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百味小說 古代言情 媚色無雙 第 113 章 第111章

《媚色無雙》 第 113 章 第111章

大抵是卸下政務,確實有利于太上皇的,早先太上皇傳位給乾武帝時,太醫說得極為嚴重,如今太上皇的倒越來越好了。

在無雙記憶里,應該這兩年要薨逝的太皇太后,也依舊安然無恙。

這讓猜想,是不是前世明惠郡主了魏王府,又皇宮,這其中錯綜復雜沒爭斗,才致使太皇太后的薨逝?

當然,這也只是閑來無事的一些猜想。

人上了年紀,終有一天會面臨死亡,太皇太后是,太上皇也是,天道對世間萬公平,并不會因為份貴賤而厚此薄彼

也因此,給帝王修陵寢,是一件大事。

一般皇帝登基后沒幾年,就會開始修自己的陵寢,慢慢修,一直修到自己死。

無雙一開始不知道這件事,還是在乾武帝龍案上看到一份帝陵圖,才知道乾武帝竟起筆畫在自己的陵寢。

問過他才知道,原來這事工部早就提了,如今太上皇的帝陵已經修好了,也該開始修他的了。

值得一提的是,所謂的帝陵,并不止是單皇帝一人的陵墓,而是皇帝以及其后妃。當然能和皇帝合葬的只有皇后,而附葬的一般都是位份很高,或是深皇帝看重的妃子。

像溫憲皇后,就和宣宗合葬在一起。

而宸妃,太上皇在宸妃死后一直未對進行追封,還是乾武帝登基后,才對母親進行了追封,如今正在帝陵中等待太上皇百年歸去,一同合葬。

一開始無雙知道后,很不理解這種做法,后來才明白也許這麼做是太上皇對自己的一種的懲罰。

太上皇以此告訴自己,只有他和心人的兒子登基了,他才能在龍歸天后跟心人合葬在一起。

這恰恰也是太上皇和乾武帝這對天家父子,有著超乎常人理解的信任的緣故。因為乾武帝很早看懂了太上皇的暗示,朕的皇位只會是你的。

所以太上皇封了太子,又提出禪位之說,父子二人聯手給晉王和秦王挖坑請君甕,所以太上皇允許乾武帝調黑甲軍京,似乎并不怕兒子借機自己退位。

因為朕的皇位只會是你的,你不用爭,不用奪,朕也不用怕你會奪。

也許這種做法很自私,但細想一想,并不難讓人理解。

言歸正題,在知道乾武帝在畫他和自己百年之后的陵宮時,無雙一開始有些不習慣,畢竟當下人忌談死亡。

可聽他一番描述后,聽他說他們的陵宮不用修得太大,因為朕的邊只會躺著你,不需要附葬,也不會有從葬,不得不說真被了。

文人才子們風花雪月起來,詩作對譜曲頌歌,羨煞旁人。

而這位帝王風花雪月起來,他只會拿著親手所畫的陵寢圖,來告訴你這里怎麼修,那里怎麼修,而他們的陵宮不用修的太大,因為只會睡著他們二人。

只他們二人!

,何其有幸!

無雙抱著乾武帝的頸子,哭得稀里嘩啦。

一見娘娘抱著陛下哭起來,福生忙踩著貓步退下了,還不忘讓服侍的人都下去。

「你好卑鄙,怎麼都你的功勞的,難道不是我也提議了?」

好吧,紀昜確實提議了不,但誰他沒耐心畫這種細的陵寢圖,所以功勞被人搶了。

「我明天要帶去萬壽山。」

大梁的皇陵就在距離京城一百多里的萬壽山脈,那里葬著大梁的五位君王。提到皇陵似乎就與森可怖聯系到了一起,其實那里群山環繞,景十分優

而且乾武帝的陵寢早就開始修了,他一直想去看,沒出空,正好可以借口巡視帝陵出宮一日。

自打他登基以來,除了兩次冬狩,幾乎就沒怎麼出過京城,乾武帝也知道他憋狠了,遂也沒說什麼默認下來。

這讓紀昜有一種住了他小辮子的得意。

.

鑒于此,當晚紀昜就跟無雙說,明天要帶出去玩。

去哪兒玩?

去皇陵玩,看看我們未來的陵寢。

好吧,這也算是一種別樣的風花雪月了。

到了次日,帝后二人未驚任何人,也未帶什麼儀仗車輦,而是直接騎馬去了萬壽山,隨行只帶了幾十個黑甲衛。

皇陵就坐落在萬壽山脈正中間,三面環山,一面環水,據說乃上佳的風水之地。大梁當初在此建都,據說就是因為這里有一條龍脈,而龍脈的脈眼就在這里。

當然這是紀昜私下和無雙說的,實際上很多人都不知龍脈是有脈眼的,就算知道也以為是在皇宮下面。

而所謂的萬壽山,也不單萬壽山一峰,而是十幾座山組的山脈,大梁幾代君王的帝陵就散落在這片山脈之間。

此地不有幾代君王的帝陵,還有約有兩萬多人的護陵軍。護陵軍守衛的不是皇陵的安全,同時也是一藏在地下守衛京師重地的力量,歷代以來只有當朝皇帝可以調

此時打著巡視帝陵口號,其實是出來游山玩水的帝后二人,并不知曉主管帝陵修建的工部員十分頭疼,因為在修帝陵的過程中,發生了幾件很詭異的事

這里便要說說給帝王修陵寢的大致流程,一般況帝王登基后不久,就會從工部尋一擅長堪輿的大臣,尋找風水寶地,為自己修建陵寢。

但大梁定都多年,皇陵也早已定下,為了不讓子孫后代勞師眾勞民傷財,太/祖皇帝在當時為自己修建陵寢時,就提前為子孫后代做了打算。

這萬壽山脈適合修建帝陵的地方不,隨便找個藏風聚氣的眼即可。

也就是說,其實皇陵中適合修建帝陵的眼,工部早已稔在心,后面有皇帝殯天了,只用在這些眼里挑一個即可。

當年太上皇的帝陵是這麼定下的,乾武帝也是這麼定下的。

當時工部的員拿了輿圖來給乾武帝,他看了看輿圖,從中擇定一

至于剩下的活兒就是工部來干了,例如和禮部一同進行修帝陵之前祭祀之類的典儀,定下良辰吉日,甚至確到什麼時間下鏟,也都由欽天監算了時間。

前面都很順利,往下挖掘也很順利。

一般帝王陵寢分為兩個部分,不地下有地宮,地面上也有宮殿群,是為日后祭祀之用,地面的宮殿群要在地宮修建完畢后才會建造。

修建地宮的話,先要往下挖,挖到一定的深度后,開始修鑿墓道,墓道寬高深都有定制,并要邊挖邊修,也就是用夯土層覆以墻面和頂部,并用的石條壘在土層之上,用以牢固。

修到這里時,也進行得很順利,甚至因為墓道不需要什麼工藝,修得極快。可再往后挖掘時,就到了困難。

先是工匠往后挖不了,說是到了石層。

張溥現年五十有八,已主持了兩代帝陵建造,也翻閱過無數先輩修建帝陵的卷宗,對皇陵的地質再悉不過,以此地山勢和地態,就不可能出現挖不的石層。

但他很謹慎,并沒有讓工匠繼續再從那個地方挖,而是往下挪了幾米再挖,想看看到底是什麼石層。

可往下挖也被攔住了,而隨著這兩的挖掘,土后面的‘石層’慢慢也出了形態,竟讓張溥看出了幾分三合土的味道。

而且還不是普通的三合土,而是專為修建帝陵所用的夯土層。

他甚至知道大致的配方,是用粘極強的黃土炒后,加以一定比例的細沙和石灰,再將糯米熬調勻。

看似簡單,實則京城附近沒有粘極強的黃土,需要從河南、山東一代運過來,而全都用糯米熬拌土就更不用說了,你熬一桶糯米可以,但若是用來給陵墓封土,耗費不知其數。

一般富貴的人家都用不起,得是極富極貴的人家。

但如此打造出來的夯土層極為結實牢固,一鏟子下去只能砸出個白印,用來防盜墓賊最好不過。

怪不得工匠們挖不,這種特制的夯土層別說用鏟子挖了,用鐵錘砸大概也要砸半天才能砸出裂。而破解這種夯土層只有一個辦法,就是用醋澆灌在土層之上,等再下鏟子挖就簡單多了。

張溥整個人都蒙了,難道說此地有一個前朝的帝陵?

可這也說不通,三合土常見,但這種調配三合土的夯土法,是大梁工部獨有專門用來修建帝陵之用,整為深棕,太好認了。

而且大梁傳承到現在,攏共只亡了五代君王,還有一個已經修建好的帝陵,是太上皇的,現任皇帝的,這不,正在修呢。

那這土后面又是什麼?

難道說工部的夯土法,并不是獨有的,而是學的前朝?

似乎只有這樣才能解釋。

而張溥還有個忌憚,修墳修到別人墳頭上了,這是大忌。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