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百味小說 穿越時空 小知縣 第136章 第 136 章

《小知縣》 第136章 第 136 章

 強勢的先皇可以為中興之主,突然換個皇帝,那則要考量一番。

 紀煬停了停手頭育苗的活。

 面對那麼多邊關的請求,他可以忍得住,其他人呢?

 灌江府古博城的利潤巨大,所有人都看在眼里,難免有利熏心的人心

 還是回到上個問題。

 若先皇在的時候,他們敢提出這個問題嗎。

 明眼人都知道,四的邊關還在依靠古博城關市稅來重整軍備,至要個兩三年的恢復時間。

 特別是北面的屯青崖,那地方比古博城還要苦,重整那邊的兵士很需要時間。

 如果先皇還在,他們肯定會過幾年再提。

 可換了現在的皇帝,難免會有想法。

 新皇登基,文臣還好,各方將領可還沒悉呢。

 這個時候貿然開關市?

 紀煬無奈看向那沓書信。

 汴京部的爭斗算是停了,外面的小心思又起來。

 這些書信,就是小心思的證明。

 外面的文武大臣,同樣在試探新皇。

 想著趁皇上年,多忽悠幾次,總會能

 果然,第二日早朝,就有三個邊關請求開關市,話也說得非常好聽。

 “有灌江府古博城的先例在,我們益寧府絕對也能。”

 “關外需要貨,早早提出想要互市,可我們為了安全起見一直閉國門。如今看來古博城那邊可行,想必這邊也是可行的。”

 “皇上,想那古博城一個關市,每年便有百萬關市稅,若這些關口都開了,豈不是能賺得很多?您還想減免田稅,豈不是正好以此來減免?”

 徐九祥心里猶豫,他總覺得哪里不太對勁,他目下意識掠過金家,只盯著紀煬看。

 紀煬掃視一圈,記下慫恿開關市的大臣名字,上前拱手道:“皇上,關市的事,還請慎重。”

 紀煬有些想笑,用他跟吳將軍等人在邊關搏殺出來的穩定關市,來跟他們那些關口比?

 自己開關市的時候,都是重整了軍馬,還把整個太新縣都變兵馬的大后方,這才開了關市。

 當時更是小心謹慎,不讓外人進

 他們?

 他們這些人為了賺錢,只怕沒那麼小心吧。

 這次的對手,不再是汴京城的人,而是邊關的文武大臣們。

 一個灌江府都讓人頭疼。

 這好幾個類似灌江府的地方湊一塊了。

 可紀煬是頭一個開關市的,他來反駁,后面人自然有話要說:“紀大人,您開了關市,名聲政績全都有了,沒必要斷我們的路吧?”

 “對啊紀大人,關市若是不好,那古博城為什麼開?”

 換了旁人,聽到這話肯定啞口無言了。

 紀煬反譏道:“既如此,古博城也別開了,你看行嗎?”

 古博城關市別開了,反正如今灌江府那邊屯兵足夠,關外的人買不到東西也不敢攻打。

 他敢提議關閉關市,其他人敢同意嗎。

 原本在看戲的戶部兵部工部三個尚書立刻睜大眼。

 不行!

 絕對不行!

 你打架,不要連累我們啊。

 紀煬心里嘀咕。

 他最近是在種莊稼,但不代表他真的不會說話了。

 真當他是柿子啊。

 紀煬這一句話,讓早朝眾人瞬間回憶起他舌戰群臣的畫面。

 上次他在朝堂上反擊對手的時候,那國子監主簿已經辭了。

 算了。

 招惹紀煬,還是算了吧。

 紀煬看看大家,攤手道:“還有話要說嗎?”

 “誰還想貿然開關市?”

 眾人齊齊止聲。

 等紀煬看向徐九祥的時候,年皇上一臉崇拜,他怎麼想不到這種損人的法子啊。

 不過皇上臉上還著疑

 關市的事,他也覺得要,卻不知曉為什麼不能開。

 見此,紀煬心里嘆氣,看來下朝之后不能去看他的苗苗們了。

 應該去勤政殿,給皇上惡補一下里知識才行。

 他這段時間除早朝外并不進宮,但不代表不知道況。

 金家確實不錯,畢竟是皇上千挑萬選出來的世家。

 同時,他們還有世家通有的,階級分明的病。

 在他們眼中,皇權至高無上,下面是親戚,然后是臣子,再接著庶民,商人等等。

 這里不說他們或對或錯,從出生以來便接這樣的想法,只能說時代局限了他們。

 這也證明,他們會忠于皇上,忠于徐家江山。

 同時恪守親戚,臣子的本分,不會輕易指出皇上的錯,甚至會去維護錯

 更不敢以下犯上分析里緣故,畢竟稍有不慎,就是指責先皇對政務置有問題。

 所以有些話,就該他這個“大逆不道”的人來說。

 算了算了。

 看來這事還是躲不過去。

 下了早朝后的紀煬,被林大學士拍拍肩膀送到勤政殿。

 再回家的時候,已經可以去接他娘子下班一起回去了。

 幾個邊關齊齊請求開關市的事,被紀煬直接按下,更跟皇上長談一番,連金家都不能

 這次之后,紀煬依舊天天去皇莊種莊稼,可再試圖小看的人再也沒了聲音。

 人家是不往皇上邊湊。

 但不代表人家不得圣寵啊!

 有些人就算不去結,照樣是皇上的肱之臣!你們還沒看明白嗎。

 外面人還在分析紀煬的地位,紀煬則看著新一茬的育苗兩眼放

 這是,了嗎?

 他們終于找出合適的良種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