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從背後一刀的滋味,他可不想再嘗一次。
「那就多派人,多派幾次,總會送得到。」
為了後背的安全,司馬懿心裡暗罵不已,臉上卻是一副為對方著想的模樣:
「拓跋郎君,我非是單單擔心馮賊,而是擔心遼東啊!」
果然,拓跋悉鹿聽到「遼東」二字,頓時就被吸引了注意力。
沒辦法,遼東可是司馬太傅許諾給自己部族的地盤。
雖說大人率領族人在長川立足已有二十多年,如今統領拓跋鮮卑,控弦之士十餘萬。
但差不多已經是極限了。
因為北方太冷了,而且食不夠。
部落想要再壯大,要麼向西,與漢國相爭。
要麼向東,拿下遼東。
如果能向西那自是最好的,因為那裡有河南地(即河套),簡直就是天神賜給草原部落的寶地。
可是漢國太強了,特別是馮瘟神,驅逐西部鮮卑,屠戮中部鮮卑。(5,0);
就連軻比能,都落個死族滅的下場。
拓跋鮮卑現在連軻比能都比不過,又如何與漢國相爭?
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
遼東雖不如河南地,但至要比北川好多了。
那裡不但有人丁,而且還有土地種糧食。
拓跋鮮卑有了遼東,至能養比現在多一倍的勇士。
只是……
拓跋悉鹿有些懷疑地看著司馬太傅:
「太傅大人,漢國這一次出兵,與遼東又有何干係?」
遼東與漢國還隔了冀州幽州呢!
總不能說漢國這一次,想要越過幽冀二州,去打遼東吧?
「漢國這一次,確實是意在河北,但拓跋郎君莫要忘了,漢國與南邊的吳國,可是盟國。」
司馬太傅沉聲道,「而遼東公孫氏,素來反覆無常,向大魏稱臣,又時時勾結吳國。」
數年前,遼東公孫淵趁著先帝駕崩,國盪不安之際,自立為燕王,置百有司。(5,0);
又遣使者持節,假符璽予鮮卑步搖等部落,封拜邊民,呼侵擾北方。
解釋了遼東公孫氏與吳國之間的關係,司馬太傅看了拓跋悉鹿一眼:
「據吾所知,在漢國出兵前,吳寇賊首孫權就已經先一步召集大軍於建業。」
說到這裡,司馬太傅頓了一頓,似乎是想讓拓跋悉鹿有時間消化這個消息。
拓跋悉鹿果然中計,他臉上的神頓時變得有些差:
「太傅大人是說,吳人會勾結遼東公孫氏,與漢國一起夾擊魏國?」
遼東公孫氏的事,拓跋悉鹿其實是知道的。
因為當年公孫淵也曾派人帶著禮尋到自己的部落,懇求大人出兵南下,侵擾南夏。
畢竟拓跋鮮卑作為軻比能之後草原上最大的部落,又是居在幽州之北,公孫淵不可能沒有耳聞。
不過大人看到匈奴、蹋頓之徒,茍貪財利,抄掠邊民,雖有所得,而其死傷不足相補,更招寇讎,百姓塗炭,心有不忍。
故而自然是拒絕了公孫淵的請求。(5,0);
司馬太傅看到拓跋悉鹿的神,心裡就是一陣鄙夷:
果真是短視無智之輩,活該世代困在草原上凍死死。
臉上出真誠的面容:
「這是顯而易見之事,拓跋郎君想想,若是漢國自西面而來,又在北邊與公孫氏聯手。」
「吳國有舟船之利,除了可以從南邊攻來,還可以派舟師襲擾山東沿海之地。」
「到時候,大魏可謂是四面皆敵,唯一可倚仗者,唯有拓跋鮮卑而已。」
「若是貴部大人不知形勢險惡至此,準備不足,一旦來不及救援,幽州一失,貴部又如何以一己之力,從漢國與公孫氏的聯手中奪取遼東?」
拓跋悉鹿悚然一驚,連忙起,對著司馬太傅行禮:
「若無太傅大人提醒,我幾乎誤了大事,我這就馬上派人去關塞,催促信使出發。」
司馬太傅趁機道:
「草原上大雪覆地,道路隔絕,若是拓跋郎君人手不足,我亦可派出人馬護送。」
夏日裡還好說,派人出塞,總能尋到拓跋力微在哪。(5,0);
但冬日的時候,若是沒人帶路,鬼知道拓跋力微是在哪個地方躲風雪,還是在哪條水裡鑿冰抓魚蝦?
拓跋悉鹿聽到這個話,猶豫了一下,終還是點頭:
「那我就先謝過太傅大人了。」
從來沒想過冬日裡要出塞送信,他沒有準備,手底下的人手還真不一定夠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