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百味小說 穿越時空 大藥天香 第 5 章

《大藥天香》 第 5 章

到了次日,河道還是毫沒有疏通的跡象,後頭船隻倒是越聚越多。衆人紛紛苦埋怨之時,也不知道哪裡傳出的消息,說之所以封住水陸通道,是因爲皇上眼見就要不行了,而太子尚年,怕生變,這才限制進出。

這消息不脛而走,原本還埋怨的衆多船家客商登時齊齊閉了。天家事大。倘若這消息屬實,誰敢說一句不是。只能盼著快些解封,好自己能早日抵達目的地。

丁管事自然也聽說了這傳言,只好按捺住焦急一邊在客棧裡住下來,一邊繼續打聽消息。到了中午吃飯的時候,別的消息沒打聽到,那個夥計方三兒倒是興沖沖地湊了過來,給他們這一桌加了盆滿滿的菜,說是昨晚連夜抓藥服了後,今日早便止住了嗝,到此刻都沒復發。一時不停翹著拇指,對著繡春連連道謝。

繡春叮囑他再吃幾天藥,往後適當進補些暖胃之,此事便也拋下了。不想這會看病的名頭兒很快便傳了出去。客棧大通鋪裡住著的人走南闖北,上多都會帶些小病。平日頂頂也就過去了,懶怠特意去醫館尋郎中。反正滯留無事,又同住一家客棧,便紛紛尋了過來繡春幫著看。繡春一一替他們看過,選開一些廉價的對癥之藥,忙碌個不停。

一個方里,分君、臣、佐、使四類藥材,唯相輔相,才能達到最佳藥效。世人總覺價貴的藥,其療效必定優於價賤者。這其實是一種誤解。例如金銀花與黃芩,這兩種都是極其常見的藥材,價格也低廉,但前者清熱解毒,後者清熱燥溼,藥效顯著。從前,爲醫者的繡春也曾懷疑過中醫,甚至質疑古籍醫書中時常會出現的一個經典方救命無數的記載。但現在,跟隨陳仲修學習這麼多年,又親診許多病患後,漸漸有些明白過來爲什麼現代中醫裡中藥藥效似乎力不能及。原因很多,其中重要一條,便是好方子也需要好中藥來配。

中藥講究地道。比如貝母,以四川所產爲優,這纔有“川貝”一說,但後世之人爲了追求經濟效益隨意種植,自然導致藥效下降。

中藥講究炮製。炒一種,方法就有米炒、沙炒、鹽炒、麩炒等十數種。比如米仁健脾,若用麩炒,則更增強功效。而後世之人爲求方便,早摒棄了這些繁複的炮製之法,大多集中加工。

中藥也講究品種。一種藥材,據炮製方法不同就可分出許多品種。例如半夏,用可和中理氣,外用可消腫止痛。但生半夏有毒,必須先經炮製。據炮製方法不同,可分宋半夏、仙半夏、姜半夏、法半夏、戈制半夏、竹瀝半夏等。但在後世,隨著不炮製技法的失傳,能用的只有制半夏、法半夏、竹瀝半夏等寥寥幾個品種。一些經典方中標明要用宋半夏,卻只能用制半夏來取代,經典方的效果自然便大打折扣。

總而言之,炮製用料及工藝的簡化,使得藥材功效不斷下降,這也是中醫日益沒落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像此刻,繡春開的雖大多是廉價之藥,但只要切合患者的病患之,療效未必不佳。

忙碌起來時辰過得也快,一個下午眨眼便過去了。天再次暗了下來。

繡春替人問診看病時,留意到昨日那個藍青年似乎一直在自己近旁,顯得頗興趣的樣子。但沒靠近。只不遠不近地坐著。覺得他舉止有些奇怪,看了幾眼,也沒搭理他。如此又過了一夜,到了停留在這新平的第三天,看完最後一個人後,草草吃了晚飯便回房歇息。那跑堂方三兒照的藥吃,這兩天再沒復發,治好了自己的打嗝癥,殷勤地親送熱水。繡春道謝後閉了門。

覺得有些疲乏。了外,解開束縛口的,長長舒了口氣後,把自己拋在牀上,很快便睡了過去。睡得正沉,忽然聽到響起急促敲門聲,人一下驚醒,黑坐了起來大聲問道:“誰?”

“陳先生,有人急尋醫!”

這兩天,客棧裡的人都改口先生了。此刻說話的,正是跑堂方三兒。

繡春聽到有人急病,睡意頓消,忙起下牀點了燈。匆忙理好自己衫後開了門,見方三兒和掌櫃的一道站門外。那掌櫃道:“陳先生,趕去驛館!”

繡春本以爲病患是客棧裡的人,沒想到來自驛館。驛館裡住的,非即差。繡春還在遲疑,掌櫃的已經一把扯了袖匆忙要走。繡春只好掙開,回屋取了原先帶出來的一套簡易出診行頭。往大堂去的時候,順口問病人份和癥狀,那掌櫃卻一問三不知,只不住口地催促,說驛丞他們已經在等著了。

繡春匆匆到了大堂,藉著昏暗的燭火,看見正中果然站了兩個人。一個瘦子著灰公服,一臉誠惶誠恐,估計便是驛丞。另是個材魁偉的大漢,三十來歲,濃眉環目,兩頰蓄短髭,著一軍中勁裝常服,腳踏黑皮靴,腰陌刀,氣勢人,正焦躁不安地來回走。聽見腳步聲,猛地回頭,看見繡春過來了,一怔,上下掃了眼,隨即道:“他會看病?”聲如洪鐘,神裡滿是質疑和責備。

作者有話要說: 關於中藥藥效下降原因的一段,來自相關資料,覺得頗有道理。PS.大家昨天都出去過節了嗎,覺看文的妹子都沒幾個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