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宋軍佔領居庸關的同時,萊州水軍的戰船從儒河北上,五千宋軍也同樣佔領了盧龍縣。書趣樓()
十萬東路大軍沿著璐水一路浩浩北上,在璐水中,數百艘三千石船隻滿載著糧食和各種軍用品跟隨著大軍。
範寧騎馬在隊伍中緩緩而行,按照宋朝製度,必須文出任主帥,範寧自然是這次北伐的主帥,統兵由兩名副帥負責,一個是西路軍主將、太尉種諤,另一個是殿前副都指揮使、上將軍曹詩。
曹詩娶了仁宗皇帝的兒兗國大公主為妻,目前已長為曹家第四代中堅,曹家和高家雖然在南島發展,但並不代表他們就會放棄宋朝的地位和資源,這次趙頊任命曹秀為北征副帥,實際上也是把收復幽燕的功勞給了他。
仁宗曾經給趙頊留下旨,收復幽燕者可封王,而範寧在滅西夏時已封吳王,那麼封王的指標也就留給了副帥,這個機會很多權貴世家都在極力爭取,但也隻有曹家能得到這個機會。
另外老將種諤是範寧直接點名,他也得到了封王的機會。
這讓曹詩和種諤都格外激,種諤甚至隻用五天便率十萬大軍趕到了河北。
「曹兄,南島況如何?」
範寧娶了曹詩的堂妹曹秀為平妻,和曹詩自然也是妻舅關係,加上兩人一直不錯,所以兩人都是一路同行北上。
曹詩微微笑道:「南島不如北島發展快,聽說北島已經能製造蒸汽機,令人羨慕啊!」
「有什麼好羨慕的,北島造出機,難道不會供應你們?」
「說得也是,二叔寫信來,說南島還是人口太,賢弟,你說遼國漢民有多人願意去海外?」
範寧笑了笑道:「我看韓相公的報告上說,大概有一萬戶左右願意去海外發展,不過他們都習慣了遼國寒冷生活,不願去熱帶,鯤州那邊人口已經飽和了,不會再要人,那就隻有去南大陸了。」
「那我們南島和北島的氣候不是更適合他們?」
「這個要求我已經向知政堂提出了,富相公倒是同意分三千戶人口給我們,但呂相公卻反對,說南島和北島是私島,不朝廷管轄,朝廷不應該把人口分給南島和北島。」
「關他什麼事?」
曹詩低低罵了一聲,又問範寧道:「那最後呢?」
範寧微微笑道:「最後當然是投票表決了,我和富相公、歐相公投了贊贊票,文相公投了棄權票,呂相公和魯相公投了反對票,最後是三比二通過決議,其中兩千戶給北島,一千戶給南島。」
曹詩長長鬆了口氣,範寧又道:「其實呂相公的反對也有道理,我們兩座島確實是在揩朝廷的油,但因為有天子默許,所以知政堂才網開一麵。」
這時,範寧見前方出現一座縣城,便問曹詩道:「前麵可是武清縣?」
曹詩點點頭,「正是!」
「我們看看去!」
他一鞭戰馬,加快速度向前方縣城奔去,曹詩催馬跟了上去,他們帶著數百騎兵很快來到了縣城前。
武清縣是一座中縣,原本駐紮五百遼軍,但戰爭發後,縣城的遼軍便已撤走,縣城冷冷清清,大街上沒有一個行人。
這時,幾名員帶著十幾名宋軍士兵跑來,為首員是宋朝剛剛接管武清縣的縣令,這次隨軍還帶了一批年輕員,他們負責接管沿途的縣城。
「卑職新任縣令李汶參見範相公!」
後麵兩名員也跟著行禮,一個是縣丞,一個是縣尉,縣丞也是朝廷派,而縣尉是原來的遼。
範寧點點頭,「李縣令對城的況可瞭解?」
李汶連忙道:「大致瞭解了,城原本有居民兩千戶,現在隻剩下三百多戶了,大部分是漢人,還有幾十戶契丹人,都是種糧為生的貧民,卑職剛才正在給他們講述朝廷規定。」
這時,士兵帶著大群契丹百姓過來,大約有五六十戶二三百人,婦孺老弱都有,也有數十名青壯男子。
眾人聽說是宋軍主帥,紛紛上前跪下,範寧看了看他們,除了服飾和漢人略有不同外,其他也沒有什麼區別,這些都是轉為農耕的契丹人,漢化程度比較深。
範寧擺擺手,對眾人道:「宋軍是仁義之軍,不會行兇悍殺戮之舉,大宋也是寬容的王朝,各族子民眾多,隻要大家能安居樂業,不生事端,你們也一樣會為大宋子民,繼續生活在這片土地上。」
縣令在旁邊道:「這是相國給大家的承諾,大家儘管安心!」
眾人大喜,紛紛道謝,範寧讓縣丞把一群契丹人帶走,又笑著問縣尉道:「你是遼國漢人?」
縣尉連忙躬道:「小人許江,是第三代遼國漢人,前年考中進士,授武清縣尉。」
「縣令和縣丞都掛印而逃,你為何不走?」
許江苦笑一聲道:「回稟相公,縣令是契丹人,他當然要逃,縣丞雖然是漢人,但他家人在遼府,他要回遼府,而小人就是本地人,父母妻兒都在這裡,小人無可逃,而且小人是縣尉,負責維持秩序,更不能一走了之。」
範寧點點頭,「說得很好,從現在開始,你繼續出任縣尉,不過是大宋縣尉,吏部會給你補辦手續。」
許江大喜,連忙躬道:「多謝範相公厚!」
旁邊曹詩問道:「許縣尉,燕山府各州況都和武清差不多,還是武清縣特殊一點?」
許江見曹詩頭戴金盔,他不敢怠慢,連忙恭恭敬敬道:「回大將軍的話,燕山府從前年就開始混了,遼軍不斷驅趕漢民去遼府採礦,整個燕山府,除了幽州外,其他各縣漢民大半都被強行驅趕去遼府,財產被掠奪,現在各縣況都和武清縣差不多,隻有幾百戶民眾,聽說盧龍縣還有兩千戶,是人口最多的縣城,當然不能和幽州城比,幽州城的百姓至有三十萬以上,依舊是遼國第二大城,僅次於遼府東京城,比上京人口還多。」
範寧又問了一些況,這才和曹詩離開了武清縣,繼續沿著璐水北上,前往璐縣。
幽州城的遼軍主將是南京留守耶律胡睹,也是一員能征善戰的大將,遼軍兵力不足,不得不收防線,天子耶律洪基便將南京道最重要的幽州城託付了給他。
留在幽州城一起守衛城池的還有三萬兵,耶律洪基當然不想放棄幽州城,他希耶律胡睹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軍事才能,希三萬兵能勇殺敵,守住幽州城半年以上,等待時機轉變。
耶律洪基這樣期待也不是沒有道理,幽州城從隋唐以來便是北方核心大城,城池高大堅固,護城河寬達十餘長,深達兩丈,整座大城的周長達五十裡,分為城和外城,東西南北四座城門還建有甕城,南北各有一座水門。
城頭上十分寬闊,可容三輛牛車並行,並在城頭上安裝了一百二十架重型投石機。
這隻是幽州城的防能力,還有它的持久能力。
在幽州城的城修建了上百座倉庫,裡麵有存糧四十萬石,草料二十萬擔,還有火油、兵箭、火等大量的軍用資以及兵甲。
另外,幽州外城生活著三十萬百姓,民間同樣儲存了大量糧食,另外,從數十萬百姓中隨時可以組織起一支五萬人以上的民團,作為後勤協助守城。
幽州集齊了所有城池防的優勢,在漫長的戰爭史上,這樣的城池很難攻破,最後都是採用圍城的辦法,待城糧盡後不攻而破,可一旦圍城,那就意味著漫長的時間,短則半年,長則一兩年。
耶律洪基正是深知這一點,所以才把希寄托在幽州遼軍的長期守城上。
這天上午,遠三十裡的烽火終於點燃,三柱狼煙筆直衝向天空,這就意味著宋軍大軍終於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