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百味小說 古代言情 再嫁東宮 第 12 章

《再嫁東宮》 第 12 章

第01章

雲姑見沈瓊這些日子在家中著實無趣得很,便應允了的要求,將京城將要新開鋪子到了手中。

雖沈瓊在經商一道上極有賦,但親自開鋪子和在家看賬本還是大不相同的,雲姑仍舊是放心不下,千叮嚀萬囑咐的。

“您快饒了我吧,”沈瓊吃飽了飯,放下筷子,急急忙忙地給桃使眼,“時辰不早了,咱們這就過去吧。”

今日是擇定的黃道吉日,鋪子要準備開張。

沈瓊難得早早地起來一次,如今吃完飯,也才剛亮了不久,實在算不得是“時辰不早”。

忍笑勸道:“姑娘,您聽聽雲姑的也好啊,不必急著走。”

“我知道,”沈瓊掰著指頭算道,“開店做生意,無非就是笑臉迎人,甜些,耐著子些……”

雲姑含笑看著:“道理你自然是懂的,可真到與人打道的時候,卻未必能做得到了。頭幾日我陪著你去,若是能安安穩穩的再。”

當初挑選鋪麵的時候,雲姑著意選了西市的一家,離梨花巷算不得遠,來去也不必乘馬車,走上一會兒便能到。因著今日要開張,全安等人早就侯在了那裏,諸事都是依著南邊的開店舊俗來的,不算很熱鬧,但也頗為正式。

這鋪子主賣胭脂、香料,用的配方都是沈家這些年積攢、改進來的,而鋪子的名字也同南邊的一樣,做“花想容”,算是分店。

先前雲姑來同沈瓊商議定名之事時,曾晦地表示過自己的擔憂——若是這香料鋪子頂著沈家的名頭長久地開下去,不準什麽時候便會傳到裴明徹耳中。

但沈家的“花想容”胭脂香料在江南一帶也算是有名氣,這招牌平白放著,不用豈非是浪費?

先前裴明徹姓埋名,以秦淮的份在沈家養傷之時,沈瓊並不曾避諱過生意上的事,甚至還將一部分生意由他來料理。因而,他對沈家的生意很是了解,若真是真聽聞有這麽個鋪子,怕是不難猜到是沈家的手筆。

雲姑的擔憂不無道理,雖沒敢明著提裴明徹,但沈瓊還是很快就明白了的意思。

為著這件事,沈瓊也猶豫過半日,但最終還是定下延用舊名。

從始至終,沒辦過什麽錯事,問心無愧,何必要躲躲藏藏的?至於裴明徹會不會知道這件事,知道之後會如何想,與又有什麽幹係?

雲姑原本還擔心沈瓊心存芥,及至確準的心思之後,方才令全安去請人題了字,製了匾額。

這鋪子外的裝潢樣式,也都是依著南邊來的,清幽雅致。

沈家從不缺銀錢,全安與雲姑辦事也一向牢靠,細微之都留意到了,就連牆上懸著的山水圖,都是名家手筆。

在錦城之時,沈瓊偶爾到鋪子中去,也就是閑逛或是查賬。這還是頭一次自己坐在櫃臺後,來當這個掌櫃,一時間倒是覺著新奇得很。

因著是剛開業的緣故,並沒什麽人上門來,沈瓊倒也清閑,剛好四下翻看著,悉店鋪中諸多香料與胭脂。

對於那些個大戶人家的夫人姐們而言,整日裏聚在一閑聊時,除卻家長裏短,便是裳首飾、胭脂水了。之心人皆有之,再加上還有暗暗攀比的,故而京中一年到頭,總是會有些時興的件。

沈瓊做生意這麽些年,早就將姑娘家的心思得一清二楚,所以哪怕頭幾日門可羅雀,也並不發愁。

又過了幾日,等到沈瓊將一應的件都記於心的時候,也開始有客人陸續上門來了。

“你們這鋪子裏賣的胭脂,當真是同江南那家一樣的嗎?”一穿的姑娘趴在櫃臺上看著,先是問了沈瓊一句,而後又同邊的好友解釋道,“去年,我家二哥從南邊調回京城來任職,回來的時候帶了好些個江南那邊獨有的特產,吃的、玩的、綾羅綢緞、胭脂水都有。我當時分的禮裏有兩盒沈記花想容的胭脂,很是喜歡,後來用完之後便再沒有了,還惦記了許久……”

這姑娘看起來年紀不大,但卻是個話癆,得繪聲繪的,餘音裏還帶了濃濃的惋惜。

沈瓊忍不住笑道:“我們這鋪子便是沈家名下的,用的是相同的製作方子,胭脂自然也是一樣的。姑娘先前用過的是哪款胭脂?我給你找出來,一試便知。”

“是拿個竹製的盒子盛的,上麵還雕了叢蘭花。”莊茹比劃了下大,“那盒子好看得很,我至今還留著,沒舍得讓丫鬟扔呢。”

沈瓊這幾日早就將鋪子裏的東西記得清清楚楚,沒用雲姑提醒,回過去,準地尋出了莊茹所的那款胭脂來。

莊茹一見著那眼的竹盒,眼便亮了,連試都沒試就直接買了下來,轉而又拉著好友看起了店中旁的東西。

莊茹是個好話的,沈瓊又甜得很,將姑娘哄得心花怒放,生意做得很是順遂。

最後兩位姑娘分別都買了胭脂和香料回去,莊茹走時,依依不舍地同沈瓊道了別,還承諾過幾日再帶旁人來。

及至將人送走後,沈瓊掂了掂手中的銀錢,回過頭去同雲姑笑道:“這下子,您總不用再擔心了吧。”

“幾兩銀子而已,看把你給得意的,尾都要翹到上去了。”雲姑嗔了一句,但眼中卻盡是縱容的笑意,“行了,今後我就不再日日過來,你自己玩得高興就。”

橫豎沈家不缺銀錢,也賠得起,雲姑並不在乎賺不賺錢,隻要沈瓊能高高興興的,不惹是生非就夠了。

沈瓊這生意做得隨心所,什麽時候開門迎客,什麽時候關門回家去歇息,皆是隨著自己的子,過得可謂是是逍遙自在。

而莊茹也話算話,沒幾日便真又帶著家中的姊妹上門來了。

沈瓊至今不知道莊茹那位二哥究竟是什麽來頭,當初回京任職時又帶了多胭脂回來,以至於莊家姊妹人人都念得很,很是照拂的生意。

生意日漸好起來,沈瓊短短半月便見識了許多世家閨秀,認人認得暈頭轉向的同時,倒也賺了不銀錢。

這一日,沈瓊正在櫃臺後坐著擺弄瓶中的鮮花,聽見門口風鈴,知道是有客上門,便同往常一樣含笑問候了聲。

然而及至看清上門來的人時,不由得一愣。

這姑娘的模樣看起來有些眼,但卻又不像是近些日子來過的,不然不至於想不起名姓。

而那姑娘顯然也是認得的,臉一僵。

沈瓊就這麽不尷不尬地同對視了會兒,總算是艱難地尋出點記憶,想起來了——這是當初同方清渠一道逛廟會的時候,遇著的那位徐姑娘。

“徐姑娘請進,”沈瓊站起來,練地問道,“是想要看看胭脂,還是香料?”

徐月華自然是記得沈瓊這個人的,那日廟會見著後,還使人去查過沈瓊的份。

近日總是聽人提起,是京中新開了個南邊來的胭脂鋪子,價錢雖比旁人家貴了些,可卻是十分好用,便想著親自過來看看,怎麽都沒料到這鋪子竟然是沈瓊開的。

在初時短暫地愣了會兒後,沈瓊便沒再表出什麽異樣,隻將當做是個上門來的尋常客人一樣對待。

可徐月華卻是一見著,就想起著人打探來的事,在挑選胭脂的途中,目總是忍不住往沈瓊臉上瞟。

“徐姑娘,”沈瓊輕輕地敲了敲桌案,委婉地提醒道,“你莫不是看中了我臉上的胭脂?若是如此,那我尋出來給你試一試可好?”

徐月華沉默片刻:“讓夫人見笑了……我其實是有幾句話想同你講一講。”

旁人稱呼沈瓊時,大都是“沈姑娘”,像莊茹這樣悉起來的,甚至已經起了“沈姐姐”。可徐月華卻偏偏是以“夫人”相稱,顯然是已經知曉了的那些個舊事。

沈瓊抬眼看向,微微一笑:“你。”

“我聽方公子提起,是當初進京趕考途中遭賊,是得夫人贈了銀錢,才沒誤了考期,故而心中甚是激。”徐月華輕聲細語道,“他是個知恩圖報的人,夫人倒真是好運氣。”

沈瓊聽著這彎彎繞的話,卻並不肯接腔,隻笑了聲:“我運氣的確不錯。”

徐月華被噎了下,頓了頓後方才又道:“他如今拜在我父親門下,又得以翰林院,得皇上青眼,可謂是前途不可限量……”

沈瓊托著腮,漫不經心地聽徐月華講著閑話。

這話聽起來冠冕堂皇的,可意思卻也簡單,無非就是方清渠前途無可限量,可沈瓊不過是個寡婦,實在配不上。如今方清渠也不過是想著報恩罷了,遲早有一日,會厭倦了

此外,徐月華話裏話外也有自矜家世的意思,畢竟是書香門第出,可沈瓊卻不過是個商戶

沈瓊倒也沒惱,自顧自地倒了杯茶喝了,微微一笑:“多謝徐姑娘提醒,我會去同方清渠聊一聊的。”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