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沒鹿回部則是被平城的榷場吸引,非但沒有跟著索頭部東遷,反而是不斷地向平城靠近。
張遠作為學院的首席大師兄,呆在平城出任護鮮卑校尉府長史,除了本職工作,還有一個份。
那就監視草原,收集胡人部落報。
拓跋鮮卑是山長的眼中釘,張遠是早就知道的。(5,0);
這個眼中釘,並不是因為拓跋鮮卑與賊人勾結,而是要追溯到十餘年前。
當年山長在隴右時,這個胡人部落就不知死活地派人伏擊過山長,想要搶奪山長手裡的《武安君兵法》。
張遠當時還跟在山長邊,全程經歷那件事。(第0711章,當歷史遇到虛構)
別人不知道,難道為山長的學生還不知道,什麼心狠手辣?
也不知道面對今日名震天下的大漢大司馬,拓跋鮮卑有沒有後悔當年所為?
這大概也是他們寧願與魏賊聯盟,也不與大漢好的原因之一吧?
所以對索頭部的報收集,張遠是一一毫都不會放過。
沒鹿回部與索頭部之間的恩怨,自然也是在調查中逐漸浮出水面。
為馮鬼王手把手親自帶出來的學生,就算是學不到自家師長深謀遠慮的髓,但在耳濡目染之下,好歹也能略知一二。
通過拓跋沙漠汗直接在拓跋鮮卑安釘子的計劃已經失敗了。
但把沒鹿回部當作跳板,很快就為了第二個方案。(5,0);
最後一次肅清平城到居庸關一線的胡人,遮蔽戰場,封鎖消息,準備資,這就是張遠這大半年所做的事。
聽完張遠的匯報,鎮東將軍這才面稍霽,點頭道:
「做得不錯。」
然後目轉向其他人,不容置疑地下令:
「我們在平城只休整三天,三天之,爾等諸部,必須做好開拔的一切準備。」
眾將一聽,皆是凜然起:「喏!」
三日後,劉渾和禿髮闐立作為前鋒,領軍先行一步。
作為主將的鎮東將軍,站在營寨外,看著輔兵正把各類資綁到爬犁上。
爬犁,似車無,似榻無足,覆席如龕,引繩如,底平似犁,利行冰雪中。
爬犁本是馮家馮小娘子的玩。
當年馮大司馬還是涼州刺史的時候,收納了不從草原上南下的胡人部落。
其中有一個索回部的小部落,因為鮮卑,所以被迫從大鮮卑山(即興安嶺一帶)一直流浪到涼州。(第949章)(5,0);
這個小部落之所以能引起日理萬機的馮刺史的注意,是因為他們部落有鹿。
用來拉車的鹿。
這種鹿,是他們從大鮮卑山帶出來的。
耐嚴寒,力大可拉車,夜裡視如白晝。
小冰河時代,連大江都能結冰,更別說北方的氣候了。
所以原本應該是生活在大鮮卑山一帶的鹿,在這個時代,再往南一些,也可以正常生活。
因為這種鹿格大,力氣大,又像馬一樣可以拉車,所以大夥稱之為馬鹿。
大漢重新把河南地(即河套)收歸版圖,在涼州人工繁的馬鹿,也可以遷到九原培育。
至於從九原到平城,那就更簡單了。
隆冬的北方,厚厚的大雪覆蓋了每一寸地。
原本是給馮家小娘子在冬日裡遊玩的鹿車,此時卻了大軍運送資的最主要工。
一個重型爬犁,甚至可以有兩頂小轎那麼大,負載千斤(漢斤)資沒有一點問題。
不用擔心鹿拉不,一隻不夠就上兩隻,兩隻不夠就上三隻。(5,0);
索回部的人,生來就是與鹿為伍,訓鹿是一把好手。
像鎮東將軍坐的鹿車,還安裝有睡棚,棚子是用鹿皮搭,左右各留個小窗,裡面還有火盆。
長途在外可過夜和抵擋風雪。
當然啦,也不是每個將領都有這個待遇,比如說趙三千,他的睡棚用的就是狗皮……
看著輔兵們把資都綁結實了,領頭的又大喊道:
「都抹好油了沒?沒抹的快抹上!不然出塞以後被凍死,可沒人管你!」
所謂的油當然不是食用油,大漢還沒有奢侈到這種程度。
多是用南中產的桐油,以及馮大司馬的花外室早年讓人尋找回來的蓖麻,這兩種東西提煉出來的油脂。
特別是蓖麻油,除了在冬日裡塗抹到皮上防凍裂,同時還可以用作防凍。
在嚴寒的冬日裡,大部分的油脂早就凍住了,但蓖麻油不會。
可謂是冬日裡必備的上等好。
如今的大漢,經過這些年推廣種植,從南中到關中,都有種植蓖麻。(5,0);
因為蓖麻籽榨出來的油不但是戰略資,而且植株本還可以做麻。
是這一點,花小五就稱得上是居功甚偉,給兒子封一個侯,真不過份。
至於被凍住的桐油,用來燒火取暖也是極好的。
大漢這些年紡織業的蓬發展,為大軍提供了足夠的保暖。
甚至有一部分還是用涼州所產的棉花做的棉。
「帽子戴好,手套戴好,走,走起!」
「叭!」
鞭子在空中甩出一個空響,比普通鹿要高大不的馬鹿,開始邁開步子,拉著爬犁,向著平城北邊的山口而去。
爬犁在雪地上劃出一道深深的印痕。
但雪地很,馬鹿稍一用力,「哧溜」一下就能拉出老遠。
這可比馬車輕鬆多了。
跟在爬犁後面的還有狗,每一條都很壯,特別是頭犬,幾乎有小牛犢子那麼大。
這是拉爬犁的第二梯隊。
這些狗,是大漢狗管事端木哲多年心才培育出來的品種。(5,0);
第三梯隊則是馬匹,非必要不用。
可以說,鎮東將軍這一次出塞,背後是大漢這麼多年苦心經營出來的強大系作為支撐。
但凡後勤保障稍有欠缺,就算是換上馮大司馬,都沒有膽量敢在隆冬季節領大軍出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