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百味小說 穿越時空 穿越之細水長流 2。我在林地種生姜

《穿越之細水長流》 2。我在林地種生姜

我在林地種生姜

李家所在的高莊村建村歷史不過五十余年。其百十來戶村民多是當年水荒時逃難的難民,所以不同于一般單一家族興起的村落??一個村的祖上都是一家人,遇到事有族長出面調協。以致,某一年,村民還為了搶占所謂的風水寶地,發生惡斗毆事件,傷了好幾條命,以致驚了縣太爺。

縣太爺有文化,審理案子時,除了將首犯伏法后,還將相關兩戶人給分遷到其他村。

對于那塊風水寶地,縣太爺也妥善置。他將那塊地的中央單獨圈出來,然后四周的土地按照一塊一畝的大小,分八塊后,以一塊地八兩的價格賣給爭地的人家。接著再拿著賣地得來的六十四兩銀子給死了人還要遷戶的兩家人做了補償,一家給了二十二兩。最后則用余下的二十兩銀子,在中間留下的那塊地上,打了口井,修了個磨坊,給全村人共用。

對于縣太爺的置,不說村里人是如何心服,只說紅棗聽說此事后,也一改先前影視劇里縣太爺一臉詐,魚百姓的印象,重新審視士族??這個世界的知識分子階層的作用。

得人心的置影響是深遠的。總之,自那以后,村里一改先前無償得宅基地的約定俗,統一了新的分地規矩:新落戶的人家需以六兩銀的價格購地,村里老戶分出來的子孫買宅基地,則折半,三兩銀。

買地得來的的銀子里正管理,用于村里路橋、磨坊、曬場等公用設施的建設。

因為朝廷規定,村里的里正由田地最多的十戶流擔任,然后三年一,所以即便沒有前世的政府賬戶公開制度,但也不存在里正的一手遮天。

這些年,村里人嘗了賣地的好,便即越發嚴格了宅基地的規矩:分配的每一塊宅基地都是方方正正的一畝地,地與地之間,前后左右的間隔都留足六尺的通道,鄰里間誰也礙不著誰,誰也別想占誰便宜??這便就不知絕了多的糾紛口舌。

經過那一年知縣大人的劃地運,如今這村里的地,連帶上面的草都是有主的??不能隨便割。所以一般王氏打豬草的地方除了自家田地,便只剩村里公用的河岸。

高莊村有兩條河。村南的那條東西向的大河,洪河,村東一條南北流向的小河細水。細水和洪河的匯集,有一座石橋,高橋,這便是高莊村的村口。

洪河,是條界河,河北歸高莊村,河南則是謝家???據說,整一個村的人都姓謝。

細水則是高莊村的主要生產生活用河。細水的河東是村人的水田,河西,則是村人的住地。這些年為了方便村人過河去對岸干活,村里特意在細水上修了兩架能走牛車的石橋,至于村民自修的土橋,更是林林總總,有數十之數。

因為走的人多,細水兩岸都是大路,連帶的這部分河岸都是共用。

王氏平素都在細水河岸割草。

離河還遠,王氏便即就聽到前方喧囂的人聲。現近六月,天氣炎熱,村里的半大小子無事的多半都在河里戲水魚。

王氏素知村里風俗,聞聲,立領了紅棗轉向了后山。男有別,紅棗已經六歲,眼見也要說人家了。

紅棗不知娘的思慮,見娘改主意,也不以為意,橫豎是出來放風的,本無所謂去那里。

后山說是山,其實并不高聳。高莊村西北兩面連綿的這一片,沒一高過紅棗前世印象里的二十層樓,也就是六十米。所以,這所謂的山,其實只是一片丘陵而已。

高莊村的這片丘陵,雖說不高,但地表土層下覆蓋的卻都是實打實的巖石,且越往山頂石頭越多。此外,山上除了夏天的雨水,并沒有其他水源,所以這山腰以上極不適合種地。于是,這后山便即就了村里的墳地。

仿著活人住的宅基地,這后山的每個向峰頭也被村里作價一兩賣給村人做墳地。

這世人重后嗣是因為更重祖宗,所以這近村的山頭現差不多都已有了主。

李家因來的早,在村里統一賣地之前就來了,所以,早早的就占下了一整片山崗:其中山頂做墳地,山腰建宗祠,山腳則分劃片??按人頭分給族里每一個年過六歲的男孫,供他們以后婚嫁時造房置家什,以及平素的燒柴取暖之用。

這林地屬于宗族,是祖宗余蔭,不算個人私產,即得地的人只有使用權,沒有繼承權??過世后得將地還到族里去。由族里再分配給新出生的子孫。

紅棗的爹李滿囤作為李家人在這后山自然也有這麼一塊林地。其大小,據說也是族里統一規劃的,一畝整。

李滿囤的這塊地,原先都長著杉樹。然后,十三年前為了蓋房結婚,伐了一大半,后補種時,想著婚后將有孩子,便即挑常見的桃、梨、棗之類的果樹載了十來棵。果樹離不開照,所以,后補的杉樹便只地的外圍種了兩行,地中心部分便即只長著果樹和一些編筐用的荊條以及豬吃的菜草。而待紅棗五歲后能挎著籃子,提著小鍬挖野菜后,這地里便即又添了新的花樣。

的起始是紅棗趁于氏種生姜的功夫,將幾塊姜自家里出來種在了杉樹下。這事,王氏起先并不知道,不然,借王氏膽子,也不敢家里的生姜??王氏對于生姜的所有認識,都來自于三弟妹錢氏。錢氏的哥哥錢多是走街串巷的貨郎,他在錢氏做月子的時候送給錢氏一包姜。當時于氏正好有些鼻塞發寒,噴嚏要打不打,整個人難得厲害。錢氏聽說婆婆涼,便即將自己正喝的加了姜片的紅糖水孝敬了于氏。于氏喝了姜茶,立覺五臟六腑的帖??至此,生姜在李家一戰名,了于氏的心頭好:于氏每覺涼便即就要喝姜茶。

生姜雖好,但只城里的雜貨鋪有賣,而且價值不菲,一斤要20文錢,都趕上一尺布的錢了。于是,在于氏聽說城里的姜是鄰縣的人種植的后,便即突發奇想,想自己種姜賺錢。

因為姜貴,于氏將姜種得格外仔細,把姜種在瓦盆里,每天搬進搬出追趕日頭,看得比自己的孫子還貴。要知道孫子有四個,姜可只有這一盆,值好幾文呢。

可惜,世間的事不是有付出就有回報。于氏的姜每每了芽,長這麼幾片葉子后就會爛(紅棗提示:水澆多了)讓于氏本無歸。偏于氏子執拗,屢敗屢戰,樂此不疲(紅棗提示:又一個偏執狂)。

這種況下,無怪王氏一開始沒認出杉樹下雜草一樣的姜苗。

王氏第一次注意到姜是因為看到了姜花 。白的,似蝴蝶一樣輕盈的花朵在晚霞中輕輕搖曳,散發著清雅提神的芳香。王氏一眼就上了姜花。想摘一朵仔細看看,結果看到了下方長出地面的生姜。

知道拿婆母姜的一刻,王氏是恐慌的,甚至想將兒種的姜給婆母以將功折罪。可待下一刻,聽到兒跟說:"娘,你吃,生弟弟!"時,眼淚刷的就流了下來。這輩子活得太苦?時家窮,吃不飽,虧了子,月事不調,以致至今生不出兒子,帶累得男人人前都抬不起頭。

幾乎毫不猶豫的,王氏聽從了兒的建議,甚至,為了遮掩地里五彩繽紛的姜花,還去細河岸移了一些相似的野花來做遮掩。

王氏的地下工作非常功,于是,這一年的秋天,收獲了近三十斤的姜。王氏非常高興,可待準備喝姜茶時,才想起沒有紅糖。

王氏向丈夫李滿囤坦白了的計劃??留十斤姜,做種和自家吃,其余的賣掉,買紅糖。

出于對兒子的期盼,李滿囤輕而易舉的同意了王氏的建議。他乘著進城賣草鞋的機會把姜賣給了藥鋪??三弟妹的娘家兄弟每每在縣里雜貨鋪進貨,認識掌柜的,而藥鋪,則因莊戶人家普遍貧窮,故在這兒,不容易撞到人。

與生姜一起被藥鋪收購的還有王氏自河邊挖回來的野花的球?這些王氏起姜時順帶挖出來的蒜頭一樣的玩意。

本著萬一縣里有人識貨的想法,李滿囤把這十來斤不知名的東西給藥鋪掌柜的瞧了瞧,結果掌柜一見便即大喜,說這百合五文一斤,有多他收多

這假蒜頭真能換錢,還什麼百合?李滿囤此前只聽說過百年好合,還是第一次知道世間真的有這種植百合,而且就長在村里的河塘邊上。

李滿囤拿賣姜和百合所得的300多錢買了紅糖,夢游般回到了家,將東西一給了王氏。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