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百味小說 古代言情 古代小戶女 第105章 想置產業的小魚

《古代小戶女》 第105章 想置產業的小魚

 不能掛的牌匾

 張知魚本來想帶著娘出門看船, 李氏點點的頭道:“才有了幾個錢就在這兒充大戶,買船你跟阿公阿婆說過麼?”

 “我們先把這事兒辦了,阿公見著東西就不說什麼了。”張知魚笑, 張阿公此人雖然有些貪財,但不貪不義之財, 像兒媳婦的嫁妝和私房在他心里就屬于這等范圍,只要寫了李氏的名字, 可以肯定阿公最多說幾句, 卻不會手要回來。

 李氏還是不愿意,有心想將銀子留下來置幾間屋子,銀子留在手上不能生錢,但有了房子或賃出去或自家住, 以后說親都是極好的籌碼,既然張阿公和大郎打定主意給魚姐兒招贅, 那就得有足夠的底氣找好婿才

 不過不能買, 過過眼癮還是可以滴。母二人便收拾一番,喊了正充門神的夏姐兒一道,準備出門逛逛,及至半下午再去船上做活兒。

 幾人方出了門子,就見張大郎正在家門口掛匾額。

 雖不能換銀子,但怎說也是皇帝親自寫的,最好還是得恩戴德地掛起來,免得人說, 給張家人扣個藐視皇恩的帽子。

 不過張家人心里都不是很樂意,概因南水縣有個拜拜的習俗, 老老有事沒事都跟諸天神佛通個氣兒。皇帝老子在大家眼里那也是開過的。

 假如把匾額掛在門口, 街坊們準得連去廟子的腳力都省了, 睡醒一睜眼大可以沖著門匾一二叩首。

 王阿婆眼睛看不大清楚,但子已好了許多,站在門口瞇著眼盯著張大郎的腰帶,了兩把,又轉著念珠閉眼長嘆:“把匾額掛這麼低,這是要折福的,到時把咱們家拜沒了怎生了得,瞧瞧,才掛上去就發熱了。”

 張知魚牽著阿婆的手,愁道:“阿婆,那是爹的腰!”

 王阿婆又拿眼對著上頭瞧,瞇了半天拍板:“不能掛。”

 皇帝的招牌掛門上,且不說有被人拜得全家死絕的危險,再者這樣難免招搖,顯得張家人高人一等似的,他們又不準備搬家,做這個樣子干什麼,街坊都不好來往。

 張知魚眼珠一轉,深明大義地說:“沒錯,我們家廟門太小,掛門口給人了怎麼辦,我看還是抬回祠堂,讓它日夜香火熏陶,也顯我們對皇帝老爺有孝心。”

 眾人深覺這話不錯,讓人挑不出半點由頭,當下便取了匾額又打算抬將回去,卻見巷子里轉出輛青布馬車,上頭下來一個笑的蓄了長須的中年男子,約莫四十歲左右的樣子。

 小林掌柜下車盯著匾額看了一瞬,篤定找對了地兒,對著眾人拱手便拜,直言是金陵葉家的書鋪掌柜,又從懷里掏出葉九思的信,信封上畫了大桃騎豬的小像,活靈活現,跟要從畫里跳出去似的。

 這再做不得假,張知魚親眼見過葉九思畫人像,知他有一手好丹青,且跟師爺又見過小寶和大桃在鄉野疾馳的場景。

 眾人在門上嘰咕幾句,知道阿公狠賺了一筆,都忍不住雙手合十對著匾額一拜,心說老張家真是要騰飛了,個個都是招財進寶的福星。

 王阿婆心頭一驚,更篤定決不能把這匾額掛家門口,自家把自家拜沒了,這怎麼說?

 夏姐兒的見著喜事就跟勺似的,立馬就拽著小姑豬突猛進般彈到阿公門口嘰咕,給老頭子唬得同手同腳地出了門子。

 老天爺,他賺了二百兩銀子,佛祖顯靈吶這是。

 張阿公出門看著兒子拿著匾額,左右也沒個菩薩在場,一時心難耐,心道不如就拿此替了罷!便沒忍住拜了拜,兩個小的在后頭有樣學樣,唬得張大郎一個輕躍倒掛在門上,只手朝下拿著匾額對著爹:“爹,我還沒活夠呢。”

 小林掌柜帶著兩個小廝站在門口心說,張家果然奇人遍地,不發也難,又道他家大郎實在是慧眼識珠也。

 張阿公對兒子的話充耳不聞,直將他死活拋在腦后,轉頭看小林掌柜,須道:“我書賣了?”

 “二百兩銀子。”小林掌柜笑,拿話捧他,“金陵都在說老張大夫治家有方,是個老福星!”

 金陵,就是那等做過王都的金陵,都在傳頌他張年的名了?

 張阿公立在門口,只覺天地都蒙了一層微,一切都顯得那麼不真實,當下便捂著口呼呼氣,眼見著要倒,一眾孝子賢孫見勢不妙忙連搶帶抬將他弄了回去。

 孝子正給他爹捧茶順氣,孝媳一掌拍在凈說鬼話的賢孫上,豎眉:“讓你凈傳鬼話,看給你阿公唬得。”

 夏姐兒忍疼:“不曾說鬼話,小林掌柜就是這麼說的呢,娘。”

 一口飛鍋冷不防砸到頭上,悶頭喝茶的小林掌柜再裝不得烏,干咳一聲關切地看張阿公:“老張大夫子可曾好些?”又苦臉一嘆:“若有個不好我怎跟大郎代。”

 “免老,我張大夫就行啦。”一時歇過氣兒,張阿公便覺自個兒強力壯如二八小伙,哼,一個有事業的人怎麼能說老?又神抖擻地坐直了問:“我的書怎生賣的,怎麼這般快就賣了。”

 小林掌柜見他好端端地坐著,臉上還泛著激的紅,掂量了兩句,不住地看正給阿公把脈的魚姐兒。

 張知魚索一番轉眼就有了定論,心說阿公子素來健壯,怎這般容易被嚇得

 那頭張阿公給頻頻使眼,張知魚會意,眨眼就給這面子大過天的小老頭尋出話來:“不妨事,吃盞熱茶順了氣兒也就好了,還是那日在鄉里耙土鬧的,筋骨還不曾養好。”

 “我只有這麼一個大哥,他要我做,有什麼法子!”張阿公傷一嘆,毫不猶豫地就將扣在大哥頭上的鍋加了把鎖,還遞給孫兒一個贊賞的眼神,好歹維護住自個兒被二百兩銀子唬得的臉面。

 無量天尊,張知魚為大祖父悲嘆一聲,又悄悄說了幾句對不起。

 如此小林掌柜才了口長氣,放心地跟大伙兒說起這事來。

 原來這八百冊書還真有有些不好賣,一個才出了泥地的鄉野大夫寫的書如何賣得,鄉下人不識字,城里人瞧不上,幸好張阿公有魚姐兒提醒,在里頭加了家禽走得病的圖畫,如此極大地提升了此書的可閱讀,又有藥坊幫忙,左右的鄉縣多都銷了些出去。

 葉二郎見這樣下去要折本,便打算跟銷的書捆綁起來,要賣《傷寒雜談》就得先買《家禽家蓄病癥論》,先前的名兒被他給改了,這樣顯得更專業。

 不想這事兒初見效,葉二郎就從大哥信里聽說了鹽工的事兒,瞬間就喊停此事,將賣不出的老貨跟這剩下的六百冊書捆在一起,又花了一點錢請些小花四念叨幾個孩子救鹽工的事兒——主角兒是那群鹽工和魚姐兒,張阿公在里頭扮演的是一個深明大義的當家人,跟菩薩轉世似的渾冒圣

 實則這事兒父幾個在家瞞得風,張阿公兒不知道,但此書因此賣得極好。

 時人都重名聲,就這些有風骨人家,魚姐兒幾個孩子又那般小,賺得眾舉子小娘諸多眼淚,小林掌柜離開前,聽說都有人在著手編戲了。

 葉二郎趁熱打鐵,趕拉出橫幅道:養豬和養孩子是一個道理,豬養好了孩子還能差麼?——張年大夫萬歸一養法。

 張大郎聽得嘖嘖稱奇,張阿公聽得眼冒淚

 張知魚則喜上眉梢,懷疑這是來了老鄉。

 遂問小林掌柜:“葉二哥小時撞過頭不曾?說過胡話不曾?”

 小林掌柜奇怪地看一眼,道:“這倒不曾,只是來過兩個賴頭和尚指著二郎說——‘小兒抱金,以后這家要發慘!’。”

 那會兒一家子因是庶支還被人騎在脖子上,靠兩間糧食鋪子,二百畝地過活兒,要知葉家是八大鹽商之一的巨賈,分出來的庶子竟然只能靠這點兒東西過活,跟打發花子也不差什麼。

 葉二郎從小跟著掌柜們學習,逮著過路的小商賈都能笑臉相迎去請教,這般二十年如一日才將葉家糧鋪開遍金陵。

 張知魚點點頭,這樣有毅力的人不大事那簡直說不過去,又嘆一回,看來是葉二哥自己爬滾打開了天眼,他不是穿來的。

 眾人說一回葉家如何如何,小林掌柜見在張家坐得半日口舌費盡還不曾說到正事兒上,心頭急得要死,直罵自個兒今日撞了鬼,正事不說倒跟大娘似的胡扯,忙咕嚕嚕牛飲一盞茶,打斷話笑:“我家東家原打算再加印八百冊,又著我問問何時能寫完新書。”

 張家諸人聽故事正聽得津津有味,這時才想起來還有這回事,忙看張阿公。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