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百味小說 軍事歷史 紹宋 同人11:紹宋御營軍制及編制、番號初探——夢中仗劍天涯

《紹宋》 同人11:紹宋御營軍制及編制、番號初探——夢中仗劍天涯

 (5)戰略層面。行軍司為基本戰略單位,可承擔一個(防守時為數個)戰略方向的進攻任務,有自行補充員額、征集糧草、打造修理戰、臨時任命地方守吏等能力。

 3、騎軍編制依據及戰目的:

 因營騎軍中,甲騎為全新組建,輕騎統領李世輔對家忠心耿耿且戰功卓著,兵員來源黨項人多為新征服或延邊蕃,故整從上到下整編較為順利,基本規整化。

 (1)伍與什,為基本編伍單位,行軍、宿營時等為基本單元。

 (2)隊,為基本游弋單位(斥候除外)。

 (3)都,為基本作戰單位,可布設鋒矢陣、魚鱗陣等基本作戰陣型,發揮騎軍獨特作戰效能。

 (4)指揮,為基本戰單位,可以都為單位,聚散陣,執行正面沖擊加側擊等較為復雜的騎軍戰

 (5)、統制部,已可承擔為大軍前衛、擾糧道、追殺潰軍等有戰略意義的任務,備戰略能力。

 (6)營騎軍行軍司,完全戰略能力部隊,有多重戰略意義及能力。

 三、紹宋中的兵種組

 1、傳統宋軍兵種組

 宋軍傳統上兵種有兩大類,即騎軍與步軍。

 騎軍下分為槍騎(著鐵甲,非重騎)、弓騎(著皮甲)兩大類。

 步軍下分為槍手、刀盾手、弓手、弩手四大類。

 從《武經總要》前集卷2看,北宋時的軍訓隊列,一般都是槍刀居前,弓弩在后。這種隊列式是接近實戰要求的。南宋也有類似記載。名將吳璘的軍令規定:“逢敵戰,必列為陣,甲軍弓、弩手并坐。視敵兵距陣約一百五十步,令神臂弓兵起立,先用箭約之,箭之所至,可穿敵陣,即全軍俱發。敵兵距陣約百步,令平弓兵起立,用箭約如初,然后全陣俱發。或敵兵直犯拒馬,令甲軍槍手依拒馬,枕槍攛刺。”由此可知,槍手靠陣前布設的拒馬之后,也無疑居于弓手和弩手之前,以便當敵騎沖陣之際,進行白刃戰。

 2、紹宋營軍兵種組

 通過與金軍多年作戰,在實踐中宋軍索出了很多經驗,因金軍多使用重甲弓,于是針對的重新配置了各軍兵種,設定如下:

 步軍,設刀盾手,長槍手,長斧手,神臂弓手,弓手(重箭弓)。不再設一般意義上的步弓手與弩手。因神臂弓修理及生產限制,對兵種比例對比進行了優化(詳見后文),不復之前宋軍一都60%-70%均是弓弩手的況。(宋仁宗時,尹洙說:“諸馬軍每一都槍手、旗頭共十三人,其余并系弓箭手;步軍每一都刀(盾)手八人,槍手一十六人,其七十余人并系弩手”)

 騎軍,設弓騎,突騎,甲騎,著重加強對甲騎部隊的建設,主要兵也由統一制式長槍更換了騎兵錘(骨朵)和可破甲的槊(鋒刃長而較長槍重)等,副兵由刀劍更換為了锏、鞭、短柄錘等重武,弓騎部隊不再以弓為主要作戰武,改為主要由蕃騎編,并統一配矛用作格斗武。甲騎著全甲,有甲、披膊、臂護、垂緣、膝、兜鏊等,馬甲主要是護、護頸,不像鐵浮屠那樣全馬甲;輕騎上只有甲為鐵制札甲,其余都為皮甲,蕃騎全基本都是皮甲(除掩心、頭盔外)。而步軍中的騎卒多承擔斥候作用,一般上著半鐵甲,下皮甲,馬著護頸,皮質鎧。

 3、基層軍制與陣型編制

 步軍以一大什為單位設立兵種,如左什為刀盾手,右什為神臂弓手等。一都2大什,一營5都,除親兵都外,共計8大什,一般2大什刀盾手,1大什長槍手,1大什長斧手,3大什弓手,1大什神臂弓手(速較慢且修理不易,無法大規模配置)。外加親兵都與斥候隊的100余名騎兵。作戰時一般2列刀盾手在拒馬后(如有時間設置拒馬),1列長槍手次之,1列長斧手次之,3列弓手次之,1列神臂弓手最后,可排出50*8的陣型正面作戰。

 進攻時,則長槍手在前,長斧手次之,1列刀盾手繼之。后方約50步外,1列刀盾手保護弓手掩護逐步向前推進。

 攻城時以刀盾手為主,長槍手在城下列陣保護弓手掩護,并掩護大陣后投石機等械。

 神臂弓程:《夢溪筆談》卷19說,這是“李定獻偏架弩,似弓,而施干鐙,以鐙距地而張之,三百步,能重札,謂之神臂弓,最為利。李定本黨項羌首,自投歸朝廷”。另一說則是由百姓李宏研制。神臂弓實際上也是一種弩,程遠及二百四十多步,約合372米以上,“仍穿榆木,沒半簳”,足見其勁利。“熙寧初,造神臂弓”,宋神宗“延和殿臨閱,置鐵甲七十步,俾衛士,未有中者”。宦張若水“自請,連中徹札”。神臂弓不像床子弩那樣笨重,只用一人發,易于推廣,“施于軍事,實有奇功”。

 騎軍以都為單位設立兵種,如一都甲騎,另一都為弓騎,一營甲騎中,仍有承擔外圍警戒、偵查任務的突騎(輕騎)一都。一營四都,或三都甲騎一都輕騎,或一都甲騎(親兵都)3都輕騎。

 進攻時(騎兵只有進攻,原地不的騎兵還不如步兵),多以甲騎為前鋒,弓騎兵為兩翼或側后,突騎為中軍。甲騎陣型以4-8排(再厚了沒有意義)不等。后方五十步外為跟進掩護的輕騎、突騎。

 附:宋軍步軍都以下編

 ——都(正副都頭各1人,轄2大什)共計105人

 —————軍法(將虞侯)1人

 —————左什(大什長由資深什長兼任)51人

 ———————軍法押1人

 ———————什10人

 ——————————伍5人

 —————————————兵士1人

 —————右什51人

 注:大什俗稱隊,長稱什將,一般由資深什長兼任,下轄5什步卒。

 宋軍騎軍都以下編

 ——都(正副都頭、掣旗各1人)共計65人

 —————軍法(虞侯2人)2人

 —————左隊(正副隊長各1人)30人

 —————————軍法押1人

 —————————第一什(1什3伍)9人

 ————————————伍3人

 ———————————————兵士1人

 —————————第二什9人

 —————————第三什9人

 —————右隊30人

 四、紹宋營軍階級初探

 宋軍傳統各軍種,自軍士到軍,常有三級通稱。

 一是將校,也軍校、列校、軍員、人員,其范圍包括從廂的都指揮使到都的副兵馬使、副都頭;二是節級,其范圍包括都的軍頭、十將、將虞候、承局和押;三是長行,即軍兵。

 將校階級描寫較為清楚,也易推斷:

 各行軍司都統,基本都加節度使銜。

 統制未詳寫,推測多加防使、團練使。

 統領不詳,此不懂,待大佬考證。

 營指揮至都頭一級,多半是以各校尉階分領,也就是書中類似于夏侯遠之類軍,多以夏侯遠的任職,自指揮使至都頭(于親衛系則是正將、準備將等),皆有可能。

 第二部分:各軍詳細番號編制整理

 一、營前軍行軍司(都統岳飛)

 人數:45000人牲畜:20000馬、4200騾

 ——直屬親軍統制部(張憲部,俗稱背嵬軍)約4600人約7500馬

 —————親兵指揮(軍機、傳令)300人130馬

 —————輜重營(5都步軍)570人50馬210騾

 —————第一將(正將、準備將、掣旗各1人)370人730馬12騾

 ————————親兵隊30人60馬

 ————————火頭軍12人12馬12騾

 ————————騎軍都(甲騎)65人130馬

 ————————騎軍都(甲騎)65人130馬

 ————————騎軍都(甲騎)65人130馬

 ————————騎軍都(甲騎)65人130馬

 ————————騎軍都(甲騎)65人130馬

 —————第二將370人730馬12騾

 —————第三將370人730馬12騾

 —————第四將370人730馬12騾

 —————第五將370人730馬12騾

 —————第六將370人730馬12騾

 —————第七將370人730馬12騾

 —————第八將370人730馬12騾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