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從西邊的長安而來,此刻位於城西,雖然在道上得見城,但距離城倒是還有幾裡路程。
劉禪扶著荀彧上了馬車,繼續啟駕趕往。
走了沒一裡路程,一個騎兵策馬而來,對著馬車的劉禪稟報道:「啟稟陛下,魏延將軍,趙雲將軍在前方迎接!」
「先停下吧!」劉禪在馬車中向外去,隻見前方魏延趙雲二人帶著兵馬在道之上,而其左手邊,約有一建築,建築裡約傳來一陣梵音,吸引了劉禪的注意,正是這建築,決定讓劉禪下來看看。
「微臣參見陛下!」
劉禪下了馬車,這時魏延,趙雲二人迎了上來。
魏延在這兒不稀奇,趙雲原本是負責帶領騎兵來回和白馬運送資的,昨天得到訊息說劉禪今天就到,所以並未離開,而是留在接駕。
另外趙雲還需向劉禪彙報一下白馬那邊的況,畢竟有些事,書信上是說不清楚的。
「兩位卿不必多禮!」
劉禪上前將二人扶了起來,看著趙雲說道:「子龍叔叔辛苦了,朕從涼州調集了兩萬騎兵過來,關興。現在由你帶領騎兵負責押運資,子龍叔叔你就好好歇息。」
這段時期的戰事,劉禪也大致知道了,趙雲也出了很大的力氣,大冬天帶著騎兵四奔波,對於趙雲這個五十多歲的人來說,是很辛苦的一件事。
就算是現在,趙雲也沒有歇著,仍舊帶領騎兵往返於與白馬城之間,為百姓和軍隊運送資,算是眾將之中最忙碌的一個。
「多謝陛下!」
「微臣遵旨!」
趙雲關興二人一個道謝,一個領旨。
魏延拱手說道:「陛下,微臣來也有幾天了,城中的百姓,被魏國遷走了大半,城非常空虛。
為了便於管理,末將已經將城中的百姓統一遷移到了城東的區域居住,除此之外,城周邊村落的百姓,也遷移到了城中的城東區域。
而城西區域,末將為諸位員準備了府邸以及府衙理事的地方,城中的皇城也清理出來了,陛下以及員們,現在就可以城歇息了。」
城中的百姓其實還剩下不人,但是卻分散在各。而周邊的村落,其實一個村子剩不了幾個人,而且大多都是老弱,失去了獨立生存的能力,必須要大漢的幫扶才能繼續生存下去。
這些人分散在各,大漢要去照顧他們,肯定會浪費多餘的人力,而且也不方便管理,而集中起來統一管理,倒是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
無論是管理還是救濟,都要簡單許多。
劉禪滿意的點了點頭:「不錯,你做的很好,先安排人手將員們分配住吧,你們陪朕到裡麵去看看!」
劉禪說著,指了指左邊的建築。
這建築規模倒是不小,外麵是一片石材廣場,廣場上立著一個由石頭雕刻的馬,建築外圍著紅牆,大門閉,其上掛著一塊牌匾,上書白馬寺三個大字。
「這是白馬寺!」此刻荀彧又從馬車上走了下來,著白馬寺沉道:「一百多年前,明帝夜宿南宮,夢一個高六丈,頭頂放的金人自西方而來,在殿庭飛繞。
次日,漢明帝將此夢告訴給大臣們,博士傅毅說:西方有神,稱為佛,就像您夢到的那樣。
漢明帝聽罷大喜,派大臣蔡音、秦景等十餘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經、佛法。蔡秦二人最後在大月氏國,遇到印度高僧攝騰、竺法蘭,見到了佛經和釋迦牟尼佛白氈像,懇請二位高僧東赴我大漢傳教。
永平十年,二位大月氏高僧應邀和使者一道,用白馬馱載佛經、佛像返回。永平十一年,明帝命人建立此寺,為紀唸白馬馱經,取名白馬寺。」
劉禪聞言笑道:「荀師對白馬寺這麼瞭解?」
荀彧笑了笑說道:「當年我來求學,也曾來過白馬寺,聽寺中僧人講經,不過其所講佛理,對於治國方麵並無弊益。
不知陛下為何對白馬寺興趣?」
劉禪笑了笑說道:「隻是興趣想去看看罷了。」
荀彧點了點頭,倒也沒說什麼,不過劉禪看他的樣子,好似不願自己與白馬寺有過多接。
很快劉禪便想通其中的關鍵,首先佛理與劉禪目前主張的以法治國理念是相衝的,劉禪為一國之主,如果接過多很可能其影響,對於治國不利。
其次,目前白馬寺的僧人尚未在中原傳教,荀彧是擔心劉禪信奉佛法,準許白馬寺僧人傳教。如果在百姓之中傳開,百姓信封佛法而不事生產,這對國家也沒有好。
後來佛教發展壯大,果然對國家造了影響,這也是後世唐武宗周世宗滅佛的主要原因。
劉禪清楚了荀彧的顧慮,倒也沒有解釋,派人上前扣門,準備進去看看。
士兵敲了會大門,一個僧人開啟門走了出來。
這僧人大概是三十來歲,西方麵孔,上著僧,頭上頂著一個地中海髮型,與人印象中的僧人有些不一樣,看起來倒像是後世的阿拉伯人。
白馬寺駐雖然有一百多年,但這一百多年裡,卻沒有一個大漢人正式剃度出家。
直到260年,一個名朱士行的漢人正式在白馬寺剃度出家,才開啟了漢人出家的先河。而這個朱士行,法號八戒,正是大名鼎鼎的朱八戒。
白馬寺駐的這一百多年裡,由於語言不通,從貴霜,康居那邊過來的僧人,一直是在翻譯佛經,規劃一套適合漢人的戒律。
佛教起源於天竺,也就是現在的貴霜,至今已經有六七百年,佛經也不知道出了多本了,但是想要傳教,首先得解決語言問題。
所以這一百多年來,白馬寺的僧人,一直是在翻譯佛經,等佛經翻譯完,在研製出一套適用於漢人的清規戒律才會正式接漢人出家。
不過現在,佛教也已經開始慢慢在大漢傳播開來,中原很見,倒是南邊的州,江東已經有很多人信奉佛法,比如州刺史士燮,就非常信奉佛法,手底下養著一群沙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