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完了房契和地契,于良吉還去這里的公立書院,領了舉人該有的東西。
四套舉人的服,春夏秋冬各一套,現在是春天,所以管理資的齋長給了于良吉四套服,介于他還在守孝,給的都不是鮮亮的藍,而是淡淡的青舉人服,于良吉還順便領了這一年二十兩銀子的舉人份例。
“因你家里有孝,鹿鳴宴就沒有找你,今后可有什麼打算嗎?”一縣之,有公立學堂一個,專門用來讀書習武,這是一個文武科舉并盛的時代。
而跟于良吉說話的這位,就是這家學堂的山長。
在古代,山長約等于校長。
而且因為是公立的學堂,這位校長可是有著七品的。
他親自接待的于良吉,只是因為于良吉況特殊,當時他考完試就匆忙回家,引起了不人的注意,后來才聽說,他嫡親兄長過世。
不過因為十八里鋪有點偏,他們也不好無故上門吊唁,但是備了喪儀過去,那個時候于良吉病重,都是村里人代為接手的。
于良吉找過原主的記憶,原主在這里上過半年的學,然后考試就中了舉人,雖然是吊車尾。
“現在家里守孝,養侄長大。”這是于良吉一貫對外的說法,其實也是他的心聲。
孩子那麼小,他可不敢讓孩子自己獨立生活,而且他對科舉也沒那麼上心,原主的水平,說實話,考舉人都是勉強了,進士就免了吧。
“也好,就算沒有孝,本山長也想讓你過幾年再進京赴考。”山長著胡子點頭,覺得于良吉終于意識到自己的不足,肯踏踏實實的了。
作者閑話:
085 一干二凈
085一干二凈
原來在原主的記憶里,山長就是建議他緩一緩,不要那麼急切,最小的舉人又如何?
這天下從來不缺天才,缺的是能長起來的天才。
原主見識短,年歲小,能舉人都是勉強了,再考的話,容易傷仲永。
無奈那個時候原主一心想要出人頭地,讓哥哥減輕負擔,所以就沒聽山長的話,還是去考了舉人,雖然考上了,但是名次實在是說不出口。
差一點,就差一點名落孫山了!
“進京之事,還是從長計議吧,家里侄子……因兄長故去,我又重病一場,也差點……,孩子嚇到了,片刻都離不得人,這一冬天總算是好了點,我能出來也只是一天兩天而已,時間長了可不行。”于良吉故意說的特別嚴重,以防止過個兩三年,被人催促著去京城趕考:“所以我想等他大一大之后明事理了,再說趕考的事吧。”
“子心思敏,你所言極是。”山長也是有孫兒的人,知道小孩子都很粘人,尤其是家中發生了這麼大的變故。
“對了,山長,我打算在村里建個私塾,您可有合適的先生?”于良吉想到一件事,趕跟這位公立學堂的山長商量:“請山長幫忙掌眼,”
“你要開私塾?”山長教書育人一輩子,最喜歡的就是讓人學文習武,做一個有知識的人。
乍一聽于良吉有這個打算,還有點不敢相信,于良吉可沒多家,大蒙的私塾要求很高,除卻開辦的人要是舉人功名外,最小的私塾,也還要有一文一武兩位先生才行。
“是,十八里鋪您也知道,人和外面的不太一樣,我小時候上學,也多有……咳咳,所以,我就想著,開個私塾,讓村子里的孩子不再去外面就讀。”最主要的是,舍不得送于寶寶去張家村的公立學堂,因為原主的記憶里,那地方的人都欺負過他,他不想讓于寶寶也跟原主一樣,在被欺負中長。
“此事給我吧。”山長想了想,張家村那里的公立學堂還真是,教書育人多年了,就出了于良吉這麼一個舉人,哦,還有另一個,但是那個是張家村本村的人,還不是外人。
“多謝山長!”于良吉起一輯到底。
告別山長后,一伙人又去了南市。
果然是很熱鬧的地方,先去的是建筑一條街,里頭青磚、水泥、砂石、木方應有盡有,還有三個建筑隊的辦事。
建筑隊的組人員也都是同一個縣的人,大家農忙的時候種地,閑著的時候就來建筑隊,聽說一年能賺不錢。
五百兩銀子的青磚,足夠蓋四合院和圍墻了,木方三百兩,水泥沙石花了三百兩,瓦片花了一百兩,這就一千二百兩進去了。
索這是大開支,雇傭建筑隊,才花六百兩。
一支建筑隊二百兩,但是要供吃住,這一點,是老村長點頭答應的:“人家給咱們干活,村子里別的給不了,供個吃住還是能辦到的。”
去了牛馬市,買了兩頭牛,花了一百兩,一匹馬,六十兩,一輛馬車,三十兩。
好,中舉人那兩千兩銀子,花的一干二凈了!
作者閑話:
086 進城逛街
086進城逛街
買完了大東西,剩下就是小東西了,于良吉他們就分開走,石宏大送牲口回車行放好,再過來找他,他自己則是在書店里等著石宏大來,順便給于寶寶買點小兒讀。
孩子一冬天三字經都學完了,百家姓也過半了,千字文家里有一本,剩下的其實也沒什麼缺的,但是于良吉還是給他買了一本寓教于樂的圖冊,語大全。
嗯,穿越前輩的杰作。
買完了就在門口那里看一個小攤上的頭帶,也就是綁頭發用的東西,如今他守孝,也不能打扮的多麼鮮亮麗,挑了兩個黑的,覺得很配石宏大,這人一腱子,雙目炯炯有神。
給自己挑了兩鴨蛋青的頭帶,這個他帶著正好。
一轉的功夫,一個人從他邊急急忙忙的跑過去,刮了于良吉一個跟頭,后一雙有力的臂膀了過來,將他攬進了懷里:“怎麼那麼不小心?有沒有傷?”
是石宏大!
“沒有。”于良吉是被人撞了個半圈,只是覺得跟蹌了一下,沒扭到也沒跌倒,他還幸運。
“這里人多,咱們要買什麼趕的,中午就去那邊的小飯館吃飯,放心,是喬大娘二兒子家開的,很干凈,大家來這邊都是去那里打尖兒。”石宏大沒放開摟著人的手,反而擁著人往人多的地方過去。
于良吉沒覺得有什麼不妥,這里的人多,他也是初來乍到,很怕自己走丟了,還是倆人離得近些方便。
石宏大低垂眼目,手上的腰肢很細,這人怎麼喂了一冬天,還不見胖呢?
倆人在街上走,看到他們的人也不怎麼在意,畢竟開春在即,很多人都上街購買東西,農種子之類的可以慢慢挑,很多春衫卻要先準備好。
“先去布莊,買幾匹布料。”于良吉算計了一下手里頭的錢,還好,種子家里早就預備下了,家里沒有別的大筆開銷,就剩下買幾匹布回去做服了。
“還要買點調味料。”家里的調味料還是去年過年的時候添購的,有些短缺了。
“對,這個也要買點。”于良吉暗暗的記下。
于良吉兜里就剩下不到五十兩的銀子,但是足夠他們買東西用的了。
石宏大一直摟著他的腰,于良吉遲鈍的沒有察覺到不對。
南市不大,但是在一個小縣城里來說,已經很夠用了,買賣的東西,多是附近村落居民的自產品,他們在南市,若是農家的話,販賣是不上稅的,這是朝廷給的優待,只有開著鋪子的才會上稅。
布莊有三家,于良吉選了一家門面看起來不太大,但是進進出出都是普通百姓裝扮的貴友布莊。
果然!
這家布莊主要經營的就是棉布,棉布,麻布都有,細棉布和細麻布也不,反倒是貴重的綾羅綢緞并不多,只占了一個角落,人問津。
花了五兩銀子買了五匹細麻布,三匹細棉布,用來做一家三口的春衫足夠了。
于良吉算計完還愣了愣,怎麼是一家三口呢?
作者閑話:
087 楊氏小吃
087楊氏小吃
扭頭看了看石宏大,石宏大正將所有的布匹捆在一起,扛在肩上,朝他一頷首:“我先將東西送去存起來,等咱倆走的時候再帶上。”
市場里頭有專門存儲東西的地方,一個銅板就夠,也就是一塊錢的價格,還不貴。
百姓們都能負擔得起,當然,也有人不想花這一個銅板,就寄存在老鄉那里。
只不過石宏大不想麻煩喬大娘家的二兒子,才想到去存放。
“好啊,你去吧,我在這里等你。”于良吉點頭。
石宏大快速的走了出去。
于良吉順便挑了一些十分素雅的綢子:“這點我都要了。”
“這個太了吧?不夠一件服的啊?”盡管布莊的綢布都不是常賣的貨品,但是布莊的伙計還是很盡職盡責的提醒于良吉:“要不您再扯點?”
“不了,家里在守孝,也不適合穿這個,要這點是做用的。”這個時代已經有了頭的出現,哦,再次謝穿越前輩,雖然沒能研究出罩,起碼有了小頭。
細棉布的給他和石宏大做還能行,但是于寶寶上的小恐怕有的磨了,所以挑了綢子的給于寶寶做,反正花不了多錢。
“那這個夠了!”伙計給于良吉將綢子包了一下,用的是的棉布,不值錢,就是一個小包裹而已。
石宏大回來的很快,很自然的上前,一手拎著東西,一手握住于良吉往外走:“去買點調料。”
“嗯,還有鹽。”于良吉算計了一下手里頭的錢,發現還多呢。
調料跟鹽都是在雜貨鋪子里頭買的,包了一串提著,甚至還買了一個小風車給于寶寶當做禮。
“到點了,去吃午飯吧?”石宏大手不小,拎著一串東西,還能空出另一只手拉著于良吉。
“走吧。”于良吉也了。
喬家老二是隨喬大娘前夫的姓,姓楊,開的是個小吃鋪子,門面和這里規劃的一樣大小,里頭收拾得很干凈,十七八張桌子,外頭門口還能再支上那麼兩桌臨時的,不夠這個時候是沒人在外頭吃飯的,太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