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當梁帝著太嘆著氣問他原因時,這位大臣理直氣壯地高聲道:“因為此人通篇胡言,毫無據,只會荼毒后代,禍無窮!”
旁邊他的老對頭立刻笑道:“瞧李大人說的,怕不是因為前兩日貴公子在太學被博士痛批一頓,結果從課本下面搜出了這本書才惱怒,進而怪罪于晏河清的吧?”
這話一說出口,滿朝文武大臣頓時哄笑起來,殿外一時充滿了快活的氣氛。
“你!簡直,簡直……”
那大臣紅著臉瞪著他,氣得都直哆嗦,半天說不出話來。
梁帝也跟著笑了一會兒,好不容易止了笑意,他正道:“諸位卿都是國之棟梁,朕還是希你們能把心思用在改善民生,強盛我大梁國力上,雖說上位者要時常關切民意,察民,但此等宅院雜事,以后還是不要在朝會上提出來了。”
見梁帝都如此說了,那位提出要治罪晏河清的大臣也只能抿著,閉口不言了。
雖然梁帝說的這番話乍一聽很有道理,不過朝臣們也都是聰明人,結合之前宮傳出的風聲,不之前還對這本書不屑一顧的人也改變了態度,一下朝就差府上的下人去買一本回來看看。而在聽到下人空著手回來,稟報說鏡書坊已經斷貨多時后,更是驚訝不已——
晏河清這本書,居然在大梁城中如此暢銷嗎?
但事實上,鏡書坊的銷售范圍早已不單局限于一城之地了。
作為一國之都,大梁城就是整個國家的標桿。從服打扮、首飾妝容再到飲食起居文化流,所有風尚最初都是從大梁城興起的,最終影響力甚至能輻/到周邊的一圈小國,再通過綢之路和繁榮的海上貿易傳到大洋彼岸。
可以說,在這個時代,各國都以大梁為模仿對象,而大梁的百姓們,又以居于京城貴族們為模仿對象。
所以,喬鏡在鄉下安安靜靜地寫作時,都經常能看到有路過劉家村的商販手里拿著一本自己的書,或者干脆就是來鏡書坊進貨的。
到他們的影響,劉家村的村長也被忽悠著買了一本,可惜他不認字,只好拿著書來找喬鏡:“小喬啊,我聽路過的商人說,日河清這本書在城里火的,很多貴族都看,俺也不識字,要不你挑哪天晚上給大家念念唄?”
喬鏡:“…………”
讓他當眾給鄉親們念自己寫的書,這是什麼,公開刑嗎。
而且——
“是晏河清。”他糾正道。
喬鏡婉拒了村長的請求,表示自己才學疏淺,是封面上的字就有一個不認識。老村長瞇著眼睛,盯著那個筆畫復雜到像是鬼畫符一樣的古“梁”字瞅了半天,勉強相信了喬鏡這個理由。
“果然啊,城里有學問的就是和鄉下不一樣,”他咂咂,不無羨慕地說,“你已經是咱們村最有學問的人了,卻的題目都不認識,還是差得遠啊。”
為了早點兒把村長打發走,喬鏡也只能胡點頭了。
“我看啊,我還是把這本書送給劉旗那娃娃去吧,我記得他看書的,”老村長一臉可惜地著手中裝訂整齊漂亮的書冊,心想這可是花十五文高價買來的呢,可不能浪費了,“希他以后也能出人頭地吧,就跟這個安河清一樣。”
喬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