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百味小說 軍事歷史 大明風流 第1337章 未來已來(終)

《大明風流》 第1337章 未來已來(終)

錦繡二年春三月,一場引人矚目的特殊會議在京城召開。

說特殊,便是因為參與人員的特殊。除了朝廷員之外,來自大明各地各行各業的佼佼者都被請到京城參與這場大會,這便是所謂的議政大會。

參加議政大會的人員之中,三教九流都有。販夫走卒,農夫漁民,砍柴放羊的,燒瓷燒炭的,殺豬賣的,砌牆打鐵,紡織采茶,撐船趕車的等等,應有盡有。人數多達上千之眾。

這些平素本不登大雅之堂的人員第一次踏金碧輝煌的皇宮之中,坐在了奉天殿上和文武員同列。

雖然此舉被許多人斥之為失了統,這些人也因為戰戰兢兢,鬧出了不笑話。但是,此次議政大會還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收集到了不有用的信息。為之後戶部牽頭進行的大明行業製度規範的製定,全盤謀劃大明行業布局都大有裨益。

對張延齡而言,這次議政大會即便沒有任何的實際的作用,那也是一次勝利。讓各行業的底層百姓登上朝堂議事,這件事本的象征意義便已經足夠了。這對於抹平等級製度,緩解階級矛盾,鼓勵各行各業的發展都是有著難以估量的心理上的意義的。

錦繡二年五月,王守仁提出奏議,全麵修訂大明會典。將已經運轉如意的政務改革的果列其中,作為法典製度執行,以法律的形式加以固定。並提出在會典之中增加商賈貿易糾紛等條款,以適應新時期的現狀。

此舉得到張延齡的支持,皇帝朱臺浤當月下旨批準。王守仁親自擔任編纂,集結人力進行修訂編纂。

六月,有謠言在大明流傳,說皇帝朱臺浤意追授其父朱寘錖為太上皇。違背當初即位時諾言,意圖反悔。

七月,朱臺浤封朱清儀為永寧公主,準其弟朱臺濠繼寧王爵位,為慶平王。十五日,朱厚照忌日,朱臺浤文武員拜祭康陵,於康陵拜祭現場宣布旨意,改名為朱厚煒。

朱厚煒這個名字群臣皆知,那是弘治皇帝和張太後的第二個兒子的名字。隻不過生下來一歲便夭折了。朱臺浤改名朱厚煒,意思再明顯不過。表明他遵守承諾,以先皇次子的份繼承皇位,以碎外邊的流言。

八月十八,就藩彰德府的趙王朱佑棌聯合當地守軍,打出靖難旗號起兵,發檄文討伐朱臺浤竊取皇位,斥張延齡張侖等為逆臣賊子。軍改引發地方將領不滿的緒乘機發,延綏山西等地有人起兵響應。匯聚上萬兵馬,聲勢浩大。起兵十日,攻克

九月初一,朱佑棌在稱帝。自稱大明正統,號召天下軍民歸順於他。

八月二十三,大都督府發出命令,令水軍一萬人,京營兵馬三萬人組平叛大軍。徐延德陳式一霍世鑒等人率領的大軍於,九月十六抵達。次日火炮轟城三日,九月十九轟碎東門。平叛大軍攻,霍世鑒突皇宮活捉朱佑棌及其子朱厚煜及其家族員。此次叛持續一個月便被徹底撲滅。

朱佑棌朱厚煜父子,連同叛將及其親眷三百餘人押赴京城。數日後,朱佑棌父子及參與叛將領三十七人被斬於西市,家眷發配充軍。

錦繡二年十一月,刑部尚書劉璟上奏建議地方藩王全部來京城居住,不得就藩封地。但此奏因靖海王反對而未能被準許。

錦繡二年過去,是年,大明財政收五千六百萬兩,恢複弘治初期水平。裁軍五十萬完,全大明在冊兵馬一百零七萬,增火營十五營。

是年,大明新增人口七十九萬。全年造船隻六百七十七艘,其中海船三百二十艘。市舶司統計,全年海貿進出口貨總價值八千萬兩。市舶司上繳海貿稅四百萬兩。

……

錦繡三年七月,南京府一名做李阿蘭的婦人改造了一輛紡車。此紡車將原來紡織棉麻的效率提高了十倍。這個幾乎是不起眼的消息傳到京城時,張延齡當著十幾名員的麵大起來,高興的雀躍了起來。

所有人都覺得好笑,大都督居然為了這麽一件事而如此的高興,令人費解。

他們哪裏知道,這正是張延齡等待的質變。印度大陸的莊園大量種植棉花,低價運回大明,經過大明轉手織棉布之後再出售,獲利頗。但原料多,紡織效率低,造原料的積本的提高。終於有人做出了紡紗機的改良,這便是極大富的生產資催生了生產工的提升,從而讓生產力和生產資料進行匹配。

這正是張延齡一直等待的轉變,極大富的基礎原料一定會催生出改變效率的生產工,從而推生產力的發展。一個小小的紡機的改良,或許便為一場生產力的革命拉開了明的一角序幕。

張延齡當即專程趕往南京府,接見了那名紡紗李阿蘭,授予巾幗英豪的稱號,獎勵一千兩白銀,並將改良後的紡紗機命名為張阿蘭紡機。隨即,張阿蘭紡紗機被大力推廣開來,理棉花原料的速度快了十倍。

九月裏,南京府落第秀才盧廷蘭念及夫人織布辛苦,琢磨一個月改良了黃道婆織機,織布效率提高了五六倍。消息傳出,紡織業轟之極。張延齡大喜,命人前往驗證之後,重賞盧廷蘭。並破格錄其為工部紡織司主事,專司織機改良。

十月,西山兵工廠火藥作坊配置出高火藥,威力巨大。

十二月,廣州府紡織工坊主劉大用造出了水力紡織機,方圓十丈,可供十餘人同時織布,效率更佳。

……

……

錦繡四年十一月,工部侍郎徐杲在冶煉鍛造工藝提高之後,據張延齡提供的思路,在西山野狗嶺造出了第一座蒸汽熱能轉化為機械能的裝置。隻是積龐大,如一棟房子般大小。

皇上率文武百前往觀這個龐然大,當看到炭火燒沸之後,蒸汽催巨大的轉軸帶了前方一個打鐵的數百斤的大重錘轟隆轟隆上下砸落的時候,眾人都訝異不已。

張延齡看著這個龐然大,心裏一點也不嫌棄這東西的陋和低效率。他知道,這隻是一個開始。雖然它看起來是如此的可笑,耗費了五萬兩銀子的巨款才造出來這麽個東西來。但它的出現,是越有和無的界限,便是越了一大步。便意味著一個新的時代的來臨。

那是一個張延齡夢寐以求的新時代。張延齡本以為會等待很久,但現在看來,十年之,一切便將天翻地覆。因為大明的土地上已經興起了熱,各種技的革新改良應接不暇,就像遍地的花朵一般,目不暇接。

量變引發質變,在不斷盛開的花朵之中,便會誕生不勝收的花朵,香味撲鼻的花朵。

張延齡已經可以堅信,工業革命的浪一定會在這片古老的大地上興起。世界和曆史將因此而改變,未來也將因此而改變。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