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二:禪位
洪武二十九年,春三月。隨著戒備森嚴的船將最後一批黃冊載玄武湖,大明第二次全國范圍攢造的黃冊,終於全部庫。
十年前,大明已經完過一次全國范圍的黃冊編纂,但人口和地權每年都會有變化。為了能一直掌握全國土地人口的真實況,朱老板下旨每十年重新編纂一次黃冊。
有道是一回生二回,大明中央和地方的吏已經積累了富的經驗。而且現在大明的政務和事務,八都是大學生出,綜合素質遠超從前,所以這次攢造黃冊,從去年開春啟,到全部完解送進京,隻用了一年而已。
而當初首次纂造黃冊,可是用了整整六年的時間。雖然不能說大明員的行政能力提高了六倍,但巨大的進步也是顯而易見的。
只是黃冊運到後湖,並不代表就萬事大吉了,還得經過戶部戶科員的駁查,確認無誤了,才能庫。
當然全天下的黃冊加起來六七萬冊,把戶部員全都拎來也得查到年底,那部裡也不用乾別的了。
所以實際負責駁查的,還是國子大學的在校生。現在會計已經為國子大學所有專業的必修課,這幫大學生又年輕力壯,正好拉壯丁。
他們從司冊至府冊、州冊、縣冊,層層驗算其舊管、開除、新收、實在的四柱增減。然後將查出的問題匯總冊,提戶部。戶部再責相關衙門,半年查實重修,二次奏繳,再經查驗無誤後,才會送黃冊庫保存。
所以等所有的黃冊都查驗無誤,匯總冊時,已經是半年以後的八月末了。
待戶部左侍郎署尚書事夏原吉將總冊呈送文華殿,太子便立即趕到武英殿匯報。他知道父皇早就等著黃冊了。
~~
武英殿。
馬上就要滿七十的朱老板已是須發皆白,皺紋深刻,但他的五比年輕時和了不,人也胖了不,竟顯得有些慈眉善目了。
太子也年逾不,鬢角斑白,額頭和眼角都有了魚尾紋。他一邊呈送黃冊總覽,一邊沉聲稟報道:
“……全國戶數一千一百六十五萬兩千七百八十九,人口六千五百五十四萬五千八百一十二,全國耕地面積達到九百八十萬四千六百二十三頃六十八畝,共可收夏麥五百六十九萬一千五百二十石,秋米三千三百七十二萬九千四百五十石!”
朱元璋微閉著雙目,攏著花白的胡須,聽得連連點頭:“好好,比十年前人口多了千萬,糧產更是翻了一番!”
“是!”太子也高興道:“如今人口已經是國初的三倍,糧產更是幾十倍於國初,我大明終於把華夏又帶了盛世!”
“還早得很。”朱元璋卻搖搖頭道:“如今雖然國庫充盈,但天下百姓也就是溫飽而已,這盛世的標準未免也太低了吧?”
“比起開元可能不如,但跟其他所謂盛世比起來,不遑多讓。”太子笑道。
“要比就比開元,不僅要比開元還強,而且絕對不允許有天寶!”朱元璋吹胡子瞪眼道。
“是是。”太子忙含笑應下,老父皇說什麼應著就是。
“你記一下,咱要下一道旨意。”朱元璋卻不是隨便說說的。
“是。”太子趕提起朱筆,作傾聽狀。
便聽父皇沉聲道:“方今天下太平,軍國之需皆已足用。海各省田地、桑棗,除已額征科,自二十六年以後栽種桑棗果樹與二十七年以後新墾田地,不論多寡,俱不起科!”
待朱標寫完停筆,朱元璋看著他問道:“有沒有信心這麼乾?”
“這個麼……”朱標沒有馬上點頭,父皇只需要做決策便好,他考慮的事就太多了。
“以朝廷目前掌握的耕地,稅賦確實已足夠國家開銷,而且每年還有數百萬石的盈余。”朱標慎重道:“再加上海政衙門每年上繳的兩千萬兩,哪怕最吃驚的況,肯定也是足夠了。”
“那就是可以嘍?”朱元璋又問道。
“可以。”太子咬牙重重點頭。
“那好,就這麼定了。”朱元璋意味深長的看著自己的長子。
“是,兒臣這就代下去。”太子應聲道。
“不急。”朱元璋卻搖頭道:“這道旨意以你的名義來下。”
“兒臣不過是太子,名不正言不順的……”太子苦笑道,不知父皇又要玩哪一出。
“那咱就讓你名正言順。”便聽朱元璋石破天驚道:“咱已經決定了,把皇位禪讓給你。”
“啊?”太子瞠目結舌道:“爹,這種玩笑可開不得!”
“咱當然知道這種玩笑開不得了。”朱元璋沉聲道:“這是咱深思慮後的決定。”
“父皇,兒臣還沒準備好……”太子神慌意道。
“你都四十好幾的人了,太子也當了三十年,實在太久了,該轉正了。”朱元璋卻堅決道。
“父皇龍康健,神矍鑠,實在沒必要垂拱太上啊!”朱標自然不能答應。
“爹下個月十八就滿七十了。人生七十古來稀,大臣七十尚且能致仕乞骸骨,你就忍心讓咱繼續勞?”朱元璋道:“那也太不孝了吧。”
“國政可以都給兒臣,父皇只需要繼續掌好舵即可,這樣兒臣心裡踏實,父皇也不會勞。”太子苦勸道。
“名不正言不順,言不順事不。”朱元璋站起來,按住太子的肩膀道:“你監國攝政多年,還不明白這麼簡單的道理嗎?該到了你接班的時候了,讓爹過幾天無事一輕的日子吧。”
“爹……”太子還要再勸,朱元璋卻斬釘截鐵道:
“不要再說了,就這麼定了!下個月伱弟弟們都回來賀壽,咱會當面告訴他們,也讓大夥有個準備。明年,也就是洪武三十年的元旦,咱就正式昭告天下,禪讓!”
“是,父皇……”太子知道父皇心意已決,隻好低聲應下。
四年前母后去世,父皇便消沉了許多,這幾年一直深居簡出,國政也全都給他理。現在父皇決意禪位,顯然也是深思慮的結果,他反對無效,只能遵旨。
~~
九月,在全國各地就藩的親王們,便拖家帶口紛紛返回南京。因為本月十八日,便是朱老板的七十大壽。七十整壽放在老百姓家裡,也是了不得的大日子。大明開國皇帝的七十大壽,自然要舉國同慶,兒孫畢至了。
初七,老二十韓王松自高麗,老十一蜀王椿自九州,結伴乘船返回了金陵。
初九,老十四肅王楧自陝西,老十六慶王栴自銀川而歸。
十一日,老十七寧王權自大寧,老十八岷王楩自大同,老十九谷王橞自宣府而歸。
十三日,老十五遼王植自遼西,老二十一沈王模自沈而歸。
十五日,老六楚海滇王楨自雲南,老二秦王樉自蘇門答臘,老三晉王棡自爪哇,老四燕王棣自呂宋,老十二湘王柏自安南,老十三代王桂自婆羅洲,結伴乘船抵達了金陵。
至此朱老板所有就藩的兒子,全都回來了。
十五日當晚,朱元璋在乾清宮中擺宴給兒子們接風洗塵。看著相攜走進殿來的十幾條昂藏大漢,或是威武,或是沉穩,或是激,朱元璋欣地眼圈通紅。
心說要是秀英還活著該多好……
“兒臣拜見父皇,祝父皇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兒子們一起給父皇磕頭。
“好好,都起來都起來。”朱元璋高興地抬抬手,對兒子們道:“你們為國戍邊,都辛苦了。”“謝父皇,兒臣不辛苦。”一眾皇子謝恩起,按次序分坐兩桌。
朱老板便吩咐開席。待兒子們向他敬酒三杯後,朱元璋就擱下酒杯,正道:“先跟你們說個正事,不然待會喝醉了就沒法說了。”
“是。”諸位殿下趕擱下筷子,正襟危坐。
只聽朱元璋沉聲道:“咱已經跟你們大哥商量好了,把皇位禪讓給他,明年元旦就正式禪位!”
“啥?”諸位親王先是一陣錯愕,沒想到父皇會主禪位。但旋即又覺得理所當然,這些年整個國家都是大哥在持,父皇禪位也是讓大哥名正言順啊。
“老六,你是大宗正,你怎麼看?”朱元璋問向諸王之首。
“兒臣不敢置喙。”朱楨已經三十六歲,坐在那裡沉穩如山,聞言忙起道:“父皇的決定兒臣自然無條件服從。大哥日後繼承大統,兒臣自然也是無條件服從。”
“嗯。”朱元璋滿意的點點頭,又問秦王道:“老二,你年紀最大,你怎麼看?”
“俺,俺也一樣。”朱樉忙甕聲甕氣道。他正在蘇門答臘島厲兵秣馬,準備出兵征服天竺,對國的事本不興趣。何況大哥當不當皇帝有什麼區別?大明不早就是他說了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