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百味小說 古代言情 宗親家的小娘子 第37章

《宗親家的小娘子》 第37章

現下的形還不算太丟人,皇伯賞了廣恩伯一個園子和為了功課的事斥了他們一頓,在旁人看來還可以是分開的兩件事,訓斥他們也尚可以理解為之深責之切。

但如果他們此時再出個差錯,讓皇伯再抬舉廣恩伯一把來給他們弦,那可就真算是面掃地了。

廣恩伯府裡,葉蟬在四天後把一切都安排妥當了,才帶著下人一道奔明德園去。

到了明德園才知道,其實下人不帶也行,這塊兒真是什麼都有。

謝遲拉著轉了一圈,告訴說:“周圍還有百餘戶佃農,連帶園子一道歸了我。”

葉蟬不掐指數算了起來,按照先前的五百戶食邑折算這百餘戶又能給府裡添多進項,卻聽謝遲說道:“不過到了收糧的時候,我打算減半來收,餘下的全讓他們自己留著。”

葉蟬微怔,問他為什麼,他說:“來的第二天,我到四轉了一圈,才知道他們過得多苦。”

他告訴,他看到許多人家都是全家老小一起下地幹活,莊稼長得好極了,他們卻依舊個個衫襤褸。為什麼呢?顯然是因為要的糧太多了。從前是給朝廷的糧倉,現下是給他。

他還看到,有兩戶人家正在張羅著賣兒,四五歲剛懂事的小孩就打算賣出去給人家當養媳。他人給攔了下來,一家給了幾兩銀子,告訴他們不能這麼賣孩子,讓他們好好把孩子再養幾年,等更大一點,可以讓府裡尋個差事給們。

葉蟬聽得有點嚇著了。諸如此般的事雖不是沒聽說過,可沒想到會這樣近在眼前。

“怎麼弄這樣,這還是天子腳下呢。”鎖著眉頭道,想了想又說,“那……你那五百戶食邑,一道減半得了。府裡點進項也沒什麼,總歸還是比從前沒有食邑時要過得好。”

謝遲卻搖頭說不行,道那樣的靜太大了,陛下都沒施的恩從他這裡施下去,讓人家怎麼說?

葉蟬只得作罷,憂心忡忡之下,也沒再追問那句他避開不答的“怎麼弄這樣,這還是天子腳下呢”。

這其中的原因,謝遲明白,卻不敢明說。

都是讓世襲罔替鬧的。

本朝襲爵的制度,其實最初時不是世襲罔替,是父輩百年之後,嫡子降爵一級,其餘諸子另行加封。但世宗之後,仁宗繼位,幾位親王與他都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仁宗皇帝自然待他們格外優厚,直接下了恩旨,讓世子襲爵後不必降爵,仍是親王。

——至此其實也還正常。這一代皇恩不降,下一代照例降嘛。可到了下一代孝宗皇帝時,不知是皇帝自己抹不開面子,還是耳耐不住宗親來磨,就又下了一道恩旨。

前後兩道恩旨擱一塊兒,後面的皇帝想降也不太好降了,就這麼一步一步地變了世襲罔替。

現下安城中的宗親有多?沒有一千也有八百。

靠誰養?全靠天下百姓養。

這些,謝遲從前就知道,不過他沒親眼見過佃農的境,便也不知道真實的況有多慘烈。目下親眼一見,一直想努力往上爬的他,頭一回覺得就連這廣恩伯的位子他都覺得燙手。

從前他覺得不夠花的千兩年俸,也是從佃農手裡敲骨吸髓般榨出來的,不知裡面有沒有別人賣兒賣換來的銀子。

謝遲心裡不是滋味兒,甚至怒火中燒。

他想,如果有朝一日他當真能位極人臣,一定要力勸陛下廢了世襲罔替的規矩。

否則這天下早晚要擔負不起了。

他甚至因此而對《中庸》裡那句話有了新的見解。那句話原不難懂,他過來之後靜心想了一晚上,就明白了在秋獮的事上,自己錯在了好高騖遠。

陛下讓他讀的書他有那麼多都讀不懂,卻已然在想鋪墊仕途的事,實在是不應該的。他理應先踏踏實實地把學問做好,再去想如何高升、如何報國。

——在看到那些佃農之前,他只想到了這一層。

但那些佃農令他激憤,見過他們之後,他被激發了更多的想法。

當晚,謝遲鋪紙研墨,站在桌邊洋洋灑灑地寫了下來,不過多時,文章一氣呵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