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上,西疆,敦煌,關。
大漢天子和大將軍巡視河西,於五月初九到達關。
關建於漢元封四年(公元前107年),因坐落於玉門關之南,故取名關(古以南為)。孝武皇帝在河西「列四郡、據兩關」,這兩關就是玉門關和關,乃兵家必爭之地。玉門關在敦煌郡西北部,用以防備匈奴,而關在敦煌郡西南部,用以扼守西域諸國。兩關相距一百四十里,有長城相連,每隔數十里便有烽燧墩臺。
站在關隘上極目遠眺,當見雲山浩渺,大漠蒼茫,雄渾至極。
關隘的東面是麗的南湖,輕風薄霧,繚繞飄指,如夢如幻。西面是一無際的大漠,近有一條南北直向的渠,泉水涓涓,甚為甘洌。北面墩墩山上有被稱為「關耳目」的烽燧,巍峨拔,猶如瀚海沙漠中的海市蜃樓,崢嶸奇殊。
今日的關隘破敗不堪,隨可見斷垣殘壁,想起昔日的雄偉,不由得讓人慨萬分。
=
「玉門關呢?」小天子轉頭看向賈詡問道,「玉門關現在怎樣?」
「早在二十多年前,玉門關就已經被羌人拆除了,只剩下幾段牆垣了。」賈詡嘆道,「自孝桓皇帝以來,大漢國力日衰,對西域的控制力越來越弱。」
「元嘉元年(公元151年),西域長史趙評在於闐病死。第二年,王敬繼任長史。西域的拘彌王因與于闐有仇,誣陷于闐王殺死了趙評。王敬大怒,率軍攻殺于闐,殺死了于闐王。于闐國人不服,轉而叛殺了王敬。接著永興元年(公元153年),車師後部王阿羅多起兵反漢,西域諸國響應者很多,西域長史部和戊已校尉部不得不撤回敦煌,自此大漢就失去了對西域諸國的控制。」
「聽說,孝靈皇帝熹平四年(公元175年),于闐國王安國攻殺拘彌國,殺其王,當時的戊已校尉和西域長史還同時發兵西征,幫助拘彌國在大漢的質子定興復了國。」傅干馬上問道,「如果此事是真的,那麼孝靈皇帝朝的時候,大漢對西域諸國還是有影響力的。」
「西域本是大漢的疆土,西域諸國本是大漢的藩屬國,幾百年了,當然有影響力了,但大漢的影響力並不能代替我們對西域的實際控制。」賈詡苦笑道,「那件事的確是真的,但那也是大漢最後一次出兵遠征西域。算起來,距今整整三十年了。」
「近百年來,西疆的羌人屢屢叛侵,大漢和西域諸國的聯繫頻頻中斷,在這種況下,大漢對西域諸國還有多控制力,可想而知。孝靈皇帝朝,先有黃巾起事,後有邊章、韓遂之禍,朝廷自顧不暇,府帑空竭,兵疲財盡,無力他顧,丟失西域自然也在理之中。」
「丟了容易,撿回來就難了。」賈詡指著前方廣袤的戈壁,仰天長嘆,「大漢自武皇帝中興后,因為匈奴人霸佔了西域,嚴重威脅西疆安危,不得不在西域一地屢屢用兵,歷經三通三絕。雖然我們最終擊敗了匈奴人,但西域諸國因為失去了匈奴人的威脅,再加上大漢國力不繼,漸漸離心離德,開始互相征伐兼并,同時反抗政令的事也頻頻發生。元嘉二年、永興元年的叛,就是西域諸國試圖擺大漢控制的開始。建寧元年(公元168年),疏勒王被自己的叔父和得殺害,和得自立。建寧三年(公元170年),涼州刺史孟陀派戊已校尉任涉等人率西域諸國三萬多人圍攻疏勒楨中城,四十餘日不得攻克,無奈撤圍而走。這件事對西域諸國的震很大,曾經縱橫捭闔的大漢不行了。此後,西域各國肆無忌憚,征伐兼并之事愈演愈烈,到今天為止,已經形了鄯善、車師等幾個大國。大漢要想再象昔年班超、班勇一樣輕鬆收復西域,本不可能。」
=
「孟陀?」李弘詫異地著賈詡,「就是當年西涼肅貪時,被我殺死的孟陀?」
「對,就是他。」賈詡臉顯怒,氣憤地說道,「建寧三年的西域之戰,不是敗在武力上,而是敗在這些貪污吏手上。大軍的糧草軍資被朝廷和涼州的不法吏們層層貪污和盤剝,所剩無幾,這仗怎麼打得贏?仗打輸了,西域也丟了。」
小天子聞言怒氣上涌,惡狠狠地罵了幾句,然後一腳踢在殘垣上,「殺,要把這些貪污吏們統統殺了,一個不留。」
「殺,是解決不了吏治腐敗問題的。」李弘笑了起來,拍了拍小天子的肩膀。
「怎麼不能解決問題?當年大將軍在西疆殺了一大批,後來不是打了勝仗嗎?」小天子不服氣地反問道。
「我在西疆肅貪,只能解決一時的問題,而陛下肅貪,要解決一世的問題,要考慮大漢的長治久安,要考慮大漢的千秋萬代。」李弘笑道,「陛下應該牢牢記住這一點,千萬不能像我,只圖一時之痛快,而誤了社稷大事。」
小天子撇撇,顯然對大將軍的話不以為意,但礙於大將軍當面,不好說什麼,勉為其難地點了點頭,低聲說了一句,「朕記住了。」
「你真的記住了?」李秀湊到他耳邊笑嘻嘻地問道。
「朕記住了。」小天子狠狠瞪了一樣,突然沖著耳朵大聲吼道。李秀嚇了一跳,尖著捂住了耳朵。
=
一行人沿著主牆,有說有笑,向距離關隘最近的烽燧墩臺走去。
「賈大人,你剛才說,自武皇帝中興后,大漢在西域用兵歷盡了三通三絕,這是什麼意思?」李弘一邊和賈詡並肩而行,一邊虛心求教道。
小天子走在兩人前面,聽到大將軍問起西域的戰事,非常興趣,急忙退後一步,到了兩人中間,聽賈詡娓娓道來。
「這要從王莽篡逆說起。」賈詡略略思索了一下,緩緩說道,「王莽篡奪了大漢社稷后,對西域諸國非常鄙視和輕侮,在匈奴人的離間下,西域諸國連續發叛。天三年(公元16年),王莽派五威將軍王駿、西域都護李崇、戊己校尉郭欽出兵平叛。焉耆人詐降,殺了王駿,李崇也兵敗退到茲。郭欽聞訊,引兵撤回敦煌。王莽死後,李崇沒了消息,西域都護府自此撤消。」
「西域大后,南北兩道諸國幾乎全部臣屬於匈奴,只有莎車王延仍舊臣屬於大漢。大將軍竇融過去屯兵河西的時候和莎車王延的關係非常好,他深知西域對西疆穩定的重要,所以建武五年(公元29年),他奏請武皇帝,以朝廷名義拜莎車王為建功懷德王、西域大都尉,西域五十五國皆聽其號令。建武十四年,莎車王與鄯善王遣使,要求朝廷重設西域都護,恢復自孝武皇帝以來的正常統轄關係,但武皇帝以地初定、不遑外顧為由,拒絕了這一請求。」
「三年後,莎車王又遣使再次提出請求。大司空竇融說,莎車王室自孝元皇帝以來,一直對大漢忠心耿耿,數世不渝,當朝廷於西域中斷聯繫時表現得尤為突出,他建議朝廷賜莎車王西域都護印緩,以便依靠莎車王安西域諸國,穩定西域形勢,恢復正常統轄關係。武皇帝同意了,誰知莎車使者持都護印緩回國經過敦煌時,敦煌太守裴遵向朝廷提出,『夷狄不可以假以大權』,反對將西域都護印緩賜予莎車王。當時西域的事敦煌太守最有發言權,武皇帝於是下詔,要收還都護印緩,改賜大將軍印。莎車使者不答應,裴遵強行迫奪,致使莎車國和朝廷關係驟然張。」
「裴遵對西域諸國採取歧視、排斥態度顯然是錯誤的,而朝廷出爾反爾,特別是裴遵強行迫使莎車使者換印一事,更是侮慢而近於戲弄。大漢就這樣白白丟失了收復西域的大好機會。」
「這是一絕。」
「莎車國心懷怨憤,舉兵叛,而西域諸國更是自相攻伐,干戈不息。建武二十一年,西域焉看、部善、車師等十八國使者趕到,訴說莎車國的殘暴,懇求朝廷重設西域都護,保護西域諸國,但武皇帝仍舊拒絕,迫使西域諸國不得不投靠匈奴。」
「匈奴佔據了西域后,不斷出兵侵擾邊境,河西、攏右等地連番告急。」
「到了孝明皇帝朝,大漢國力已經增強,在匈奴人屢屢宼邊的況下,朝廷不得不重修國策。永平五年(公元72年),謁者僕耿秉上書建議,出兵遠征,攻殺匈奴,恢復對西域的控制。」
「第二年,朝廷兵分四路,騎都尉來苗、度遼將軍吳棠、駙馬都尉耿秉、奉車都尉竇固各領大軍攻擊匈奴。竇固率軍一直殺到東部天山,擊破駐守伊吾的匈奴南呼衍王,將其追趕至類海,在伊吾地區設立了宜禾都尉。與此同時,班超領三十六隨從,來往於西域南道諸國之間,誅殺了匈奴使者和于闐巫師,使西域南道諸國歸屬朝廷。第三年,竇固和耿秉又率軍出擊車師諸國,大勝。至此,朝廷恢復了對西域的控制,重建西域都護府和戊己校尉。」
本書主人公無特異功能,無金手指,全部發展都是一步一個腳印慢慢發展起來。情節細膩,真實可靠,又妙趣橫生,屢屢出人意料。本書側重描寫的是化學改變世界。全書充滿了正能量,愛國,反分裂。…
又是一年入伍季,新兵連竟百年難得一遇,匯聚了一批背景通天,桀驁不馴的刺頭! 在所有人束手之策之際,秦淵自薦成為新兵連長,開始打造最強特種部隊! 一年一度的大型軍事演習上,新兵連被允許參與,負責簡單的後勤保障。 然而紅方節節敗退之際,戰場上卻出現了神奇的一幕。 藍軍某偵察團團長:「舉報! 紅方作弊! 我們的加強團被敵軍特種部隊擊潰,但敵軍竟找了個拙劣借口稱自己是新兵連」 藍軍某火箭旅旅長:「是不是輸不起?本次演習不允許特種部隊參加! 你們紅方竟然調遣特種部隊過來?」 藍軍上級憤怒咆哮:「簡直胡鬧! 違規用特種部隊把我爆頭?還狡辯自己是新兵連?」 秦淵淡淡一笑:不裝了,其實……我帶的是特種部隊!
《帶著倉庫回古代》熱血青年回到古代搞大開發大建設,帶著古代人民走上小康之路!
穿越大唐,系統還未激活,蘇牧在教坊司混吃混喝。幾日時間,便達到白嫖王柳永的境界。更斗酒詩百篇,驚徹長安。“趙國公府管事,替我家小姐提親,我家小姐才貌雙全。”“在下任城王府上管事,也是提親而來,我家郡君名為李雪雁。”“隴西李氏,我家大小姐傾慕公子已久,愿與公子喜結連理。”正被接連提親時,身披甲胄的兵衛涌入,將蘇牧圍住。端莊靜雅,鳳目含威的長孫皇后款款而來。“這個少年本宮看上了,帶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