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百味小說 軍事歷史 揚明 第1695章 應對(下)

《揚明》 第1695章 應對(下)

同一日,距離安南國都升龍府約莫兩百餘裏的清化城。

    此時天空暗沉,穹頂低垂,城池周遭數裏的樹木均是被砍伐一空,往日裏高聳巍峨的城池此時在城外兵的襯托下顯得極為渺小,周遭一片被戰爭洗禮過後的景象。

    城外五裏,便是大明兵所在的營地。

    越過數百名神冷凝的崗哨,自轅門而目便是被隨意擺放的木頭,早先被兵所俘虜的安南士卒們正在手忙腳的趕製著攻城械,空氣中不時便響起大明將校的厲嗬聲及長鞭揮舞的聲音。

    在攻破了重兵雲集的嘉林城之後,士氣正旺的大明兵們便在鎮南將軍魯欽的率領下,一路所向披靡的橫推沿途經過的每一座城池,直至抵達清化城外。

    在這個過程中,遠道而來的兵們也不可避免的與安南國威名赫赫的"象軍"手。

    大象作為陸地上地形最大的,天然便對戰馬擁有無可比擬的製力與優勢,故此由祖大壽所率領的關寧鐵騎與象軍稍有接,於後方陣的魯欽便是果斷鳴金收兵。

    而正當安南士卒欣喜若狂,以為擋住兵攻勢的時候,神機營那震耳聾的火炮聲便在山林間炸響。

    到驚嚇的大象頓時作一團,隨即開始爭相逃竄,導致安南士卒的陣型大,而關寧鐵騎又適時殺出,徹底摧毀了安南士卒的防線,並擊潰其心。

    經此變故,安南餘下城池的守軍再也沒有了出城野戰的勇氣,隻是於城池中瑟瑟發抖。

    但人心惶惶之下,早已失去鬥誌的安南士卒們並無堅持到底的決心,尤其是神機營將士還在城外狂轟炸,故此於城池中的安南士卒僅僅是堅持了兩三個時辰,便選擇出城投降。

    到了後來,餘下的城池甚至在兵沒有趕到之前,便主譴使來投,生怕遭炮火的洗禮。

    當然,也有些安南員選擇"負隅頑抗",最終被城中的富紳豪商所擒獲,獻於大明軍中,城中軍民百姓或跪地請降,或四散而逃。

    至此,兵近乎是兵不刃的拿下了沿途經過的每一座城池,而眼前的這座清化城,便是安南國都升龍府的最後一道屏障。

    隻需拿下眼前這座城池,士氣正旺的兵們便可沿著元江一路北進,直搗升龍府!

    可出乎絕大多數人預料,鎮南將軍魯欽並沒有選擇乘勝追擊,而是出其不意的命令大軍於清化城修整駐紮。

    "呼哈!"

    "嗚嗚嗚!"

    還在清晨,數裏外的清化城便是傳來了不知所謂的呼喊聲,引得營地中來往的兵們均是不自覺的停下腳步,側目而視。

    但更多的兵們則是滿臉不屑,心道這清化城中的文武員當真不知死活,居然拒絕了鎮南將軍魯欽的招降,難道這些人還真打算負隅頑抗到底?

    一念至此,便有不兵將目投向位於營地正中的大帳,心道以魯將軍的脾氣秉,怕是用不了幾日便會徹底失去耐心,繼而強攻清化城吧。

    ...

    鎮南將軍魯欽所下榻的營帳,周遭戒備森嚴,訓練有素的兵們麵無表的來回梭巡著,盯得隨同土司至此的夷兵們心中發,悻悻低下頭顱,不敢與兵犀利的目對視。

    進至帳中,氣氛很是熱切,與營地的冷凝截然不同,一眾材魁梧的將校們麵紅耳赤,好似剛剛經曆了一番爭吵,就連幾名數民族服飾的土司也是連氣,認真表達著自己的意見。

    而鎮南將軍魯欽與靖南侯祖大壽相對而坐,角皆是噙著一抹淡笑,不置可否的盯著帳中武將,對於眼前的喧囂沒有半點不滿。

    "將主,這清化守軍冥頑不靈,我大軍當速戰速決,攻破清化城,直搗升龍府。"半晌,材魁梧的遼東總兵滿桂便是重新起著有些沙啞的嚨嘶吼道:"安南國南邊不還有個勞什子阮主嗎,還有不惡仗等著兄弟們吶。"

    聽得此話,與滿桂並肩而戰多年的曹文詔也是點頭稱是:"將主,我等當以永樂年間的前車之鑒為教訓,將其軍隊盡數挫敗。"

    嘶。

    聞聲,營帳諸多武將均是倒吸了一口涼氣,就連上首的鎮南將軍魯欽都是麵,心道這曹文詔好重的殺心,這是打算一路殺到升龍府?

    "聽聞鄭主在我等昔日攻伐嘉林城的時候已是死於軍之中,其長子也是不知所蹤。"

    "如今的後黎朝當然人心惶惶,以我大軍之威勢,直搗升龍自然不是難事。"

    幾個呼吸過後,鎮南將軍魯欽終是做聲。

    "但正如滿總兵所說,安南國還有阮主於南方割據,且暗中還有紅夷人及佛郎機人相助。"

    "這阮主,才是我等日後功伐的重心。"

    時至如今,眾人對於安南國的局勢多有了解,知曉這所謂的後黎皇帝與在高平府城的莫朝皇帝一般,且是有名無實的傀儡,朝中大權盡數被"鄭主"握在手中。

    而現如今,"鄭主"已是死於軍之中,魯欽自是希攻心為上,兵不刃的拿下清化城及升龍府,並假借後黎皇帝的名義,攻伐阮主。

    畢竟,依著他們近些時日所掌握的報,相比較政治核心所在的北方,地理條件更為優越的南方才更像是一座天然糧倉。

    也正是靠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割據一方的阮主才能夠功得到紅夷人及佛郎機人的扶持。

    "將主,就算那勞什子鄭主死於軍之中,後黎朝的皇帝也不見得願意為我等所驅使。"

    在場的武將們雖然不似京中朝臣那般心思機敏,但略作思考之後也是明白了魯欽的用意。

    隻是這後黎朝部局勢錯綜複雜,就算鄭主及其繼承人不知所蹤,那有名無實的後黎皇帝就能重掌權勢了?

    這是不是有些想當然了。

    "爾等的意思我清楚,後日便是我大軍向清化城下達最後通牒的日子。"

    "若是後黎皇帝掌握權柄,如此多的時間足以其做出反應。"

    自古以來,偏居一隅的土司們都是畏威而不懷德,魯欽也沒有指後黎朝皇帝能夠對他們恩戴德,他隻是借此試探後黎君臣的反應。

    若是後黎皇帝"懂事",主兵請降,便能為大軍日後攻伐南方省去不麻煩;但若是後黎君臣執迷不悟,他也不會有半點心慈手

    趾布政司,必須重回大明。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