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百味小說 古代言情 恣歡 第61章 真相(3)

《恣歡》 第61章 真相(3)

先生也不會同意。好幾次,送給們比較名貴的禮之后,先生便會悵然地道:“別對我們這麼好。我遲早要帶著阿錦離開的。”

不懂,問為什麼。

先生說:“你對我們實心實意的照拂,只是因為與我們投緣。正因如此,我更不能害了你。也不怕跟你說,我與阿錦,是見不得的人。我來京城,也是為了給阿錦尋個好的前程。只是……一直膽怯,怕自己不但不能如愿,反倒害了阿錦。”

“很危險麼?”問。

“可以這麼說。”

想了好一會兒,“那您就再等等,等幾年。到時候,我就能幫您了。而且,說不定我就能為阿錦找到好的出路。”

“阿錦……”先生躊躇半晌才道,“阿錦與我長得太像……不行的,你幫,便是害了你自己。”

說我不怕。

先生眼角潤了。

小心翼翼地道:“我聽您這話音兒,不定何時就要去冒險。那可不。這樣好不好?您打定主意之前,便把原委告訴我,我再不濟,也能幫您安排一些事。”

“安排一些事?”先生著雪白窗紗上花樹的浮影,語聲輕飄飄的,“說的對,我是該早些安排一些事。”

心慌,拉著先生的手,“您答應我,好麼?不然……我會一輩子都很難過的。”

先生是重諾之人,一旦承諾,絕不食言。那日被纏了大半晌,到底是答應了。

心里有底了,便放下心來,照常度日。

做夢都沒想到,們連句道別的話都沒有,便永久的離散。

那天從一早就心煩意,沒來由地想發脾氣。上午聽課時,好幾次走神,先生自然不悅,便訓斥了幾句。

想忍著不說話的,可鬼使神差的,還是頂了。

先生無奈,和聲讓回房歇息,明日再上課。

出了小學堂的門,阿錦跑到面前,搖著的手笑問:“小姐,下午娘要帶我去落霞庵,您要不要去?”

那一聲小姐,又讓的無名火發作了:說過多次,阿錦可以喚姐姐——特別想有個阿錦這樣漂亮乖巧的妹妹。可是阿錦總是聽從先生的吩咐,守著規矩,哪怕邊沒有下人,也不肯喚姐姐。

甩開了阿錦的手,“不去!”繼而揚著臉往前走,出院門往南走的時候,瞥見阿錦垂著頭站在原地,兩只小手絞在一起,著說不出的失落。

看了,反而更加煩躁,快步離開。

離別之前,是這樣對待們的。

看阿錦的最后一眼,便是那孤單、失落的小影。那一幕也漸漸地定格畫面,又深深地刻在心頭。

下午,們出門,再沒回來。

就算在夢中,也不曾再見。

就算一件不是很喜歡的首飾平白不見了,都會不甘心,急著找到。何況是兩個鮮活的人?何況是兩個親人?

求雙親派人尋找,雙親依了,但是,遍尋不著。

兩日后,一名聽從人差遣的小孩兒求見,一封書信。

是先生的親筆書信。

先生說:若是我平白失去下落,兩日后仍無音訊,便是你看到這封信的時候。只求你照拂阿錦一二。自然,我們也有可能一起消失不見,那就不需再為阿錦費心。

不要派人尋找。因為讓我們困的人,定是閣中人,除了首輔,哪一個都有可能。若反復尋找,便會惹得權貴側目,連累到陳府。

耐心等等,一個月之后,我若仍舊沒有回去見你,會有人再送信給你。

看完信,心頭燃起希,急匆匆找父母商議。是想,人命關天,父親若是將這件事告知錦衛,便能迅速找到先生和阿錦,們也能吃些苦頭。

父親問,這些話從何說起。

以為父親這次也會毫不猶豫地讓如愿,便把先生的信件出。誰料,父親看完之后,說:“教你的先生早就走了。我會盡快為你請一位才更佳的人。”

意思已經很清楚。震驚又失,轉頭求母親,母親卻是夫唱婦隨。

急怒加,指責父親是怕事懦弱之輩。

父親冷笑連連,繼而給講起了大道理,讓識大、知輕重,犯不著為兩個萍水相逢的人為家門引來不必要的事端。末了,又斥責不知尊卑,全忘了自己和先生各自是何份。

說了那麼多話,獨獨沒說過人二字。

父親當著的面兒,把先生那封信燒了,又喚來兩名管事媽媽,讓們領著丫鬟婆子,日夜看著,不準出府門半步。

那件事,是一生遭的第二次重創。

沒想過,雙親遇到是非,會是這般的冷漠世故。

之后,不用人看守,把自己關在房里很多天,醒著的時候,沒完沒了地哭,哭累了就睡。

先生與阿錦離開一個月之后,落霞庵的徐道婆來見,稱曾給過厚的香火錢,是來道謝送平安符的。

母親詢問幾句之后,才讓徐道婆去見

徐道婆先生所托,的是先生的第二封信。

這意味的是,先生已不在人世。

最擔心的事真了,反倒哭不出了。

信件中,先生說了這些年的經歷,始終認為,都是自己選擇的路,步步皆是錯,除了怪自己蠢,不能怪任何人。

阿錦注定是罪臣之,先生明知留不得,該做的是服一碗打胎的藥,等待回到董志和面前復命的日子,可思來想去好幾日,仍是無法割舍。以份,若不回去復命,就是背叛,是該滅口的人。選擇了逃匿。

事實證明,那時太天真,太看得起自己。本不能負擔阿錦的前景。

先生回到京城,是想請董志和看在時過境遷、阿錦又是孩的面上,給阿錦安排一條出路:阿錦與太像了,不論在何,一旦被董志和當初的眼線看到,便不得稟明他,那麼,阿錦不知會淪落到怎樣的境遇。

又一直不敢前去,怕自己這一去,阿錦連隨著東躲西藏的景都失去。是以,平時帶阿錦去的地方,只有落霞庵,自己更是只要出門便戴上帷帽,罩一件破舊的外袍。

末了,先生叮囑:董家的門風,你該有耳聞,若是我與阿錦都出事了,便又要加一條心狠手辣。等到你雙親為你張羅婚事的時候,若萬一想與董家結親,千萬要設法讓他們斷了那份心思。切記,離董家越遠越好。

先生始終是認命的態度,可不能。

只憑一封信,不管誰看了,都不會也不能給董志和定罪,董志和亦不會承認。退一萬步講,就算他承認,也必定用阿錦是罪臣余孽做文章,給先生安排出死不足惜的罪名。

更何況,雙親不肯幫,讓下人盯著,生怕再繼續追究那件事。

讓自己冷靜下來,言行如常地度日,等到雙親終于放下戒備,開始出門走

先生讓遠離董家,而卻要嫁董家。只有在董家,才有可能探明先生遇害的原委,才能設法攪董家。

于是,有了心積慮地結傾慕董飛卿的子,有了與董夫人產生的集,有了走近董家卻被董飛卿強行阻止的那一切。

心愿不帶來的巨大失面盡失帶來的惱怒,讓愈發憎惡董家的人,也恨上了董飛卿。

在同時,雙親也讓再度心灰意冷:到頭來,他們是經不起事的人,在既定的結果面前,他們偏要選擇最窩囊最沒面子的方式。

如果是會在董飛卿請英國公夫婦遞話的時候,爽快應下,賣董飛卿一個人,并設法結。可他們沒有,為著董志和許給的一些場上的益,堅持著不肯提出退親——那又把當什麼了?明知男子不想娶,還要嫁過去,要冷落嫌棄麼?

在那之后,對雙親的分便已所剩無幾。

董飛卿離京之后,大多數人都認為,過一段時間他就會回來,董志和也會與長子重修舊好——畢竟,皇帝都對董飛卿賞識有加。亦篤定這一點。

毀掉董志和那般出的長子,會給他帶來怎樣的切之痛?

為此,花費了諸多心,做了那麼多事。

但到近期才發現,看錯了董志和,亦看錯了董飛卿。董志和就是那種可以放棄親生骨的父親,董飛卿就是那種做出抉擇便不會回頭的人。

自先生、阿錦消失到如今,時日漫漫。

很多事自己知道,已偏離為們討還公道的初衷,因為在那條路上,風霜雪雨紛沓而至,讓變得偏激、狠毒。

曾鏡是毒殺的。

那是個樣貌都尋常的男子,卻也有戒心:命下人盯著平日的迎來送往。

知道與袁琛、秦樺有信件往來,他吩咐即刻斷了聯系:“商賈的家眷,為何要來往?”

不答應,起了爭執。

有多的下人跑去告訴了父母,他們一通規勸、敲打,說曾鏡能不計較你先前那門親事,已是心廣闊,你可別不知好歹。

沉默不語。

又出了兩次這樣的事之后,父母索回娘家住了幾日,每日耳提面命。

就這樣,對曾鏡起了殺心。

不耐煩再過這種日子,或者,也是變相的宣泄對父母長久的怨懟。

從那時起,已經生無可。沒了對親人的依賴期許,沒有朋友,沒可能有男子呵護照顧。

看到的經歷的一切,帶來的都是失、晦暗。

曾鏡的死,拉上了董夫人,用重金收買了董夫人信任的黃大夫。

袁琛送給的銀錢,自然不會只用來聘請高手針對董飛卿和蔣徽。

董家不是只有董飛卿一個人,一直在嘗試對別人下手:安排人/董志和、董越卿、董佑卿,派人接近他們。

都沒能事。

董志和大抵是力不足或能力不濟,平日要比首輔還要繁忙,每日早起上朝,下衙用飯后直奔書房,休沐時也忙著與幕僚議事;

董夫人龍,給董佑卿請了好幾位飽學之士。董佑卿應該是明白母親的期許,也希自己有一日能超越那個叛離家門的長兄,每日埋頭苦讀,經常做功課到大半夜,出府門的時候都

董越卿是庶子,不會像董佑卿那樣用功,卻也不敢四,膽子太小了,別人的善意惡意一概婉拒。而且,這樣一個沒分量的人,就算能算計,也派不上用場。

至于請人刺殺董家的人,想一想就算了:天子腳下,錦衛查案能力一流,次輔家中若是出了命案,不論如何都會從速抓獲兇手。若在那樣的前提下為階下囚,恐怕都不會有說話的機會,便已首異

董飛卿在滄州的時候,命人送了一封危言聳聽的信件給他,要他從速回京,到書院謀個差事,這是因為能夠安排人接近他,把先生的事、曾鏡之死逐步給他。

他和蔣徽回到京城,卻并沒照的話行事,便想,該是在著手查證。于是,開始等待他或蔣徽到曾家,質問

可他們沒有,做出了那麼多讓心驚膽戰的事,卻在遞帖子上門的時候,不屑一顧。

看出了他們兩相悅,卻他們的

直到他們查清了全部底細,才有了與蔣徽相見的機會。任何人都會好奇,做這一切是為了什麼,他們閑著也是閑著,定會查下去。

不求先生、阿錦的事人盡皆知,只求董飛卿更為嫌惡家族,出手撼那個門第,讓董志和失去手中的榮華富貴。不管怎樣,董飛卿是程閣老教導多年的人,有良知,有錚骨,有對弱小之輩的憐憫。

一路走來,從一個憎惡心狠手辣、傷及無辜的人,變了自己最厭惡的那種人。先生若尚在人世,也會對甚至嫌惡。自己又何嘗不是。

有時候,真就是為了心里舒坦一些,去傷害算計一些人。

細細數來,死的曾鏡、被滅口的曾鏡邊的下人、蔣徽,都是無辜喪命或險象環生,甚至于,連秦樺都算得無辜。

無辜的人很多,可是起碼有過或遲早得到安生的時日。

九歲的阿錦呢?年時的呢?

阿錦從沒堂堂正正地在人前活過,知道存在過的人都沒多

原本也秉承了先生的善良,卻被疾風驟雨摧殘了雙手染的罪人。

這筆賬算來算去,就像先生說過的,都認命吧。

已無法對任何人生出虧欠之,因喪命的人,是能力不及;算計不的人,愿賭服輸。

陳嫣獄七日后,傍晚,徐道婆來到董府,見到陶城,道:“你家老爺若是聽過穆雪、阿錦這兩個名字,便去獄中見一見曾太太。”語畢,飄然離去。

陶城連忙稟明董志和。

董志和斟酌之后,卻沒去大理寺,而是去見董飛卿。董飛卿與陳嫣先后向他提及那對母,他不相信是偶然。

董志和等了一陣子,董飛卿、蔣徽相形走到近前。

董飛卿道:“我們要去大理寺探監,您得空就一道去,不得空就改日再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