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翻的個人資料,卻是的可憐,只了解到是個孤兒,和樓管結婚的時候還很正常,並且就在學校食堂裡當職工,我一看果然有線索,就把這些資料都出來,接著找老劉頭的。
老劉頭的年齡比樓管大很多,我們就從60年代找起,終於在72年的檔案裡找到了他,檔案顯示老劉頭當時是以非常見的司機份進學校的,籍貫一欄並沒有寫,但是我聽他的口音,應該和樓管夫婦一樣,都是本地人。
72年,那正是文革的時候,一個會開汽車的人在那個年代應該相當吃香,可是到現如今,老劉頭仍然沒有結婚且無兒無,家庭信息也是一點沒有,宗教信仰同樣是空的,面貌一欄既不是黨員也不是團員,只是個普通的群眾,終於在他的工作經曆一欄,我看見一些有價值的東西,原來在來學校之前,老劉頭曾在區火葬場工作過一段時間,負責燒。
看到這個我一下就陷了沉思,火葬場有大煙囪,學校也有大煙囪,難道這兩點有什麼共同?除此之外,很難再從老劉頭的資料中獲取到別的信息了,我們便開始找食堂的施工資料。
按照校長所說,食堂是二、三十年前建的,我們就從80年開始找起,翻到91年,就發現這年學校的生源越來越多,就修建了食堂,還好,當時的設計圖和施工圖都在,而且還有一份工資名單,是當時參與施工的人領工錢用的,雖然紙已經泛黃,但是好在那個年代墨水的質量普遍不錯,因此還是能從這些藍黑的字跡中找到線索。
我和校長並不懂建築,但是我仔細看這個設計圖,果然有閣樓的設計,不過圖上的閣樓規劃的有門有窗,看樣子是專供工作人員休息的,而且他和煙囪之間也有一牆之隔,為什麼現在變的沒門沒窗,口還被弄到了煙囪裡?我有點不著頭腦,我又看了看那份工資單,樓管和老劉頭的名字都出現在這份名單裡,看樣子應該是小工,工錢的可憐。
再一看,為首一個人的工錢最高,幾乎高出了老劉頭和樓管20倍,應該是食堂的設計師,負責監督施工。
一看這人的名字,劉六強,這名字怎麼這麼悉?總覺得在哪聽過,我又翻看了所有參與建築的工人檔案,找到了劉六強的簡曆,上面一張黑白一寸照片悉地出現在我的眼前,臥槽,這不是我剛死不久的舅舅嗎?♂手機用戶登陸 m.zhuaji.org 更好的閱讀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