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百味小說 軍事歷史 梟臣 尾章

《梟臣》 尾章

西北疆是苦寒之地,願意移民西北疆實邊的人不多,需要中樞財政拿出大量的補纔可行,而大量剩餘人口則以海外十六個都督府爲核心,往南洋地區進行遷移。

將永興年間也計算在,到啓元二十年近三十年間,濟州、盧加、普丹、佛僧羅十六個都督府容納的移民就超過當地土著,高達四百萬人,而以十六個都督府向周圍諸國遷移的海外移民差不多也有此數。

比起向南洋地區的主移民,截止到啓元二十年,往西北疆及東北地區的實邊移民,還不過一百二十萬人,中樞還爲此付出上千萬銀元的代價。

佛僧羅從啓元十四年才設立海外都督府,到啓元二十年,移民佛僧羅的江淮民衆就高達二十萬人。商銀莊、南洋船社與都督府以極廉價的價格向江淮移民出售沃的土地,六年時間在佛僧羅島兼併或開墾棉花種植園總量高近千萬畝,爲江淮棉紡工業最重要的原料產地之一。

到啓元二十年,黑水洋、南洋船社名下登記註冊的五百噸級以上商船就高達五千艘。

除靖海水師、東南水師之外,黑水洋、南洋船社裝備三級主力戰艦的護衛艦隊與諸都督府護衛軍,亦爲新帝國在海外最爲重要的軍事力量。

比起黑水洋、南洋船社這種軍政財商結合的特殊勢力不同,商銀莊要稍稍單純一些。

早初商銀莊用六百萬畝賞功田所置換出來的兩千萬銀元的資本金,到啓元二十年激增了二十倍,達到四億銀元,這還沒有將過去二十年向東發放近兩億銀元的錢息計算在

淮東錢莊的實力跟規模比商銀莊還要大一些,資產金達到六億銀元;此外濟州銀莊等數家規模稍小,後期纔得到發展的銀莊,資本金亦在千萬銀元到近億銀元不等,資本實力並不容小窺。

早期的海外貿易主要是與當地人及勢力進行易,而傳統的海外貿易已經難以滿足新帝國增漲的需求,到啓元二十年,海外移民漸近爲貿易的主

包括十一個海外都督府以及佛、婆羅、高麗、扶桑等國在的海東、南洋,到都是漢人投資開發的礦井跟種植園。

到啓元二十年,輸的婆羅火油每年就升至六十萬噸,而輸其他地區的婆羅火油,每年也高達三十萬噸,年貿易總額高達三千萬銀元。而控制婆羅國逾九油井的婆羅火油商社,不僅經營者、管理者及核心技工都是漢人外,其數除了皇室、商銀莊、淮東錢莊、南洋船社等持有外,其餘則主要由盧加都督府等地的移民羣持有。

除了婆羅火油,而從海外輸江淮浙閩地區、作爲紡織工業原料的棉花,截止到啓元二十年,每年就增加到八百艘海船之多——這些棉花原料的供應商,差不多有七皆是海外移民控制的種植園供應,早期流放海外的戰俘以及當地土著及後期移民海外的江淮民衆,則是這些種植園的主要勞力。

除了火油、棉花是主要輸外,每年還有差不多近三千艘海船,滿載着硝石、婆羅山灰、硫磺、金銀銅貴金屬、蕉麻、蔗糖、名貴木材、藥材等大宗貨,在崇州、江寧、明州、海州、津海、鐵山、遼口等地靠港……

而這些龐大的大宗貨,國則以新布、、染料、食鹽、瓷、鋼鐵、船舶、兵械以及傳統的茶葉、綢等大宗貨進行貿易抹平。

製造機械、蒸汽機及最新式的戰船及火炮、火槍,則在嚴出海的名單之列,到嚴格的監管——不過大量技工人及學者的移民南洋,海外都督府轄境的新學、新產業及工業實力從啓元十年之後,也開始有強勁的增漲。

大宗海外貿易,除了涉及其中的諸多勢力獲利極厚外,也給中樞歲帶來雄厚的海關稅收,啓元二十年僅海關關銀收就高達兩千六百萬銀元。

算上對商銀莊、淮東錢莊、南洋船社、黑水洋船社等商社團的海外資產增值徵稅,啓元二十年中樞歲海外的收益就貢獻了逾五千萬銀元,佔到啓元二十年整個中樞歲的四分之一。

啓元二十年中樞歲規模達到兩億銀元,是永興末年的十倍;除了海外貿易繁榮的同時,也依賴於國統一市場的異樣繁榮。

從啓元二年中原戰事徹底結束開始,林縛在國六年一期的大建設計劃,以建設代替戰事,拉對新產業的需求,促進工礦及通運輸新技的發展。

永興七年林景中主持修造金川大鐵橋,耗資四十六萬銀元有餘;隨着技的發展及鋼鐵、石漿等原料本的下降,啓元十五年之後出任河西總督的寧則臣,於啓元二十年在河西郡臨洮主持修建而的黃河源大鐵橋,加上鋼樑、石漿等材料的高額運輸費用在,整個造價也僅用去六十萬銀元。

永興七年林景中修造金川大鐵橋,需林縛咬牙支持;到啓元二十年,地方修造鐵橋的批覆權已經下放到府一級,啓元二十年近半數府縣開始工在轄區主要河流上修造鐵橋,同時開工的鐵橋數達到九百六十餘座。

這也就意味着到啓元二十年,僅國修造鐵橋對鋼鐵的需求量就達到三四十萬噸以上。除了修造鐵橋,國道路修造、運河及涵、大壩的修造、鋼筋混凝土新建築法的推廣以及新式機械的大量使用,都刺激着國鋼鐵需求量的增漲。

到啓元二十年,國鐵料及鋼總產量突破四百萬噸,是永興末年全國鐵料及鋼產量(含北燕、川蜀等在)的四十倍;另外國煤產量更是高達兩千萬噸。

雖說早期的蒸汽機效率低、耗煤量大,但高速發展的採煤業,對蒸汽機的需求也是極高。

鏜牀早期用於槍炮等戰械的製造,需求極端保的技,到啓元二年之後鏜牀技才由林縛特批,用於製造蒸汽機汽缸與活塞,較好的解決了蒸汽機早期鑄造件的氣問題。

啓元十四年,江寧高等機械學堂教師陳修因發明新的聯式蒸汽機而得以列崇學館學士。以陳修等人爲首,數百名工程技師,以近二十年的時間,對蒸汽機進行持續的研究,使得蒸汽機技得到持續改進。

在更優質材料得以採用,蒸汽機效率大幅提高的同時,蒸汽機的形也遠不是最初那麼龐大笨拙,而大煤場的歡迎。

採煤業擁有大量廉價的煤以及足夠的利潤,對生產率的追究也達到極致,到啓元二十年,國各大煤場及其他礦場所使用新式蒸汽機就高達三百餘臺。

啓元二十年,濮塘鐵場籌資兩百萬銀元,在鐵場與煤場以及與濮塘江港之間鋪設國第一條長四十里的鐵軌,將採用蒸汽機車,在煤鐵礦與鐵場及碼頭之間運輸料。

雖說此時試驗功的蒸汽機車,最快速度不過每小時十六公里;第一條鐵軌建後,速度更會控制十公里每小時以下,遠不及奔馬的速度。

但是,鐵軌鋪之後,蒸汽機車的持續運行及高裝載量所帶來的高效率,則遠非載重馬車能比。

濮塘鐵場已發展國最大的鐵場,年產鐵料及鋼七十萬噸,總資產已達到四千萬銀元,鐵場及下屬煤鐵礦井使用蒸汽機多達三十臺,鑄造礦井用鋼軌亦有近二十年的歷史。

的鋼鐵需求量還想要有大幅的上揚,就必須要尋求新的刺激點;這也是濮塘鐵場願意投巨資造第一條鐵軌的原因。

一旦蒸汽機車技,掌握鋼軌鑄造技的濮塘鐵場,自然也將從中益匪淺。

啓元二十年,江寧第一艘百噸級蒸汽船下水在崇州與江寧之間航行已有半年時間,使得崇州到江寧的逆水航行時間,由之前的兩到三天不等,減到二十四小時。

在國工礦及運輸技突飛猛進的背後,是新學的迅速發展。

除了崇學館外,到啓元二十年,新帝國在江寧、江夏、崇州、明州、燕平、遼、維揚、濟州、、渝州、長安等地,以發展、教授、研究新學、新技爲目的,設立醫學、機械、天文等各專業及綜合高等學堂共有六十七所之多,其中近三分之一集中於江寧,每年能輸出十數萬高等新學人才。

新學發展這些年,因在新學上有卓越就而得賜崇學館學士銜的宗師級新學學者,也由早年三十餘人,增到啓元二十年的二百九十七人。

除高等學堂外,林縛直接以皇室名義撥資立的各類研究室就有十幾家,近年來皇室收裡每年差不多都有數百萬到上千萬銀元不等的專款,都撥給這些研究室使用。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