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港府的極力推下,原香港會、遠東會、金銀會、九龍會四家證券易所,剛剛在六年前完合並。合併後新立的香港聯所,總算結束了香港證券融資市場之前分散、混的局面,港也進了一個更加規範、明的全新的時代。
但香港聯所的立,也讓本港企業從證券市場融資的門檻進一步提高。據聯所最新修改頒佈的《上市規則》規定,上市企業必須是實收資本超過5000萬港幣,並擁有至5個財政年度良好經營歷史的公司。這就把一大批苛待融資的新興企業,擋在了港市場的大門之外。
在《財富》雜誌不久前公佈的全球創新能力排行中,香港位列全世界所有國家和地區中的第11位,甚至已經趕超了許多老牌發達國家,這其中以東方集團爲代表的香港電子產業自然功不可沒。
但東方集團雖然是全港電子業的龍頭,但也並不能代表香港電子產業的全部。比如《信報》不久前進行的一項調查統計,香港目前對外出口的電子終端消費品種類多達137樣,涉及家居、玩、電等多個領域。而東方集團的主要電子消費產品,其實只集中在電視機、電腦、遊戲機等寥寥幾個門類罷了。
這些生產五花八門產品的企業,自然不可能像東方集團這樣擁有龐大的資金實力,不但銀行追在屁後面想要送上貸款,就算髮行債券也都是A評級。對於普通公司來說,去票易所上市纔是最高效,也是本最低廉的融資方式。
而另一方面,在李軒的LH基金引導帶下,香港風險投資產業近些年來飛速發展,不但推了香港的科技創新,也爲大量新生企業帶來了海量的前期起步資金。
但這些風投資本可不是慈善家,人家甘冒巨大風險下注嬰兒企業,爲的是收穫超額的投資回報。而流最好的退出方式,莫過於推所投資的企業在票市場公開上市,讓港市場裡上千上萬的普通投資者來接盤。
所以無論是香港企業界還是金融界,近年來一直在呼籲立一家有別於聯所,旨在爲新興的、有增長潛力的企業,提供一個籌資渠道的全新票易所。
在到全港上下越來越高的呼聲之後,總督衛奕信果斷順應民意,要求港府證監會同證券期貨監察委員會,立刻進行可行研究。而後,僅僅花了不到一年時間,全港第二家票易所——香港創業板,就在歡聲鑼鼓中開門營業了。
香港創業板的開業日期,定在了五月的第一個星期一——5月2日。而就在一個星期前,香港市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IPO行,剛剛落下帷幕。
最初,香港創業板的開市日期是選了3月30號,但考慮到易所開張初期的行,對吸引新投資者的加會有很大的影響。而像東方研究院這種巨無霸企業上市,必定會產生很大的資金虹吸效應,從而對整個市行產生不小的影響。
所以創業板才選擇在東方研究院上市之後開張,不但能避開對方上市前所造的市場波,還能分它上市後所帶起來的投資熱。
實際況也確實如此,早在東方研究院上市日期前半個月,港單日額就開始逐步放大,不斷有資金從票市場撤出,導致恆生指一路小跌。
要知道在北邊南方談話的利好消息加持下,港市場三月底開始迎來一波上漲行。但這波行卻因爲東方研究院的上市臨近,而被生生的給制住了。這些撤出的資金也不是真的離開了市,而是在等待參加東方研究院IPO的上市打新。
據東方研究院向港所提供的上市資料披,公司的實際估值爲2350億港幣(約300億元),總本爲23.5億,摺合每100港幣。此次公司因爲未來發展所需,將向市場增發4.15億新,募資總額爲415億港幣!
乍一看這個數額的確很驚人,比目前港市場上大部分藍籌的總市值還高,但也不至於誇張到讓整個市連續下跌的地步。真正驚人的地方在於,東方研究院的票到了香港公衆投資者107倍的超額認購。
票市場的投資者大致可以分爲兩類,一類是普通公衆投資者,也就是大家常說的散戶,另一類則是機構投資者。在一個的票易市場中,機構投資者往往纔是市場易的核心和主流。
港也不例外,雖然想要靠著中一隻神仙而一夜暴富的賭-徒依舊大有人在,但越來越多的投資者被暴漲暴跌的行一次又一次的教育之後,已經轉而把資金用來購買票基金,讓更專業的基金經理來幫自己理財。
所以港市場上市發行的新中,通常只有10%是公開向所有投資者認購的,而其餘的90%都會由新承銷券商直接推銷給與自己有良好合作的機構投資者。
當然,如果普通投資者的認購積極很高,出現超額認購的況,負責新承銷的券商爲了滿足普通投資者的需求,也會有一個比例回調的機制。
通常來說,新認購倍數超過15倍,公開發售的新佔比就會從原先的10%增加到30%,超過50倍則會增加到40%,超過100倍則會增加到50%。
正常況下,新就算遭到瘋狂追捧,也很會出現超額認購50倍的況,更別說超額認購100倍了。偶爾出現一兩次例外,也大都是因爲新的總市值很小,導致發行新的比例也很小,纔會出現極端供不應求的局面。
但東方研究院的募資總額高達415億港幣,就算只有10%面向普通投資者,也依舊有41.5億港幣。而就算這個資金規模,實際上也已經能穩穩排進港年度十大IPO的行列了。
但東方研究院顯然是一個異類,首先它自的財務數據就非常出!據公司披的財務數據,上一個財政年度,企業的年營收總額高達1000億港幣(128億元),稅前利潤爲255億港幣。
也就是說東方研究院的市盈率僅爲11倍左右,且不說遠低於高科技通常15倍、20倍的高市盈率,甚至都低於港目前的平均市盈率13.2倍。
更何況這個盈利水平,還是在東方研究院高達28%的研發投強度下取得的。研發投強度是指企業年投科研經費,佔全部營收總額的比例。
另一個時空中的華爲公司,爲什麼能長到讓國政府都到擔憂的程度?這是華爲用長期不斷的鉅額研發投換來的,科技創新是容不得一點弄虛作假的!
據歐盟公佈的數據,2018年華爲以113億歐元的研發投排在全球第五,中國第一,已經超過了英特爾(109億歐元)和蘋果(97億歐元)。要知道中國企業歷來被稱爲價格屠夫,利潤率遠沒有歐同行那麼高。
華爲可以說幾乎把大部分利潤,都投到了研發上面。再加之中國的勞力本,還比歐髮達國家低許多。歐同行僱一個科研人員的錢,華爲能僱到兩個甚至更多的科研民工。所以最終能在技上反超歐同行,也是順理章的事。
沒有付出,就沒有回報!
如果說最初那幾年,東方研究院還能靠李軒的金手指來實行飛速長,那麼公司現在不但保持住了自己在芯片領域的領先優勢,還在晶、移通信等其他領域多面開花,靠的則完全是不惜本的研發投。
以東方研究院28%的研發投強度來計算,公司全年的研發經費高達280億港幣。更何況東方研究院的大部分研發人員都位於亞洲,和另一個時空中的華爲一樣,在與歐同行競爭時還能在勞力本上獲得巨大優勢。
在這樣高強度的資金投之下,東方研究院從1986年以來,已經連續六年每年報批的新專利數量超過500件,更是在1990年第一次以全年申請新專利1047件的驚人數字,力東芝、日立、佳能等日本企業,爲全球申請專利數量最多的科技企業。
而今年的頭三個月,東方研究院獲批的專利已經達到443件,繼續位列全球第一。如果說東方研究院的盈利能力代表著它的現在的話,那麼企業科研創新的能力就代表了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