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百味小說 軍事歷史 大漢帝國風雲錄 第1000章 亂世豪雄篇 長河落日

《大漢帝國風雲錄》 第1000章 亂世豪雄篇 長河落日

李瑋的這句話提醒了長公主和徐榮等人。

當年因為黨錮,鄉評風,對社稷穩定造了很大影響,朝廷不得不出面干涉,甚至下旨取締了天下所有的鄉評。現在大漢中興初期,朝廷需要各地大儒名士們舉薦人才,所以鄉評早已蔚然風,其中蘊含的患非常大。

「殿下,諸位大人……」李瑋拿起了案幾上的奏章,繼續說道,「九品中正制的作用是舉薦人才,是給朝廷挑選人才,無論你被中正大員品評為幾品,你都不過是擁有了仕為的資格而已,它不過是選拔制度的一部分,它只擁有選拔權的一部分。察舉制則不是這樣,凡被舉孝廉、舉茂才(其對象是在任吏)的儒士,就算正式進仕途了,做了。」

「所以,九品中正制只是一種考察人才的制度,中正大員對儒士予以品評后,其品狀是朝廷授的主要依據,它並不直接人,任命權歸朝廷。儒士經品評后仍需有經過各種仕途方能為,從目前來看,這包括直接仕、察舉秀孝、州郡縣佐吏積功升遷仕、太學諸生考試仕、公府掾屬升遷仕等等,由此可見中正並非仕途。」

「朝廷如果實施了九品中正制,那麼,朝廷每個員的職位都要規定任職者的人才品級資格,就是品。任何人要想做,都要有資品,否則就沒有仕的資格,但從目前朝廷的選拔制度來看,資品的獲得僅靠九品中正制的中正品評一種,顯然是不夠的,也無法滿足朝廷對人才的需要。」

「我們還可以繼續實施察舉制,舉茂才、舉孝廉、舉賢良方正。這些人的優劣評判及其資品授予,並不是由中正作出,而是由主持察舉的各級府決定。」

「試經制度實行幾百年了,效果很好,不能廢棄。太學諸生,各地大學堂諸生,都可以通過試經的途徑而獲得仕所需的資品。」

「還有賜。由於員職位本已標明了品,那麼,這位儒士只要獲得了賜,他也就同時獲得了擔任該項職所需要的資品,因而得品,這也是可以的嘛。」

「另外就是賜爵與襲爵。爵位與位一樣,也被賦予了品級,有爵者即有資品,既然有資品了,當然也就可以仕了。」

李瑋的這番話,轉眼就打消了眾人的擔憂。

大儒名士們想通過九品中正制繼續保持仕之路,而李瑋見招拆招,把九品中正制納考察人才的制度,用其優點,制其弊端,依舊牢牢控制了吏選拔。這樣一來,既滿足了大儒名士們的要求,又沒有損害既得利益者的權益,可謂一舉兩得。

長公主和眾人的心好轉了,李瑋的臉卻陡然一變。

「剛才大司馬說了很多,也說得很多,他的擔憂非常有道理,如何才能最大程度地保持選拔制度的公平、公正?」李瑋說道,「關鍵在於朝廷選拔權力的監督和制衡,在於負責選拔吏的清廉,也就是說,對中正大員的監督非常重要。」

「中正之職在於品第儒士,中正的品第乃是儒士仕的前提條件,儒士無論通過何種方式仕,都必須經過中正的評定以獲得品第,否則就沒有資格仕,那麼朝廷如何確保中正大員的清廉和公正?」李瑋拿起了案幾上的奏章,「品評。」

「修改選拔制度,不僅僅要修改如何選拔人才,更需要修改如何監督在職吏。」李瑋神態堅決地說道,「朝廷不但要品評選拔員,更要品評所有的在職員。三年品評一次,資品降級的,品也降級。」

「中正大員品評儒士,天子和上公大臣品評各級吏,一級品評一級,資品不夠的,該降職的降職,該懲罰的懲罰,互相監督和制約。」

「丞相大人的意思是,全面修改選拔制?」長公主吃驚地問道。

「對,全面修改。」李瑋說道,「新的選拔制度,應該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對在職員進行品評,一個是對吏的候補人進行品評。九品中正制僅僅考察人才,無法代替察舉制。考慮到修改選拔制度是由太傅大人和陳群、袁渙等諸位大人共同發起的,我看這新的選拔制度就九品人法吧。」

「九品人法。」

徐榮和幾位大臣互相看看,鼓掌而賀。

四月二十一,長公主召集公卿大臣共議,文武大臣們一致同意修改選拔制度,並推舉陳群、袁渙、田疇等十幾位大臣擬制「九品人法」。

朝廷和大儒名士們的矛盾因此得以緩解,改制之策重新再議,但讓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古文經學和新經的爭論卻因為鄭玄大師的病倒而再度掀起了高

鄭玄大師年紀太大了,在長達一個月的辨議中,終於支撐不住,倒下了。

新經學派怒不可遏,向古文經學一派發起了猛烈反擊。

長公主天天去探視鄭玄大師,並請宮醫匠數次會診,極力挽救鄭玄大師的生命。

丞相李瑋、大司馬徐榮也數次親臨太學,試圖化解雙方的矛盾,把這場逐漸失控的辨議解散了,但他們被憤怒的大儒諸生們趕了出來,李瑋甚至遭到了墨的「攻擊」,陷了人海,城門校尉何林用了兩百衛士才把他「搶」了出來。

四月二十八,鄭玄大師昏迷不醒。

新經學派的儒生們緒失控,在當天的辨議上,竹簡象雨點一般砸向了太史令馬和其它七位大儒。馬頭破流,其它七人也了傷。郗慮本想勸阻儒生們,但遭了池魚之災,也被打傷了。

大司馬徐榮急召太尉張燕、右衛將軍祿勛趙雲、后將軍衛尉楊、左將軍良、右將軍文丑商議京都戍防一事。鄭玄大師的時間不多了,他一旦逝去,儒士們極有可能控制不住緒,做出一些過激之事。

「安全起見,還是乘夜包圍太學,強行驅散諸生儒士。」楊冷笑道,「如果任由形勢發展下去,京都必有一場暴。現在太學里聚集了幾萬人,一旦鬧起來,肯定要死人。」

「先把長公主送走。」良擔憂地說道,「長公主的安全最重要。」

「殿下拒絕離開。」趙雲苦笑道,「我們勸了好幾次了,但殿下不聽,說要親自主持大師的喪禮。」

徐榮和眾人商量了很久,無計可施,只好先調南軍,把皇宮和署保護起來。

四月三十,新經學派的儒士們高喊著為大師報仇,四下圍攻今文經學派的儒生。

右將軍文丑、城門校尉何林帶著五百衛士衝進太學,阻止了衝突。太傅楊彪、大司馬徐榮隨後趕到太學安諸生。今文經學派的大儒、名士和儒生們在太傅楊彪的勸說下,退出了太學。

五月初一,新經學派的儒士們又開始攻擊古文經學派的儒生,衝突開始升級。

右將軍文丑和城門校尉何林帶著五百衛士再度趕到太學,但這次儒生們膽子大了。昨天衛士們打不還手罵不還口,助長了儒士們的氣焰,他們先是拿竹簡墨「攻擊」衛士,後來乾脆撲上來打。

文丑大驚,急令衛士們撤出太學,任何人不準還手,違令者殺無赦。

下午,文丑孤一人走進太學,會見鄭玄大師的弟子趙商、王基、公孫方,請他們安儒生,儘快勸說儒生們離開太學,離開長安。

「這怎麼可能?」趙商淚如雨下,「大師馬上就要撒手塵寰,弟子們怎麼可能會離去?」

「但現在大師的弟子們怒氣衝天,認為大師病危,都是今古文經學派的責任。」文丑苦口婆心地勸道,「這樣會出事的,要死人的。」

趙商三人悲痛絕,拒絕離開。的確,這時候,沒有一個弟子會離開,他們都在盼著大師能好起來。

文丑又去勸許劭。

古文經學的儒生們歷經兩百年的鬥,最後卻為剛剛興起的新經做了「嫁裳」,試問,哪一個弟子不是憤懣不平?哪一個弟子不是義憤填膺?

「長安太學是大師一手重建的,你的弟子有數千之眾,你應該勸勸他們,他們儘快離開。」文丑哭喪著臉說道,「我也是大師的弟子,我不希他們出事,我更不希大師的心毀於一旦,請大師務必……」

「我可以離開太學,但他們願意嗎?」許劭無奈地說道,「我的弟子不走,我怎麼能走?」

文丑匆匆趕到大司馬府稟報徐榮,太學要出事,長安要出事,趕快想辦法,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徐榮急召輔弼大臣相商,但眾人均是一籌莫展。

「老大人,當年董卓在誅殺儒生的事,你曾親眼目睹,難道你就一點辦法都沒有?」

楊彪苦笑,「我有什麼辦法?除非康兄(鄭玄)立即好起來,否則……」

再次要求用南軍把儒生趕出太學,趕出長安,但立即遭到了大臣們的一致否決。

五月初二,鄭玄大師病逝。

(未完待續,如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CMFU.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