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最初級的工業基地的雛形,也有著大量的非農業人員。
在通運輸遠不如後世方便的時代,糧食供應基地尤為重要。
特別是這些非農業人員,天然比小農階級更紀律和組織。
就拿這次運輸資出塞來說,平城那邊的效率,就是要比太原要高,而且高得不是一點半點。
一旦平城的糧食供應不到位而導致無產者暴走,就算是雁門一郡之地,破壞力恐怕也要比黃巾起義要大得多。
畢竟除了紀律和組織,雁門塞北邊還有工坊工場乃至礦場冶鐵場……
就算馮某人再怎麼深謀遠慮,但他現在所的階級,天然就有弱。
但為了高額利潤,馮某人認為這種破壞力可防可控。
南鄉生產的張氏麻繩,結實耐用,有口皆碑,最初就是馮某人讓人搞出來的。(5,0);
賣得老好了!
是軍中採購就是一大筆買賣。
正是知道破壞力驚人,所以馮某人從一開始在南鄉搞試點的時候,曾親自向丞相提出,讓旁邊的固縣作糧食供應基地。
就算是在南中,興漢會也花了大力氣,修了大量的梯田。
這項工作,直到現在都沒有停止。
而雁門工場基地的糧食供應基地,正是太原。
再說了,種糧是個苦力活,又不能賺大錢,還是讓我來好了。
而你們,我親的朋友,帶著勞力去開工場賺大錢,豈不哉?
退一步來說,為了可防可控,天生有弱的馮某人,在把糧食供應掌握在自己手中這件事上,是不容置疑的。
畢竟誰也不能保證,哪天不會冒出個善於觀察的聰明人,發現了這種破壞力,然後設法加以利用。
然後在某一天,有人又發明了張氏麻繩的另一種用法:
把坊主場主礦主等等吊死在路邊的樹上。
……(5,0);
所以想要興漢會出這筆錢,那就要滿足馮某人這個意願。
而朝廷,也有藉機整治地方,推進新政的需求。
至於皇家,皇權下鄉是孜孜不倦的追求。
其他的,都不過是順帶。
讓太原的鄉賢們賣力幹活是順便,幫諸葛喬刷政績也是順便。
太原鄉賢們想要從儲備局裡借出這麼一筆錢,太原王郭兩家代表,就要想辦法拿出足夠的誠意。
對於馮某人來說,當然也有不為外人道的目的:
不能直接改造太原地主階級的和神,那就改變他們的階級。
從不思進取,目短淺的局限變和自己一樣的天生有弱,那也是一種進步。
祖師爺也說了,朋友要搞得多多的,敵人要搞得的。
五萬勞力,就是馮某人下的餌,已經算是下了不小的本錢。
聽了馮阿弟的謀算,正人君子諸葛長史神極為複雜。
他本以為,大戰當前,阿弟應該是勞心勞力,費盡心思,想著如何打通太行山陘道,收復河北。(5,0);
沒想到他在戰事毫無進展的時候,居然還有心思要整治太原?
還是說……
諸葛長史心底突地有一個念頭一閃而過:
「阿弟,莫不這一次東征,其實,」
說著,他看了一下門口,確定沒人,屋唯一站著的,又是自己的親兄弟,這才把子儘量地側向馮大司馬,同時低了聲音:
「其實是意在太原?亦或者說是并州?」
世人對諸葛喬的評價是「喬才不及兄」。
但比起諸葛瞻太過年,諸葛喬早年可是有機會到諸葛亮親自教導的。
且他先是被丞相安排在漢中轉運各,後又被下放到南中,甚至丞相去世都沒有能及時趕回來。
南中是什麼樣的地方且不說,漢中在馮某人獻毒計之前,也不什麼好地方。
漢中一役,看似先帝得勝,奪得了漢中,實則曹也沒有虧多——曹早就把漢中百姓強行遷走了。
那個時候的漢中,除了駐軍,百姓都難得一見,可見其荒蕪程度。(5,0);
諸葛喬能在漢中和南中呆這麼些年,又都是在基層接實務,是真在吃苦。
就算是能力再怎麼不出眾,但當政經驗在同輩人當中,是有人能之與相比的。
更何況他只是比不過諸葛恪,又不是和普通人相比。
所以這麼多年從基層一步一步走上來,他能想到這一點,並不突兀。
此話一出,就連站著旁聽的諸葛瞻,亦是猛地瞪大了眼,有些不可思議的看向馮大司馬。
「阿兄你這……想得有點了吧?」
馮大司馬看起來似乎有些是哭笑不得,
「我又不是宇文述,陛下也不是楊……咳,我是說,就算是我意在并州,難道還需要如此興師眾,率大軍駐於太原?」
「宇文述是誰?」
諸葛喬一時沒轉過彎來,下意識問了一句。
心裡又覺得哪裡不對。
看著自家兄長實在過於實誠,諸葛瞻終於忍不住開口提醒了一句:
「山長的意思是,阿兄想得太?」(5,0);
諸葛喬這才猛地反應過來:
「阿弟,你難道真的是意在并州?」
「我意在河北啊,并州次之,」馮大司馬理所當然地回答道,「不然我為什麼要選擇太原來駐紮大軍?」
「還有,阿兄,你回去後,告訴那些人,就說此事我應下了,然後你與他們早些把契書定下來,把此事做定局。」
馮大司馬輕輕地敲了敲桌面,仿佛在說一件平常的事:
「如此一來,他們日後敢反悔,我自會教他們做人。」
諸葛長史看著馮大司馬,裡喃喃地說道:
「阿弟,果真是有取錯的名字,沒有取錯的名號啊……」
夠了啊阿兄!
這已經是第二次了,要不是看在你一聲阿兄的上,信不信老夫我現在就讓你看看什麼心狠手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