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百味小說 穿越時空 初唐大農梟 第五百零六章 預防針

《初唐大農梟》 第五百零六章 預防針

於秋的話,再度打開了大家的思維,夏國的發展,已經沒有國界和地界限制,他們甚至只需要去幾個人,帶著一個品牌,一個技到外國去,就能爲本國賺回厚的利潤。

有別的人口爲夏國提供勞力,有別的資源爲夏國提供生產材料,有別的消費者購買這些產出的商品,又何必把所有的產業都放在夏國做呢?

直接將產業外放,節省出來的運輸和運營本,遠比分潤給別國的一點稅務要多。

這個道理原本大家都知道,只是以前夏國的人口流還沒有形趨勢,以聚攏人手爲主的方略,對夏國來說更加有利。

而現在,全世界的人口都開始往夏國流,已經不需要刻意用什麼東西來吸引大家往夏國來了。

反而,剔除低端勞生產力,將洺京往世界金融中心,高端科技研發中心,和世界學堂的方向推,會更好一些。

至於兩衛星發基地的建設,可不是簡單的徵調一些資過去就能的,於秋稍後還需要在洺山書院挑一批特長生,組團隊,帶著一大批人一起到基地去共同完各方面的試驗。

而在此之前,於秋需要將這些孩子們召集到山莊,夥同山莊的一些工技人員一起,進行各方面的培訓和理論講解,整個過程也不短,倒是讓於秋進了一段看上去很是悠閒的生活。

每天清晨,他都會騎著大黑,帶著兩個兒子於堯和于飛去山頂的觀平臺晨練,玩耍半個時辰,早飯之後,則是開始了上午的兩堂教學課,午飯之後是半個時辰的午睡,下午又是兩節長達一個時辰的大課。

下課之後,孫思邈差不多也在洺山書院結束了一天的授課,散步來到山莊了,兩人會一邊吃晚飯,一邊就疫苗研發和製造的問題討論到午夜,甚至有時候會到後半夜。

這段時間於秋爲了解決公共衛生方面的問題,還專門將醫藥技能提升到了高級,所以,一些防炎,小兒麻痹,或者流行冒的疫苗,於秋都是知道份的,他們主要研究的方向,是如何生產這些疫苗。

畢竟,一條醫藥生產線的建設的複雜程度,高到無法想象,涉及到的技很多,也是一項大工程。

“師兄,如果世間任何的疾病,都有疫苗可以防,那該多好啊!”結束了大半夜的談話之後,孫思邈的神頭卻很足,發出一聲嘆道。

“這可未必是一件好事,如果人沒有了生老病死,對於這個世界來說,就是一場災難了。

讓一些保持良好生活習慣的人活的長一些,讓一些生活腐化的人自然的失去,纔是一種正向的生邏輯,些許疫苗,只是爲了防止一些羣的衛生事故發生,能研究出來,自然是好,也沒有必要花太多心思,去研究所有疾病的疫苗,這不是人一輩子能完的事業。”於秋笑道。

“願始終是願,是一個追求的方向,能實現固然是好,就算不能實現,只要我一直走在實現自己願的路上,心就不會迷茫了。”孫思邈有些固執的道。

他驚歎於秋從師門學來的高超的醫,但是他也有心中的堅持,於秋不指能說服他,反正一直讓他走在自己的道路上,是對於醫藥事業有好,沒壞的事

山莊的主臥房裡,白已經點起了可以驅蚊的檀香,於秋躺在清涼的牀鋪上之後,突然想起自己答應過會讓白懷上屬於自己的孩子,便開始在腦海裡回想起關於婦科方面的一些疾病以及治療方法,回頭,還得弄一些檢查設備出來,給白檢查檢查纔是。

一夜好睡,次日一大早,於秋準備再去山頂上晨練,卻收到了一封李世民的信,原來,攤子太大,管不過來的還不止是夏國,李唐那邊同時開了好幾個經濟特區,現在攤子同樣大的不得了,本管不過來,這是向於秋請援要人來了。

“這個李世民,我都缺人缺的要死,還找我要人,幫我回一封信給他,就說想要人,自己開出條件到書院招聘,夏國並不干涉書院學生自由。”於秋哼笑了一聲,就將書信扔給了於安。

而在兩個小時以後,收到於安發到長安來的電報的李世民卻是搖頭苦笑。

沒錯,長安已經通電了,所以,與夏國之間,已經能夠用電報相互快速傳遞消息。

只是,這種快速的傳訊,只能讓他們更多的向夏國借鑑學習,關係更加的,因爲,夏國是擁有自治權的,朝廷並不能對夏國指手畫腳。

據李世民得到的消息,於秋已經有很久沒有親自管理過夏國的軍政事務了,看他現在一直忙碌著飛天的事務,他的目標應該是星辰大海無疑了,自己可能真的要在三年之後,接掌聯合執政聯盟,只是……

他眼神複雜的看向了房玄齡,開口道,“於秋真的打算依靠制度來管理天下?”

房玄齡點了點頭道,“是的。”

“但是,制度是人掌控的,人是有私心的,他就不怕將手中的權力出去之後,會反噬自己,或者反噬自己的後人?”李世民不解的再度詢問道。

自從和返回朝廷擔任宰相的房玄齡聊過了之後,李世民心裡的疑,可以說是越來越多了,這次發信給於秋,就是想做一個試探,從而,確定於秋心裡的想法。

“制度還能夠滿足人的私心,就證明制度還不夠完善,還需要改革。

而且,在於秋的心中,或許本就沒有家天下的理念。

所以,他並不在乎自己的子孫是不是能永遠的繼承夏王的爵位,也不在乎誰執掌夏國,或者說天下的權力,他只需要確定,執掌權力的人,是不是有能力治理好夏國,或者管理好天下的次序。”房玄齡按照自己對於秋的理解回答李世民道。

“朕自覺懷四海,卻也還是不如他。”李世民有些愧的道。

到目前爲止,他心中都還有讓這江山在李氏的手中永遠傳下去的執念,沒有把家和國分開,沒有於秋看上去那麼無私。

房玄齡聽李世民這麼說,卻是搖頭道,“論心氣量,陛下可未必比於秋差,他之所以做這樣的決定,或許並不是因爲他個人的心氣量有這麼大。”

“那是因爲什麼?”李世民很是好奇的問道。

畢竟,從過往於秋的行事手段來看,他可並不像是個心懷寬廣的人,做任何事,都在考慮他自己的利益。

“那是因爲,可能只有這麼做,纔是對的,纔是能長久的保持國家安定的做法。”房玄齡答道。

聞言,李世民的眉頭皺,片刻之後,卻突然出一種大徹大悟的表來。

他是常讀史書之人,自然是知道,自古王朝更替,最大的原因在哪裡,那就是再英明的開國之君,也不能保證自己的後世子孫都是英明的。

皇位在他的子孫手中傳來傳去,出現一兩個昏聵無能的傢伙的話,很快就玩完了。

而每一次的朝代更替,上一個朝代的皇族都會淪落到十分悽慘的地步,不想這樣的局面出現在自己的子孫上,那麼,就只有一個辦法,學習夏國,讓有能力的人上臺治理這個國家。

“你說的有道理,於秋或許真就是這樣的打算,既然於秋說了,夏國並不限制書院學生的自由,那麼你就和吏部,禮部一同商議一下,看最高能開出什麼樣的優厚條件,務必在今年夏天的時候,從洺山書院招聘一些人才到朝廷爲,推朝廷的制度進一步改革。”李世民點頭認同房玄齡道。

“呵呵,只怕咱們的條件開的再高,也招不回來幾個人的,因爲,咱們的條件是很難比的上夏國的條件的,而且,書院的學子都聰明,都知道在什麼地方纔能夠發揮自己的才能,更加有前途。

此外,大多數書院的學生心目中的願,應該是學習更加高深的知識,取得更高的就。”房玄齡苦笑道。

“難道,就真的一點辦法都沒有嗎?”李世民有些鬱悶的道。

房玄齡沉默了片刻之後道,“有,不過,得犧牲掉一些人。”

“比如……”

“比如,一些朝廷員的子,如果由您去說,他們或許會回來任職,只是,這其實是犧牲他們各家子的長遠前途,換取短期利益的事,真正有大才的子弟,只怕是不會回來。”房玄齡有些遲疑,但還是接話道。

“食君之祿,擔君之憂,這些大臣們拿了朝廷的俸祿,纔有錢財送子去洺山書院讀書,現在是該他們回報朝廷的時候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