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百味小說 古代言情 如意事 六百五十 回家去

《如意事》 六百五十 回家去

短短兩日間,紀修便已將翎山行宮外料理妥當——一切都進行得很順利,無論是替換防守也好,軍也罷,他隻管做他的,大臣們看在眼裡從始至終無人置喙手。

與其說是不敢手,倒不如說是局面使然,眾人皆已看得清楚,無人會去做無意義之事。

饒是如此,眾大臣這兩日也幾乎未曾合眼。

皇帝死了——

可皇帝的死並非是結束,而恰恰是意味著新的開端。

接下來,有太多太多的事需要他們去權衡、商議、決定。

而這兩日以來他們終日聚集於一議事,卻遲遲未曾等到燕王的召見……一次都沒有。

確切來說,自那日之後,他們便未再有見過燕王。

按說此時不正是該雷厲風行收攏大權,於諸事發號施令之際?

是忙於其它事,暫時未能得開?

可事實卻是第一日祭了皇陵,第二日去了陵廟上香,除此之外,本不曾離開過行宮,日常竟稱得上閑適二字。

而越是如此,諸多大臣反倒越覺心中不安。

怎麼遲遲沒句話呢?

待到第三日,這不安更是被猛然拔到了最高點——

鎮國公來了!

帶著五萬兵馬!

聞得此訊,有些大臣不由慌了。

局面都定下了,怎還帶兵圍過來了?

不至於吧?

雖說事出突然,的確需要時間來細思一二,但他們並非不明事理之人,也不是非得吃不吃的是不是?

所以……倒是先給口的試試?

直接就來這麼的,他們如何松口接之事?誰還不是個面子人了?

何必呢?

燕王這事辦得實在有失水平了,也不知誰給出的主意!

眾臣既是慌張又是無奈。

然而預料中的風波並未到來,鎮國公僅帶著幾名心腹了行宮,甚至本就沒來見他們。

等了好半日,一打聽,說是來接孫的!

“……”

眾大臣大眼瞪小眼。

鎮國公的孫在行宮之中,此事他們昨日已經知曉了,據說早在去年冬月,這位許姑娘便已孤了京中,燕王來此,說紀修裡應外合……其中種種,大半皆是這小姑娘的部署與謀劃。

至於鎮國公大軍就在五十裡外,早在出事那日,他們也已經知道了——

用腦子想想也知道,燕王縱然再如何冒險,卻也不可能真正單槍匹馬闖進翎山行宮,必是備有後手在的。而佯裝潰敗分裂的燕軍,遠在數千裡外,一路又有層層阻礙,短時日不可能趕得過來——

如此之下,最有可能的,便是駐扎在臨元的許家軍了。

至於為何許家軍一路接近翎山,他們竟未曾得到半點消息——這還用問嗎?

各地驛館皆歸兵部管轄!

況且事出突然,除負責傳訊的驛館之外,其余各消息本就有滯後,這不,昨日就有沿縣的差八百裡加急前來送信,說是許家軍有異,恐要趁機作,還須早做防備……

早做防備……

這可真的太早了……

早到皇上的都涼了。

“解閣老,依您看燕王當下究竟是何用意?”有員歎氣道:“縱然拋開其它不談,後事總還是要辦的,豈能一直在此耽擱?”

一直眉心不展的解首輔聞言自椅中起

“本去見一見燕王——”

員聞言面面相覷,心緒各異。

而正當此時,忽有一名監快步走了進來。

監行禮罷,道:“……方才燕王殿下使人前來傳話,讓小人轉告諸位大人,他與許將軍先行一步,余下諸事只需由諸位大人商議定奪即可。”

“……?”

人走了?

大臣們忽然覺得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還沒到手呢,就開始當起甩手掌櫃來了?

且……余下諸事由他們來商議定奪,又是何意?

這所謂“諸事”之中,所指又是哪些?還是說……全部?

竟是什麼都不打算管的意思?

萬萬沒想到會等到這麼一個結果的大臣們,皆是心複雜。

對方這般表態,可以說是給足了他們尊重和面——

可在這之後呢?

而在此之前,他們甚至想過燕王或會阻撓大行皇帝後之事的可能……若是那樣,不得還要再起爭執風波。

可當下對方顯然無意手此事,至表面如此。

一陣議論罷,眾人看向了解首輔,等他來拿主意。

“扶靈回京——”解首輔正道。

……

此時,燕王與鎮國公已然離開了翎山行宮。

一行數百人先行,大軍隨其後。

雨後初霽,青山更添新綠。

許明意騎馬跟在自家祖父和燕王之後,鼻間似能嗅到青草破土而出的清新氣息。

吳恙與並肩同行,見愉悅,他的眉眼便也不自覺變得輕松起來。

離了翎山,鎮國公高坐於馬背之上,向視線開闊的道,笑聲爽朗,高聲道:“回家去了!”

聽得這道聲音,許明意出笑意,下意識地轉頭看向吳恙,只見他也正看著自己。

二人相視而笑。

回京的路上,他們走得並不算急。

夜間也從不趕路,該歇息便歇息,該投宿便投宿,該下館子便去下館子。

到底是鄰著京師的地段,相較於別,大致還算安穩。

當然,他們後便是五萬大軍,所經之斷也無人敢生事。

待到了城門前,那守城的員更是親自開了城門來迎——燕王看在眼中,心中有所計較在。

許明意也抬眼看向那大開的城門,與分於兩側無聲行禮的吏士兵。

他們一路走得很慢,翎山皇陵之變,定已傳京中。

但先前慶明帝離京之際,京中各是有周部署在的,而京畿之的防守,大多不是紀修的人。

這些人此時如此痛快地打開了城門相迎,不可能是所謂識時務在的擅作主張——

想來,在他們回京的途中,已有太子和員的授意先一步被送了京中。

初春的晨之下,一行烏甲騎兵在前開路,繡有大大“燕”字的軍旗於晨風中招展飄著穿過城門。

數百人馬緩緩踏過長安街。

街上行人冷清,店鋪多是閉不開,卻仍有不百姓藏於半明半暗的街角巷口之,悄悄投來忐忑不安的視線。

燕王進京了……

許將軍也回來了!

看來皇帝駕崩的傳言必然是真的了!

他們此時尚且不知,接下來需要面對的是怎樣的一番變化。皇帝沒了,太子還在,相爭之下可還會有風波起?是否還會有戰事?

而這些注定要用時間和之後所見來回答。

燕王堅持繞了一段路,將人送到了慶雲坊外。

“家中一片狼藉,今日就不邀王爺上門歇息了。”鎮國公於馬上笑著拱手。

燕王頷首,笑道:“改日再來登門同將軍討茶喝。”

言畢,抬手行了一禮,適才調轉馬頭。

吳恙也同鎮國公行禮告辭,又對許明意道:“我先隨王爺回去——”

悄悄聽著的燕王微一皺眉。

什麼“先”隨他回去?

說得怎麼好似隨他走個過場之後,還得轉頭再回來一樣?

這小子知不知道自家家門在哪兒呢?

許明意同他笑著道:“回去罷,待家中收拾妥當,再邀你和王爺來小坐。”

燕王眉頭一抬——聽明白了嗎,人姑娘忙著呢,這是拒絕不請自來的意思了,被嫌棄了吧?

吳恙本沒覺得如何被嫌棄來著,但調轉過馬,一轉臉便莫名覺得有人在幸災樂禍。

年不由心生疑

這是親爹嗎?

燕王卻心頗好,打馬帶著被嫌棄的兒子離開了此,邊笑著道:“走,帶你回家瞧瞧去!”

同鎮國公府一樣,京中燕王府大門外,也被了封條。

赫風上前將那封條撕下,舉刀三兩下砍下門鎖。

伴隨著悠長的“吱呀——”聲響,王府的朱紅大門被緩緩推開。

吳恙跟在燕王側,一步步走了進去。

年一路走,一路看著府中四下景象。

若說印象記憶,他自然是沒有的。

在此之前,他從未來過此

不,也是來過的——十九年前,他便是從此離開的。

父子二人走過前院,穿過尚余歲月痕跡的長廊,最終在一座院子前停下腳步。

院門未有上鎖,原本是上著的,或因抄家的緣故此時院門大開著,院中積攢著一整個冬日的落葉,經過一場又一場的雨水,發出腐朽的之氣。

“這是你母親生前所居,其陳設,原本我一直是人保留著的……”來至堂中,看著被搬得空的四下,燕王說道。

“父親若還想保留,事後再使人恢復原狀便是。”

燕王下意識地點頭。

東西被抄走,還能拿得回來。

這裡的一瓶一櫃,該如何擺放,他都記得清清楚楚。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