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大閑人最新章節
對李素的加恩,幾乎形了新君對老臣的第一次對立。
或許這樣的對立是必然的,無可避免的,但李素絕對不愿意看到這樣的事發生,至最近幾年,他不愿兩者之間的矛盾變得太尖銳。
既然要立心民政民生,朝堂就不能,縱然做不到上下一心,至不能奉違。未來幾年李素要做的事太多,朝堂的穩定才能使政令通達。
加恩朝會散后,李素命人備了厚禮,親自登門拜訪長孫無忌。
作為三朝宰相,長孫無忌還是頗有氣度的。他親自出門相迎,態度非常親切和氣,賓主之間禮數周到。
席間李素向長孫無忌賠罪,長孫無忌則連稱對事不對人,兩人的理由都非常正當且充分,最后二人惺惺對視,簡直是唐朝版的將相和。
離開長孫府,李素的表有些沉。
長孫無忌對他的不滿,如今已漸漸轉化為仇恨了。
原因有很多,當年的儲君之爭算一個,如今朝堂新舊替,新派勢力的崛起與老派勢力的固守兩者之間的對立算其一,或許還有門閥世家對李素這樣的寒門子弟代表的敵視也算其一,總之,不知不覺,李素與長孫無忌的立場已經越來越遙遠。
…………
回到太平村,家門口張燈結彩,從管家到部曲每個人臉上喜氣洋洋。
見李素一行人到來,諸部曲在家門前列隊,按刀齊喝。
“恭祝家主爵封國公,家業萬代!”
薛管家著大肚腩,顛顛兒的上前為李素牽馬,里一邊念叨。
“恭賀公爺晉爵國公,天恩浩,公爺又升啦,哈哈,咱家天大的喜事,再過幾年,公爺說不定能封個郡王,那時咱家可就是王府了……”
李素被部曲和下人們簇擁著往前走,苦笑道:“封郡王這種話以后萬莫跟別人說,本已是樹大招風,還嫌我樹敵不多嗎?”
說著揮了揮手,李素吩咐道:“薛叔人備宴,府里部曲兄弟和下人們都來,不醉不歸,今日不待外客。”
薛管家樂呵呵地應了。
李家的晚宴一直喝到深夜,下人丫鬟們算識趣的,吃喝過后自覺地退下,李家前院,部曲們卻喝得正是酣暢興起。
李素在部曲們面前格外放得開,索也丟了禮儀,擼起袖子跟部曲們拼起了酒,一碗碗烈酒,博得部曲們熱烈的喝彩聲,然后……李素撲通醉倒了。
第二天醒來,李素頭痛裂,掙扎著起,許明珠一臉嗔意地給他穿戴洗漱。
“夫君晉爵雖是喜事,飲酒卻不可過量,酒醒后難的可是您自己。”
李素著太皺眉:“我懷疑昨晚喝了假酒,派人去查一查,誰敢造假酒,還把假酒賣到我家來,過分了!”
許明珠推了他一下,笑道:“世上哪有人釀假酒?各家各戶都是自釀,莊戶人家有了余糧也釀一盆醪糟嘗嘗鮮,誰是真誰是假?夫君喝的酒就是您自己的方,咱自家釀出來的。”
夫妻二人說著話,丫鬟來稟,前院方老五有事稟報。
李素穿戴整齊,忍著頭痛來到前院。
方老五一臉焦急地在院子里來回踱步,見李素走來,方老五急忙迎上,低了聲音道:“公爺,那個倭國和尚又有靜了……”
李素眼一亮:“他和武氏又見面了?”
方老五點頭:“昨日下午,道昭出了會昌寺,仍在長安城一家酒肆見了武姑娘,二人單獨見面,聊了半個時辰后便各自離開。”
“他們聊了什麼能探出來嗎?”
方老五撓撓頭,為難道:“公爺,咱家部曲兄弟都是戰陣上的廝殺漢子,這種跟蹤打探的活兒,實在干得不利落,盯梢的人只是遠遠盯著,怕驚了他們,兄弟們沒敢湊近……”
李素笑道:“無妨,他們說什麼不重要,反正跟改良稻種有關。”
方老五又道:“不過兄弟看見道昭從懷里掏出一個布包遞給了武姑娘,那布包手掌大小,約莫是賄賂什麼的……”
李素揚了揚眉:“手掌大小?難不又是兩顆東珠?”
上次道昭來見李素時,送的也是兩顆東珠,李素不由有點郁悶了,居然敢留一手?看來自己當爹后心腸漸漸變了,扛不刀了。
“東珠一顆顆的往外掏,見人就送,這家伙是蚌殼轉世嗎?”李素神惱道。
方老五嘿嘿陪笑。
李素沉片刻,緩緩道:“五叔你親自去找農學監許敬宗,散布改良稻種突然被竊的消息,消息發酵一晚后,讓他馬上彈下去,對外宣稱無事發生。”
方老五點頭應了。
李素目忽然閃過一道殺機:“許敬宗那邊辦完了事后,讓鄭小樓出手除掉那個倭國和尚,記住,制造意外而亡的假象。”
方老五領命而去。
次日子夜,位于長安東郊的農學忽然敲響了鑼,急促的鑼聲驚起了農學的值守員和差役,一個震驚的消息在農學迅速蔓延。
從真臘國引進的改良稻種丟失了二百余斤,近兩石。
怎麼丟失的,是否有里應外合,什麼人的,這些都無人清楚。
第二天天剛亮,一臉氣急敗壞的許敬宗便匆匆進了農學,然后馬上宣布農學并未丟失任何稻種,是有人心散布謠言作,并下了口令,若仍有傳播謠言者,拿大獄問罪。
僅只一夜,眼看要蔓延的謠言被許敬宗用霹靂手段打下去了。
然而,這件事終究無法徹底瞞住,很快朝堂里的史們便聽說了,于是上疏參劾許敬宗,十幾名史上疏說同一件事,這下也終于引起了李治的注意。
李治不是昏庸的皇帝,在沒有徹底查清楚之前,他不會表達出自己的態度。農學里很快迎來了一群神的人,這群人的前是當年常涂的手下,以及從李素手中收編過來的那勢力,如今合二為一徹底掌握在李治本人手中。
稻種當然本沒丟失,一兩都沒有,李治派去的人查了幾天一無所獲,于是下了結論,果然是造謠。
至于造謠的源頭,已了懸案,當晚眾人只聽到一陣鑼聲,院子里不知道什麼人喊了一句“稻種丟了”,這句話就這麼傳開了,回頭再追查這個人卻毫無線索,只得草草結案。
案子剛剛結束,會昌寺又出了事。
一個名道昭的倭國遣唐使在下山的路上失足跌下山崖,死了。
大唐對遣唐使還是比較重視的,畢竟被藩屬國追捧學習的覺很不錯,遣唐使在大唐出了事必須要追究。
雍州刺史府派人查驗了現場,從各種痕跡和線索來看,這個名道昭的倭國僧人確實是失足跌落,而且他從倭國來長安不久,并沒與任何人結仇,很快雍州刺史府的仵作下了結論,道昭是意外而亡,此事上報尚書省后,尚書省批復將案通報遣唐使團,以及以公文形式呈遞倭國國主及大臣蘇我鹿。
…………
太極宮。
武氏如今在宮里的地位很微妙。
有權,而且權力很大,權力現在奏疏上,現在李治批閱奏疏很大程度上都依靠武氏在旁指點或是建議,的能力與智謀漸漸被李治看重,倚為臂膀,在李治面前說的話分量越來越重。
可是同時,在宮里又是個形的人,“形”的意思是,的存在不高,在后宮里,沒有職,的份只是一個宮,只不過這個宮的地位很超然,不做雜活,不洗涮不清掃,每天自由出任何宮殿,包括李治批閱奏疏的安仁殿,沒有任何人敢阻攔,因為這是獨屬于的特權。
這樣一個人的存在,時日久了,宮里的宦宮們自然不敢再拿當尋常的宮看待,就連剛剛被封后的王皇后也聽說了,特意將召去與閑聊,言語間頗多拉攏結之意。
武氏表現得很好,事實上已知道當年的自己為何被太宗皇帝貶掖庭了,所以這次重回太極宮,一直表現得非常低調,不顯山不水,但能辦事,不僅能辦事,還能把每件事都辦得很漂亮,的鋒芒從此沒有再顯過。
每天過得很累,但很充實,很快樂。李治在奏疏上批閱的每一句話,幾乎都有著的痕跡,漸漸的,把自己代進了李治的角,仿佛坐在桌案后批閱奏疏的是自己,那種指點江山,社稷大權盡在自己一手掌握的覺真的很不錯,而且,會上癮。
獨自一人托著腮,武氏悄悄地笑了起來。
原本以為自己會永遠在宮里形下去,永遠只是躲在李治后揮斥方遒的明人,然而,上次太宗葬儀之后,況已然有了改變,未來的……似乎還可以往上再努力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