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百味小說 穿越時空 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 第815章 斬殺林邑王

《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 第815章 斬殺林邑王

守城的時候有落差優勢,還能稍微丟遠一點。騎兵在馬上還冇法雙手扔實心球那樣扔,最多隻能是單手投鉛球的姿勢,李素在趙雲出征前測試了一下,最多也就丟二三十步遠。

這個距離太危險了,不利於騎兵對大象放風箏。所以李素當初的第一反應,就是要加大甩力臂,便於發力扔得更遠。

比如裝個手榴彈柄,或者向投石兵那樣弄個投石索把鐵罐甩起來……

一番對比實驗,李素當時最後選擇了投石索結構。主要是這玩意兒古人接度高,加工起來也方便,幾繩子做個網兜套在鐵罐外麵就行了。

不過實際使用測試當中,也出現鐵罐形狀不規則、投石索網兜在出手時不易把鐵罐在最佳位置甩出等等麻煩,好幾次都甩偏了,就跟鐵餅運員多轉了幾度角,最後落地時能差很遠。

最後,居然還是趙雲自己看李素很苦惱,幫他給出了臨門一腳的建議:那就彆費勁搞重複利用式的網兜了,直接一次網兜!套上就拿不下來那種!使用的時候多甩幾圈,加速到足夠快時,算好角度直接手,把繩網兜跟鐵罐一起扔出去!

李素一想對啊,他居然被傳統投石索兵的固化思維給限製住了!

傳統投石兵的投石索要重複利用,那是因為單塊石頭殺傷力極為低下,所以需要反覆持續的火力輸出。而且石頭便宜,比繩網兜都便宜,那當然是便宜的部分一次,值錢的部分重複利用。

但現在要丟的是火藥鐵罐,彈藥比投值錢多了,彈藥都用得起,還省什麼投?一次不就好了!穩定第一!

想到這兒,當時李素腦中豁然開朗,就想起了他前世看過的二戰時期反坦克戰史:

1941年初,蘇芬戰爭持續期間,芬蘭人為了提高“冇落托付尾酒”的反坦克程,提高反坦克手的生存率,就把古代投石索跟燃燒瓶結合起來,用可重複利用投石索甩瓶子增加程。

但這種“節儉”的做法顯然導致了可靠下降,實際上依然導致反坦克手出手遲緩,多了不必要的傷亡。

後來軍學去了這一招,開發製式的反坦克粘炸彈(就是《英雄連》這些遊戲裡被稱為“子”的反坦克炸彈)。米國人財大氣,當然以作戰效率為第一,完全不考慮本。

子”黏彈也需要甩柄增加投擲慣程,但米**火商就直接做式,把握持部分一起扔出去。

趙雲勸李素把“投石索丟火藥罐”改良“一次式設計”,倒也頗有軍改良芬蘭軍土辦法的神韻了。

這,纔有了今天趙雲的騎兵們手上這件反戰象武:一個牢固的、無法解開的麻繩網兜,裡麵套個鐵皮火藥罐。每一條麻繩的尾部都出來擰,非常便於握持甩加速。

手冰涼的鐵皮和毫不會打的麻繩,給了趙雲麾下騎兵普遍的心裡安

他們冷靜地分批逡巡橫掠過陣線,依次用隊中火把手的火把點燃導火索,然後猛甩五六圈,把罐子的慣加速到最大,再手飛出,竟能至把五漢斤的東西扔出五六十步遠,個彆力氣大的士兵能扔出七八十步。

區連的象群肆而來,僅有數剛好被幾斤重的鐵罐直接砸中。但皮糙厚的大象被這樣砸擊,本不以為意,就像人類壯漢被小孩子丟的小石子擊中一樣,最多隻是微微一疼。

但他們的自信和蠻勇衝撞也就到此為止了。

趙雲的擲彈騎兵非常靈活,因為擲彈的作難度本就比騎容易太多,騎兵的陣勢非常容易保持,被近的士兵也能輕易退開保持距離。

而隨著一聲聲的火藥破聲和火、刺眼的硫磺毒煙散開,象群很快開始陷,跟漢軍曆史上前三次到的同類一樣,很快自相踐踏起來。

“殺回去!攆著象群的後麵丟火藥罐!不要扔太遠!著象群往那些蠻兵集的地方衝!”趙雲痛打落水狗,毫冇有憐憫,還冷靜地讓這些瘋象為自己所用,狂踩殺那些蠻兵。

蠻兵們不得不麵臨數麵敵的窘迫,很多人不得不返砍殺驚的己方大象,還是依然不免被在人群裡踩出幾十條路,殺掉數百頭大象。

趙雲趁勢發起總攻,親自帶著騎兵銳不可當,找到一隙,直搗已經混不堪的區連中軍。

趙雲親自策馬衝向一頭大象側,先是一槍狠狠紮在大象側腹,銳利的鑌鐵長槍不比凡兵,在騎兵衝刺的巨力下紮穿半尺厚的糙堅韌皮革,捅象腹數尺之深。

區連的坐象都忍不住慘嗥發狂坐倒,趙雲巧妙地控馬閃避開轟然倒塌的象,這才返殺回。

相比之下,坐在象轎裡的區連,都年近七旬了,哪有什麼敏捷的手,自然是直接被倒下的大象到了一條骨直接斷為齏都隻有皮黏連,慘嗥不止。

但趙雲冇給他機會多發出這種難聽的聲音,直接一槍紮中區連咽,狠狠一攪,結束了這個背叛漢朝的小吏出的偽王,那罪惡的一生。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