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百味小說 古代言情 洞房昨夜停紅燭 第156頁

《洞房昨夜停紅燭》 第156頁

第八十八章

始二十二年, 九月初三,太中大夫蕭隨帶著近五十位族人來到通義坊,叩響了謝家老宅的大門。

應門僮子看到這陣仗嚇了一跳, 來不及通報便被他們到了一邊。

謝梅英率家將出來時,前廳已經作一團。

隨手奪過一柄鐵槍, 重重摜了一下,只聽得一陣巨響,門口尺許的方磚瞬間綻開裂痕。

堂上賓客一驚,霎時雀無聲。

蕭隨從中走出, 隨意拱了拱手道:“蕭某冒昧來訪,還請大娘子見諒。”

謝梅英皮笑不笑道:“蕭先生客氣了, 今日臨寒舍可有要事?”

蕭隨讓到一邊, 肅然道:“蕭某近日聽到一則傳言,想向大娘子求證。”

謝梅英在婢的攙扶下緩緩走向主位,從容落座后, 向他道:“什麼傳言?”

蕭隨朗聲道:“宮里有人說,千歲已然薨世,陛下生怕引起西北, 故而不發喪。”

堂上謝家仆從皆滿面駭然,齊齊向了主座。

謝梅英怒斥道:“一派胡言!”

“蕭某也不愿相信,”蕭隨緩了聲氣道:“可連續數日拜訪, 都吃了閉門羹,甚至連庭蘭庭萱那倆孩子都不見了蹤影, 大娘子不覺得蹊蹺嗎?”

“三郎姓謝,就算他真有什麼事也不到你們蕭家心。”謝梅英面不善, 冷聲道:“蕭先生如此興師眾, 究竟意何為?”

“大娘子這話說得有失偏頗, 十一姑雖嫁到了謝家,但他們母子在公府過的什麼日子,您比誰都清楚。堂堂護國公子,蕭太傅外孫,參軍后竟要從小兵卒做起?若非文帝陛下開恩,特許他羽林軍,你們謝家何來今日之榮耀?”一個中年男子站起道。

饒是謝梅英見慣了大風大浪,聽到這番話也有些啞然,眼看蕭氏族人義憤填膺,場面就要失控,忙穩住心神,掃了眼眾人厲聲道:“謝家的榮耀傳承自祖上,與后輩無關。”

徐徐抬手指著那人,抑著怒火道:“無知小兒,誰許你當堂放肆?”

“大娘子息怒,”蕭隨賠笑道:“六郎這人格耿直,說話不中聽,您別往心里去。”

“伯父,小侄說的都是實話。”那中年男子不忿道:“論起祖上的榮耀,咱們蕭家并不比謝家差。”

“對,我們祖上可是前朝宗室。”人群中有個年激地喊道,眾人紛紛附和。

謝梅英冷笑一聲,不屑道:“亡國奴罷了,有什麼值得驕傲?若要比臉皮的話,我們謝家倒是自愧不如。誰不知道前齊宗室,是靠公主爬新朝天子龍床才得以保全?”

“老虔婆,你口噴人……”蕭氏族人群激憤,幾個年輕人氣得面紅耳赤,待要撲上去卻被謝梅英邊的家將擋了回去。

“是與不是,大家心知肚明。”謝梅英面,淡淡一笑道。

蕭家人最不愿提及的便是前齊樂安公主蕭瓊羽,那是一段極不彩的歷史。

雖委于大衛開國天子李瓏宥,甚至在帝后決裂中宮虛位期間一度以寵妃自居,并傲然凌駕于諸嬪之上,但一切只如曇花一現。

李瓏宥在位的中后期不是南征北戰就是四巡游,朝事皆由太子和宰相裁決。而太子乃皇后所出,他是絕不可能重用一個忘恩負義傷害了母親的人的族人。

為了家族的前程,他們在承圣末年太子羽翼滿后,基本已經和樂安公主母子完全割席。

雖然民間眾說紛紜,認為樂安公主拋棄未婚夫、勾搭新帝是犧牲自己拯救家族,但蕭氏族人并不領

太宗年間撰寫史料的員也不認同這個說法,大家更偏向于報復之說。

主流觀點認為樂安公主蓄意破壞帝后婚姻,一是虛榮心作祟,二是報復曾經的庶母崔皇后。

若是放在別的朝代,這個觀點是不可能立的,因為皇后的世一定會被心修改,但本朝則是個例外。在烽煙四起諸侯并立的世,想要得人心就得師出有名,別人都打著冠冕堂皇的口號,只有冀州李瓏宥別出心裁,要殺到人。

那個人正是幽居于行宮的前齊廢后崔氏。

李家和崔家曾是世,據說兩人時曾定下婚約,但天子不顧君臣之綱,仗勢強娶,得到之后又棄如敝履,奪妻之恨不共戴天,李瓏宥郁憤難平,當即揭竿而起。

他這個舉在當時堪稱驚世駭俗,連他位極人臣的父親都氣到要和他斷絕關系,可經過詩文渲染和說書人的傳唱,此事卻在百姓中掀起了一,大家不僅沒有謾罵鄙夷,反倒好奇與同占了上風。李瓏宥因此名揚天下,世人都想看看那個敢與無道天子板的鐵漢。

多年以后,李瓏宥功推翻了氣數已盡的前齊,與發妻崔氏共同建立了大衛。因著這段傳奇際遇,帝后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大衛從一開始就被賦予了爛漫旖旎的新氣象。

崔氏在百姓中聲極高,哪怕是二嫁,又曾是前朝皇后,但在新朝建立后,還是了當之無愧的中宮之主。

正是由于帝后的幾近神話,所以破滅時不人為之痛心惋惜。被視為罪魁禍首的樂安公主因而承了無數詆毀和謾罵,而那一脈也未能傳承,所以百年來無人為其正名或喊冤。

而蕭氏族人也以為恥,平時本不會有人在他們面前提起,像謝梅英這般點名道姓嘲諷的實屬罕見。

士:如果覺得52書庫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https://www.52shuku.vip/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傳送門:排行榜單 | 好書推薦 |

Top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