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間進五月份之后,電影市場開始進蓬生發的狀況,各地電影院也都開始迎來越來越多的觀影人群,與過去兩個月電影院的門可羅雀,簡直是天壤之別廣義上來說,暑期檔從五月份就算是開始了。
今年的中國電影市場,在年初的時候擁有瘋狂的石頭這樣一個驚喜,馮必攜新片在大年初一的上映,為歷年來始終都比較冷清的春節期間和節后的電影市場,帶來了強大的觀影數量,但瘋狂的石頭再厲害,也不可能憑借一部電影就撐起節后長達數月的市場冷淡期。
事實上,因為網絡高清盜版的屢難止,瘋狂的石頭為節后的電影市場帶來的真正的觀影高峰,也只有半個月而已,半個月過后,雖然仍是最熱門的影片,但轟效應已經過去,而等到出了正月,雖然還是有人看,上映規模也是不小,但它對整個市場大盤的帶作用,就已經微乎其微了說來好笑,在瘋狂的石頭連續四五十天制霸票房榜的后期,這部電影的日票房居然只是勉強維持在五六百萬左右而已。
由此可知,同期的其它電影,票房該是有多麼的慘。
事實上,近幾年手上開始掌控越來越多的院線資源,擁有越來越多的銀幕數之后,齊潔和李謙也開始越來越清楚當下國電影院的盈利之道了。
每年的春節之后,一直到五月份暑期檔拉開大幕之前,全國范圍幾乎每一家電影院,都是賠錢的,這種境況,要靠暑期檔的大發才能賺回來,并初步實現盈利,等到元旦檔,也即賀歲檔,就真的是大賺了。
當然,面對這種境況,各家都有各家的應對辦法,比如最簡單的,也是明湖院線最近一直在執行的一個辦法,那就是,在有條件、有觀眾基礎的大城市地區,優先選擇那些有一定水準的文藝電影進行放映,收攏一部分熱文藝電影的觀眾,而小城市,不備那個觀眾基礎的地方,則把公司手里的過去的老電影,諸如黃飛鴻、紅高粱等著名電影,再拿出來放映,也多還能收攏一部分殘值。
當然,新上映的電影肯定是最容易拿到票房的,但那也得是好電影才行,至于怎麼從當下國這些制片水平參差不齊的眾多電影之中選擇出能拿到高票房的電影進行發行和上映,就要看院線方面的能力了。
在這方面,迄今為止,國做的最好的,依然是東方院線。他們甚至可以做到淡季也不虧本。那可想而知,等進暑期檔,就幾乎每一天都是大賺了。
而明湖院線今年最大的意外收獲,居然是齊潔的一次手“關照”,讓院線那邊拿到了盡可能多的鐘馗正傳的拷貝。
就這一下,院線方面比去年同期多收獲了近兩千萬的票房營收,和九百多萬的票房分多賺了一點,當然就賠了一點。
但鐘馗正傳這樣的電影,也不是隨時都有,更不是隨隨便便就能輕易“撿到”的,所以事實上在這個淡季階段,仍是惡惡相循為市場的主基調制片方和發行方都覺得是淡季,大制作的好片子想拿高票房,不愿意在這個時候上映,而沒有大片和優質的好電影帶,就導致市場越發的冷淡。
于是,院線每日里門可羅雀,開門一天就凈虧損一天。
但是,當時間進五月,況就立刻不同了。
無論是國產的,還是好萊塢的,在這個時間段上映的,都是投資不菲、明星云集的大片了。于是,一年一度的暑期檔票房大戰,開始漸次拉開帷幕。
而當時間進六月之后,雖然暑期檔真正的重頭戲還沒到,但各路片商在電影市場上的廝殺,已經近乎白刃相搏了。
其實本不必如此的。
就李謙所知道的,當下他所的這個時空的中國電影市場,與他曾經經歷過的那個時空的國的電影市場,是截然不同的兩種狀況。
在模糊的印象里,李謙大約記得自己曾經看過的一份資料統計報告,所以他勉強記得,在另外那個時空的中國,一直到2005年,中國總共才只有一千多家電影院和總數應該是不超過三千塊的大銀幕,一直到2012年,中國的銀幕數量在連年暴增之下,才終于突破一萬塊,印象中是高達一萬兩千多塊,而等到他離開那個時空的2015年,當時已經全國普遍認為年中國的銀幕數將會突破三萬塊了這是絕對驚人的市場容量大發的一個過程。
但是在當下這個時空,早在1997年的國電影市場斷崖式下跌之前,因為經濟發展水平的關系,國的銀幕數量,就已經有接近六千塊之多,到2003年,經歷過一波強勁復蘇之后,國統計在冊的銀幕數,已經高達一萬三千多塊,截止2004年年底,國的銀幕數量更是已經超過一萬五千塊
所以,拋開電影票價和國際貨幣匯兌方面不談,只以市場可容納的觀影人次來討論這個市場,當下這個時空的2005年中國的電影市場,是另外那個時空的五倍之大參考兩個時空國貨幣與元的兌換比,在2005年這個時候分別是八比一和二比一的話,當下普遍維持在折扣后15華元到20華元一張的電影票價,還要遠超另外那個時空。
所以,中國當下的電影市場容量,其實已經很大。
在另外那個時空的2005年的電影市場,因為銀幕數有限,所以在同一時間段,市場幾乎不可能同時容納兩部大賣的電影,這種境況,要一直到2010年,甚至是2012年,隨著銀幕數突破一萬塊,以及更多,市場的總量增大了,才開始同時能容納兩部、甚至更多的電影同期上映,且績都相當好了。
而在當下這個時空,早在2002年的時候,黃飛鴻與生死門就已經上演了中國電影市場上迄今為止聲勢最為浩大的一次國產電影的檔期撞,黃飛鴻貌似小輸一把,但其實票房依然很高在那個時間段,其實市場就已經證明了,是可以同時容納兩部電影大撞,且票房都不會太差的。
但偏偏,因為慣使然,大家都覺得暑期檔上映,才是實現票房最大化、利益最大化的最好辦法。
而且更關鍵的問題是,國產電影的總產量,雖然在近幾年呈現出一種發的態勢,但好的電影,卻一直都特別所以,在經歷過幾次大導演、大投資商業片之間慘烈的撞之后,大家幾乎是同時發現,我們不必爭的,哪怕是暑期檔只有四個月左右,但好片子啊,大家一家分二三十天的檔期,足夠用了,反正上映二十天之后,盜版肯定很猖獗了。
于是,一個無比默契的市場規則形了。
大導演、大公司、大制片的國產電影,都會安排在暑期檔上映,跟同樣在這個時段才被允許進來放映的好萊塢電影,而除此之外的其它時間段,才是新人電影、小投資電影和文藝電影的發軔之機。
簡而言之就是,市場已經很大,但好電影不夠多,好萊塢電影又被限時限量的進,所以大片暑期檔撈錢,小片其它時候試圖崛起,而院線方則從票價上找補,一個暑期檔過后,就可以在其它時段都虧損的況下順利實現盈利。
這樣的市場態勢,在李謙看來是畸形的,是電影產業還不夠發達的特征,但他并不著急,因為一方面明湖文化在努力地開拓其它時間段的市場,一方面他也能看到,有不的新導演,不的中小型制片公司,正在慢慢崛起。當他們在這個市場里賺到錢,并找到了一條可以穩定賺到錢的辦法,這個市場,很快就會真正的、徹底的繁榮起來。
當然,到那個時候,一直秉持著控制產量、提高質量、為國產電影行業引路這個發展思路的明湖文化,可能在整個國電影市場中所占的比重,是會越
來越低的,但是沒關系,李謙甚至覺得,什麼時候當明湖文化失去了獨霸的地位,中國的電影,才真的有可能、有資格說一說“崛起”這個概念了。
今年的2005年,對于明湖文化的電影出品來說,是小年。
因為林寺是提前就公布了上映檔期為今年的八月份,所以,盡管秦渭攜新作長城而來,依然很默契地選擇了與林寺錯開檔期,他們選擇了在七月份上映如前所述,即便是只有大概一個月的檔期,也足夠了。
當然,沒跟林寺上,卻不意味著不會跟別的大電影上,七月份,長城要負責去扛的好萊塢大片,可有不。即便是國產電影,也有好幾部作品都被業極為期待。
而在林寺之外,今年明湖文化會在年上映的電影,就只有一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