糊燈籠。

他一邊干活還一邊琢磨呢,新鄰居每日早出晚歸的,到底在做些什麼呢?

家里沒有面食了,整天吃粥也不像話,今兒早上起床時孟就和了一大盆面,放在向的炕上。還泡了之前從桃花山上采摘曬干的木耳和紅薯條,準備蒸木耳條豆腐餡兒的大包子吃。

白面貴,是不舍得全放的,他就在里面摻了一點糧。這會兒日頭好,糊完一個燈籠后掀開蓋在大瓷盆上的蓋墊一瞧,好家伙,面團早已膨脹約莫三倍大小,用手輕輕一就噗嗤噗嗤撒氣,趴趴陷下去,出里面細的蜂窩結構。

“真好!”孟稱贊了一回,也不知是夸自己的手藝日益進,還是贊揚面團發酵出,總之是很高興的。

他先將木耳撈出來控水,這才揣了錢袋出門,預備去街西頭的吳嫂子那里買一斤豆腐。

兩邊隔著不遠,孟剛走了幾步就聽到悉的尖利而高罵聲:“干你爹,打死你這不知天高地厚的狗雜種,眼睛瞎掉了,敢來吃老娘的豆腐……”

吳嫂子早年死了男人,沒有再嫁,就在前院支了個攤子賣豆腐。偏生得很不錯,難免有附近的閑漢潑皮來擾。只是本人十分潑辣,力氣又大,從不肯白吃虧,不管來的是幾個人都抄起刀追出去打,如今那些人也只敢過過癮。

一個潑皮速度飛快地與孟肩而過,后者下意識往后退了一步,正好看見一壯的木從自己面前飛過,穩準狠地打在那潑皮后腦勺上,發出砰的一聲。

那潑皮哀嚎一聲摔倒在地,卻不敢停留,忙連滾帶爬逃遠了。

稍后吳寡婦罵咧咧追上來,先撿了木,又瞥見墻兒底下著的孟,表好了點,“買豆腐?”

點頭,又板板正正朝行了個禮。

對吳寡婦這樣的子,私心里他是十分敬佩的。

吳寡婦不理會他的酸禮,將木夾在腋下,又抬手將散開的頭發挽了幾挽,用一筷子在腦后盤發髻。

如此一來,便出一段纖細白膩的脖頸,好似春日下舒展翅膀的白鵝。周邊幾縷細碎的烏發隨風搖曳,越發顯得黑白分明。

跟在后的孟無意中掃了眼,不知為什麼唬得一跳,忙面紅耳赤別開頭,只仰著腦袋看天,口中兀自喃喃道:“非禮勿視非禮勿視……”

吳寡婦噗嗤一笑,目相當放肆地在他單薄的板上掃了幾個來回,“還沒長齊的,知道個屁!”

這小子也不過十八、九歲模樣,若再生得晚些,自己做他娘都使得,也不知哪兒來這許多講究。

鬧了個大紅臉,耳朵尖都快滴下來,卻半個字不敢回。

他說不過人家。

吳寡婦大踏步回來,利索地轉到鋪子里面去,揭開蓋著豆腐的布,“要多?老的的?”

立即道:“一斤老豆腐。”

雖然和了許多面,但包子里還要加其它三種餡料,一斤豆腐就足夠了。

吳寡婦哦了聲,取過一邊的木片切豆腐,頭也不抬地道:“四文錢。”

從錢袋里出來四個銅板,剛放進旁邊的竹筒里,就聽見后由遠及近的木地聲。

剛還埋頭切豆腐的吳寡婦嗖地仰起臉來,甚至還有空飛快地整理了下腮邊散的頭發,然后雙眼放,扭扭地掐著嗓子喊了聲,“三爺回來啦。”

來的是個四十來歲的漢子,頭發花白,胡茬凌,看上去頗有幾分滄桑野。他的右從膝蓋就沒了,走路都要拄著拐。但沒人敢輕視他,就連本地最不講理的地也不敢在他面前撒野,便是調戲吳寡婦,也總挑他不在的空檔。

他姓康,據說年輕時混過江湖走過鏢,有一好功夫,憑著滿腔熱為“義氣”二字兩肋刀,結果到頭來卻發現江湖之大,卻沒有他的容……

在江湖上混了二十來年,亡了過命之,冷了滿腔熱,冥冥之中就像轉了一個大圈,他還是瘸著一條斷返鄉。

故鄉還是原來的故鄉,可曾經悉的人,卻大都不在了。

因他說自己曾在義兄弟之中行三,眾人便都稱呼他康三爺。

康三爺年紀大了,神卻不曾垮掉,依舊烈如火,是個嫉惡如仇的暴脾氣,義務維持鎮上治安,老鎮長也十分看重他。

大約是練過武的緣故,他的中氣很足,說話像打雷,又拉著臉,孩子們都怕他。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