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百味小說 軍事歷史 從亮劍開始崛起 第七十三章 一個好主意。

《從亮劍開始崛起》 第七十三章 一個好主意。

 “不,應該說從現在開始,戰爭就不再是比誰的坦克多,大炮多,口徑大了。”

 “對。”

 老狐貍放下手里的報紙:

 “從今天開始,大規模戰的勝負,不是比誰的指揮更狡猾,誰的坦克更良,誰的裝甲更厚,這些都不能決定大規模戰爭的走向了。”

 “而是取決于誰的武系更先進。”

 “武系?”

 凱塞林有些驚訝。

 這場海戰,歸結底,是因為對岸拿出的恐怖導彈。

 “除非是大規模使用核子武,而且得是一次投下幾十枚十幾萬噸級別的核子武,不然靠一種武獲得戰爭勝利,是幾乎不可能的。”

 “他們使用的導彈雖然可怕,但還達不到核子武這種高度。”

 老狐貍看了一眼凱塞林,微微嘆了一口氣:

 “導彈遠離其實很簡單,就是雷達加上火箭,我們也能做出來,對岸無非是火箭發機技,雷達技比我們先進很多而已。”

 “但無論先進多,單單靠導彈就能命中五百公里外的艦隊,這是不可能的,否則對岸也就不需要裝備那種配備大型雷達的預警機了。”

 “這場海戰,最關鍵的,是引導從五百公里外發的這些導彈確命中國人的太平洋艦隊,這個技,才是最可怕的。”

 老狐貍驚人的戰爭天賦,讓他確的把握住了太平洋海戰的核心。

 改進自p500的‘霸王—1’遠程反艦導彈確實先進,但真正最先進,最重要的,是為‘霸王—1’提供引導,指導的通訊引導系統。

 不然,‘霸王—1’的程就會銳減為五十公里,一如當年的p50,如果沒有中繼引導,其程和冥河幾乎沒有區別。

 “這才是我們和對岸之間,最大的差距,最二十年的差距。”

 老狐貍手都在抖。

 “我們該怎麼辦?”

 凱塞林沉默了一會,才問道。

 “以更快的速度,結束戰爭。”

 老狐貍深深吐出一口氣:

 “今年冬季戰爭,徹底結束東線,明年上半年,結束西線戰爭,然后集中整個歐洲的力量,加大對軍事科技的投,以最短的時間趕上來。”

 “在對岸真正站起來之前。”

 “以對岸的軍事實力,其實完全可以玩弄控制世界,制定世界規則,之所以沒有實施,是因為他們國況,尤其是經濟力量,民眾教育水平,還無法支撐這些。”

 凱塞林點頭。

 這和目前帝國的計劃相同。

 今年冬季,集中兵力進攻東線,徹底解決東線問題,然后集中力量,解決西線戰事。

 當然,現在得更快,用更多的力量了。

 更多的兵力,更多的資,更快的進攻速度,雖然也會付出更多的傷亡。

 “另外。”

 老狐貍繼續說道:

 “加大對資的儲存,我擔心···”

 “我一直在做,已經完一半了,本土已經足夠了,目前正在向各大歐盟國存儲。”

 凱塞林點了點頭。

 ‘倉庫’畢竟不是他們的。

 來源兩人心里很清楚,目的兩人也清楚,以及,也只有兩人清楚。

 德意志其實是棋子,一旦局勢變化,比如德意志占據優勢,這場戰爭有一方獲勝,‘倉庫’隨時都有可能失效,不應該說必然失效。

 但德意志,或者說歐洲無法離開‘倉庫’資。

 所以一直以來,他一直在儲備資,海量的混凝土倉庫在歐洲各國被建設起來,用于存放各種資。

 他需要做到。

 儲存的資,尤其是燃料,糧食,藥品等基礎資也能維持兩年半至三年的消耗。

 因為大量人力投于戰爭,以至于現在才完了一半,好在‘倉庫’的各種資包裝都十分適合儲存,甚至燃油都能存儲三十六個月不變質,簡直不可思議。

 武裝備就不用多說了,長期儲存個五六年和新的一樣。

 此時的凱塞林顯然不知道,他的這一手各地分散儲存糧食、燃油、武裝備和彈藥的行,為后來歐洲‘全面、持續燃燒的火藥桶’提供的質基礎。

 畢竟。

 大家都是充足的,有糧,有槍,有炮,有坦克,有燃油。

 還有矛盾。

 配上野心家。

 會發生什麼,很簡單的問答題。

 ······

 另一邊。

 東線。

 “啊拉木圖發生了武裝叛,一伙····”

 華麗的宮殿中,會議桌最山頭,煙斗忽明忽暗,煙霧繚繞,看不清那張臉的表

 會議桌旁,眾人的面也和煙斗一樣,明暗不定,而這個最偉大的國度,也和煙霧背后的那張臉一樣,看不清未來。

 “好在只有一些小鬼子手,但不大,目前叛已經平息。”

 “我們·····”

 煙斗被放在了桌子上:

 “需要一場勝利來鼓舞。”

 “我們。”

 再次停頓片刻:

 “也必須勝利。”

 “我們已經員全**,能拿得起槍的,不管男,都已經征召進部隊,如今,我們有三百五十個新編的滿編師正在訓練。”

 “蘇**是死是活,就看今年冬天了。”

 “但是。”

 煙斗被拿了起來指向一個人:

 “我們需要解決武裝備問題。”

 “蘇**需要更多的坦克,大炮,機槍,甚至飛機。”

 “去向他們購買,他們要的,都給他們,反正,本來就是他們的。”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