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百味小說 古代言情 穿書打工手札 第17章 第17章

《穿書打工手札》 第17章 第17章

 聽得二人對話,董舒婭適才慢慢地轉過去,快行了兩步,對道七說道:“今日寺中清凈,這竹上新葉也生得極妙,上一回來,我記得有一棵竹,似乎并沒有這樣高,今日一見,已是亭亭。”

 道七笑道:“娘娘慧眼,先前那一棵竹并非弱竹,只是它的時機未到,如今時機到了,它便節節而高了。”

 董舒婭輕輕頷首,耳邊卻聽楚安笑道:“如此說來,這棵竹倒像是慶王殿下,如今亦是節節而高呢。”

 董舒婭藏在冪離后的臉一變,而道七又念了一聲佛,腳步停在了禪房的竹門外,側道:“娘娘,便是這間禪房了,貧僧與娘娘再敘《觀無量壽佛經》。”

 “有勞禪師。”董舒婭雙手合十一拜,進了禪房,腳步剛一,便“啊”地一聲驚起來。

 楚安忙問:“娘娘怎麼了?”

 董舒婭著空的腰間,語含焦急道:“先前進香更時,似乎將香囊落下了,尋常香囊也就罷了,只是這是陛下特意賞的羅錦繡囊,你快去尋尋看!”

 楚安眸一閃,目飛快掠過的面紗,又掠過道七和尚,默了須臾,道:“娘娘莫驚,奴這便去喚留在寺中的小宦去尋,去去便回。”

 “有勞楚公公。”

 見楚安離去,道七也走竹舍,合上了房門。

 “佛者,辨善惡,知善惡,尋因果而……”道七念得續續,卻放輕腳步地走到了竹舍左側。

 他手輕輕一推,左側的白墻便向兩側推開,出一條供一人通過的窄道,董舒婭見狀,立刻起跟上,道七接連走過三間竹舍,次第推開三面白墻,終于到達了最末一間竹舍。

 周妙耳邊只聽“啪嗒”一聲,那右手邊的白墻上,竟倏地開了一個口,道七和尚快步走了出來。

 “禪師……”驚得周妙立刻起

 道七和尚卻以指覆,對做了個“噤聲”的手勢。

 周妙更覺驚訝,見他出得墻來,后的董舒婭也隨之走了出來。

 周妙急忙開面紗,見也旋即開了面紗,二人面面相覷,董舒婭眉心蹙,臉上表驚疑不定。

 道七的目在二人臉上轉過一圈,門扉被“噠噠噠”地輕聲敲了三下。

 道七看向董舒婭,董舒婭立刻垂下了面前薄紗,打開了竹舍,門外正是剛才為周妙引路的小和尚。

 “周施主,請隨小僧來。”

 周妙眼睜睜地看著董舒婭隨他快步離去。

 道七看了一眼二人遠去的背影合上了門扉,朝周妙一揖,腳步便朝右側的白墻而去。

 他回頭又看了一眼周妙,腳步頓住,似乎是在等

 周妙快步隨他而走,走到墻邊才發現這是兩扇漆白的木板,可向墻兩側推開數尺。

 小心翼翼地,放輕了腳步,隨道七和尚走回了先前董舒婭所在的禪房,途中又見道七一一合上了經過禪房的三道墻中木門。

 這個連排的竹舍因為這幾道門而連通,想來是若虛寺中會的所。周妙凝神左右細看,最末的這一間禪房與之前的那一間差別不大,唯一的區別便是那藏有木門的墻上掛著一幅巨大的卷軸,繪著金翅擘海。

 周妙不敢出聲,心跳撲通撲通,卻見道七和尚若無其事地將墻上的“金翅擘海”扶回原位,畫中巨大的金翅鳥王展翅,足有半墻來寬,兩面巨浪翻波。

 道七和尚口中念念有詞地,盤坐回了屋中的四足大方木榻。

 “……凡夫,心想贏劣,未得天眼,不能遠觀……”

 周妙聽出了這是之前聽過的佛經,只得也規規矩矩地跪坐回了四足大方木榻。

 雖與道七和尚對坐,卻隔了足有兩人之距。

 佛音渺渺,周妙卻很難專心致志地聆聽他的聲音。

 腦中念頭飛轉,這算是貍貓換太子麼?董舒婭是來見李佑白的麼?

 這個替人要做多久,道七就這麼自信,不會被穿?

 雖然戴著冪離,兩人形相似,面目也有七八分相似,隔著薄紗興許認不出來,可一旦摘了冪離,就再也唬不了人了。

 周妙想得出神,門扉卻突然“咚”一聲響,竹門竟被人從外面推開了!

 周妙頭皮猛地一,脖子后面起了涔涔冷汗。

 楚安的目掃過方榻上二人的影,道七口中佛音卻未停,只微轉頭瞪向楚安。

 楚安旋即笑道:“禪師勿怪,這竹臺絆了腳下屐,適才驚擾了禪師。”定睛又看到二人對坐論佛,楚安復道:“娘娘恕罪,娘娘的香囊奴已使人尋到了,原是落在了堂中香案之下,此刻已放回了寺中偏殿。娘娘且寬心,奴此際便在外靜候娘娘聽經。”說罷,才手合上了門扉。

 周妙輕輕地息著,那個宦侍顯然別有居心,有意查看董舒婭的行蹤,好在有驚無險。

 復又抬眼打量起對面的道七,他從始至終皆在口念經文,面上波瀾不興。

 經文聲聲耳,又不知過了多久,興許是一盞茶的時間,興許是一炷香的時間,周妙自覺每一分每一秒都如坐針氈。

 董舒婭什麼時候回來?

 那個宦真一直守在在門口麼?

 那董嫻妃怎麼回來?又怎麼回去?

 不過眼下,董嫻妃到底又在何

 這廂,周妙腦中念頭百轉千回,而董舒婭卻已跟隨著小和尚來到了山后花木掩映的禪房,原本若虛寺住持的所。

 董舒婭一進門,便見坐于屋中的李佑白。

 數月未見,董舒婭一眼就瞧出了他清瘦了些。

 上一次見到李佑白,還是年前的宮宴之時,皇帝罷黜太子以后,李佑白一直深居簡出,因而在宮中難以得見。

 董舒婭的面目被冪離遮擋,因而松了一口氣,隔著這薄薄的屏障,便能肆無忌憚地打量他,而不必如從前一般,每回在宮中偶然得見,必是遮遮掩掩。

 今日李佑白只著素襕衫,發間也未豎冠,坐于桌旁,見到的時候,亦未見欣喜,眉目疏淡,只頷首道:“不知娘娘急見我,所為何事?”

 董舒婭聽得心中苦,答道:“是有要事與殿下相商。”

 李佑白抬手,董舒婭適才落座,二人距離說近不近,說遠不遠,明明只隔著一張圓桌,然而,董舒婭卻覺李佑白依舊是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模樣。

 他時仿佛就是如此,只是后來,因為婚約的緣故,二人見過數面,仿佛相了一些。

 董父,董隋時任尚書左仆,尚書令一直空懸,因而是朝中要職,董舒婭為太子妃的人選,亦算良配,那段時也是最為快樂的時,直到那年宮中秋日宴,見到了皇帝,從此,婚約被廢,為了董嫻妃。

 董舒婭緩緩地呼出口一團濁氣,開口問道:“殿下何時回宮?”斟酌片刻,又緩緩道,“陛下近日行事愈發乖戾……”

 李佑白眉梢微揚:“哦,陛下怎麼了?”

 董舒婭微微一愣,忽然有些想不起來,李佑白到底是自何時起就不再稱李元盛為父皇。

 “陛下日沉迷求仙問道,不問世事,孟仲元……”說著,董舒婭又覺不妥,改口道,“孟公公這月余以來日日進出廷,掌奏章、傳達詔旨,甚至,前幾日早朝,也論議朝政。尚書省人人自危,風聲鶴唳,況且,這些時日以來,他也總去昭闋閣見慶王殿下。”的眉間滿是憂,“長此以往,恐怕殿下難得安寧。”

 孟仲元自去歲便任使,李佑白被廢后,他的權柄愈盛,眼下顯然是像扶持慶王,將來“挾天子以令諸侯”。

 董舒婭又道:“慶王今年已經六歲,他自便無母妃……”說到這里,董舒婭一頓,忽覺自己失言。殺母留子是李元盛慣來的手段,慶王的母妃原是一個昭儀,誕下慶王之后,便被李元盛賜下白綾。

 慶王如是,太子亦如是。

 更何況,太子的生母據說只是宮中一個掌茶的

 可面前的李佑白神自若,只輕輕地用茶蓋撥去了碗中浮沫。

 董舒婭斂了神,只得往下道:“慶王自便與宦侍親厚,若真另立太子。殿下恐怕……”難有活路了。

 董舒婭心頭一,抬眼牢牢地盯著李佑白,想要從他面上讀出一些蛛馬跡來,可他只是默然聽著,似乎本無于衷,不由地語氣略顯焦急道:“殿下何不早日回宮,興許尚能一解與陛下間的誤會。”

 “娘娘今日是來當說客?”李佑白輕輕放下了手中的茶蓋。

 董舒婭心頭一跳,迅速搖頭道:“自然不是。我,我不過是想見一見殿下。殿下自豫州歸來,為何不愿面于人前?”

 李佑白只是一笑:“勞娘娘掛記,不過是時機未到。”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