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百味小說 古代言情 家養小首輔 第245章

《家養小首輔》 第245章

一家人過日子都是能省就省,如今倒好,省下的銀子都被人借走了,還一副你就該借我的模樣。

不怪素來脾氣好的徐氏會生氣。

就是臉皮薄,不好意思說,就只會氣自己。

“那這事,阿堅可是知道?”聽完后,招兒問道。

果然徐氏搖了搖頭。

事實上誰不要點面子呢,自家姐姐鬧出這樣的事,徐氏怎麼好意思當著丈夫提。

如此這般可就難辦了。招兒一時也給不了什麼好主意,便問道:“那你是怎麼打算的?”

“我今天拒了們,希們能識趣些,以后別再來了。其實我大姐二姐還好,就是三姐、四姐……”

唉,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不過這種事招兒也不好言,只能安徐氏既然自己有主張就行。

而與此同時,前院書房里,陳堅和薛庭儴也在說話。

“庭儴,你真打算這麼干?你要知道,這事一旦提出,你可就了眾矢之的。”

“我當然知道。阿堅,你該不會以為有災就賑,只要朝廷有銀子補,這事就算完了?并不是這樣!你有沒有想過,如今沿海幾地開阜,海上貿易日異月新,生機,為朝廷廣納天下之商稅。銀子要多有多,國庫終于不虛空了,軍餉有了,賑災銀子也有了,朝廷越來越富,儼然太平盛世即將到來。”

薛庭儴一口氣說了這麼多話,卻突然戛然而止。

“難道不是這樣?即使還有貪污吏,可吳系一派倒塌,已經除了一半,朝中雖有弊政,但陛下文治武功,未來可期。”

“那你有沒有想過那些船的綢和瓷,以及我大昌產出的各種貨,從大昌運出,換回的是白花花的銀子。銀子看著非常喜人,可其背后代表著什麼含義?”

薛庭儴站了起來,說得語重心長:“織綢需要蠶,蠶只有吃了桑,才會吐,桑得有地才能種出。你可知僅是去年一年,有多江南一帶的百姓改稻為桑?又有多百姓棄農從工?民間有云,蘇松,天下足,可近幾年蘇松乃至湖廣一帶,產出的糧食卻年年都在減

“不百姓們改桑,那些大戶人家們也將許多良田都改了桑園。都以為拿著銀子就能買糧食,實際上等真正需要糧食的時候,拿著銀子卻不一定能買到糧食。就好比去年。”

聽到最后一句,陳堅不一抖,手里的茶盞被打翻了。

他顧不得去管這些,急道:“那你的意思是?可、這其中實在沒有什麼必要的關聯。難道去年買不到糧,不是那些大戶人家故意屯糧,待價而沽,怎會和開阜扯上關系了?”

薛庭儴嘆了口氣,來到桌案前,提起一狼毫筆在宣紙上畫了個圓。

“明太祖定天下稅畝八百萬余頃,征糧三千萬石,于是下旨‘永不起科’。我大昌與前朝相比,土地一寸未失,征糧卻一年比一年。為何會一年比一年?因為那些免賦稅的人,一年一年在增多,每個秀才免多,每個進士又免多?攏共只有這麼大的餅,前來吃餅的人卻在增多,而如今又多了一個——開阜。”

所以不是大昌沒糧,大昌有糧卻屯在極數的大戶手里。老百姓眼饞改稻為桑中間的差價,自然會拔了稻換種桑樹,可老百姓的數量卻是占了整個大昌所有人口近九之多。

朝廷管不了那些大戶,只能從百姓手里收糧,稻田都改桑園,收上的糧食自然就了。且大昌素來有這種規矩,若是糧食不夠,繳價值同等的銀子也可,所以朝廷手里的糧食也了。

若是無災也罷,一旦鬧了災,百姓只有銀子,沒有存糧,就只能死。

朝廷空有銀兩,沒有糧食賑災,只能面臨下面大的境況。

“那照這麼說來,朝廷開阜反倒開錯了?”

薛庭儴搖了搖頭:“當然不是。”

開阜自然是好的,不但能輸出大昌多余的東西,還能解決百姓勞力過剩的問題,讓那些沒有田地的百姓,可以養家糊口。

其實問題還是出在最核心的地方,土地兼并太過嚴重。當然也有些其他原因,而歸究底還是在土地上。

這也是薛庭儴為何想去捅那個馬蜂窩的主要原因。

恰恰,這也是嘉帝想看到的,這才是他為何會把薛庭儴放到戶部的原因所在。

喜歡家養小首輔請大家收藏:()家養小首輔更新速度最快。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