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百味小說 懸疑推理 一品仵作 第一章 鳳駕還鄉

《一品仵作》 第一章 鳳駕還鄉

這位崔大人年紀輕輕就得此要職,眼下雖是七品芝麻兒,但將來必定是要飛黃騰達的!

一時間,縣衙門口不知多盯住了崔遠,肚腸裡繞起了九轉十八彎兒。

有人後知後覺,悄聲道:“新任知縣大人的名姓聽著有點耳。”

“這麼一說,是有點耳……”

“前些日子聖上剛在寒門學子之中封了賢號,其中好像就有一位學子跟咱新任知縣大人同名!”

百姓對政事並不敏銳,有能記起那幾位學子姓甚名誰的,但當今聖上前些日子大封有功之臣,其中就有六位寒門學子。這些學子早在聖上渡江前就名揚江南,他們廣發檄文,揭發元黨謀朝篡位之心,聲討元相貪汙西北軍恤銀兩一事,要求聖上親政。

天下人皆道聖上是昏君,但在他們眼中似乎不是,沒人說得清從何時起市井之中開始流傳有關聖上的事的,隻記得起初是三兩首謠,後來茶樓裡的說書先生便不再說那些老掉牙的事兒,而是鬥膽說起了聖上。大夥兒一開始怕殺頭,沒人敢聽,後來見府不來抓人,又實在對皇家事很好奇,茶館裡的人才慢慢多了起來。

先帝暴斃、恒王妃之死、喪母之痛、殺宮妃的真相、廣納男妃背後的……一樁一樁,道盡聖上這些年來的忍不易,說得就跟真事兒似的。大夥兒起初將信將疑,但沒過多久,大江對岸就傳來了西北軍恤銀兩案告破的訊息,大家不信也得信了。

再後來,市井之中就熱鬧了起來,茶館酒肆裡常有寒門學子出,他們鬥詩激辯、暢論國政、批判士族、深談變革之要、擁護聖上親政。聖駕渡江時,盛京事變、立後詔書、皇後從軍朝替父報仇、帝後深的恩諸事早就傳遍了江南。不得不說,聖上之謀著實深遠,盛京事變在江南寒門思之後一年,說明聖上早在一年前就開始安排後路了。他一心親政,卻也為事敗做足了準備,這纔有了今日之景。如今江山一分為二,江南百姓的日子卻沒有到什麼影響,聖上親政之後,寒門子弟報國有,民間反而一派歡喜的景象。

那幾位得了封賢號的寒門子弟從此再沒去茶館,沒幾人記得住他們的名字,隻是城外張皇榜那天,因崔遠是越州人士,其母正是揭開西北軍恤銀兩貪汙一案的人,百姓在皇榜前議論了幾日,今日乍一聽見新任知縣的名姓才會有人覺得耳

百姓議論紛紛,崔遠充耳不聞,謝恩平後捧著聖旨退去一旁,縣衙外的百姓卻在此時倒吸一口涼氣!

隻見年的半邊臉上落著塊醜疤,半塊掌大的臉皮像是過烙刑一般,新舊疤長在一起,醜陋嚇人。天雨霧籠著縣衙,年恭肅地立在公堂外,遠遠去就像是閻王殿裡派來衙門裡當值的鬼差。

古來隻道人前風好,不知人後兇險事,聽聞崔遠尚未及冠,可瞧這前領旨的氣度,哪還能瞧得出年人的稚氣?

“帝後移駕——”

這時,太監的唱報聲傳來,林衛聞旨而出,跪在縣衙門口的百姓們紛紛起讓開路來。

步惜歡和暮青出了公堂,行經崔遠邊時,暮青道:“日後好好奉養你娘親。”

“也得學著做個好,古水縣乃是皇後的故鄉,朕把此地都給你了,莫要辜負朕與皇後的信任。”

崔遠不敢抬頭,跪答道:“微臣定不負聖恩!”

暮青來此前該說的話都已經跟崔遠說了,於是便沒再多言,與步惜歡相攜出了縣衙。

林衛已將長街清了出來,百姓在兩旁,帝後近在咫尺,隻見兩人比肩而立,男子撐著傘笑道:“坐了一路輦,還真有些乏了,娘子陪為夫散散步可好?”

“好。”子頷首應好,甚是清冷寡言。

男子不惱也不嫌,隻把傘遞給了宮人,當街牽住了妻的手,在百姓灼灼的目地問:“家中離此可遠?若是路遠,那還是坐輦吧,為夫捨不得娘子鞋。”

“不遠,遠也無妨,我沒那麼氣。”隻要他想,就陪他走,不論多遠。

“那就走吧。”他的笑似春風一場,吹皺一泓秋水,得人無酒自醉,“這會兒雨不大,想來也繡鞋,若是了鞋麵兒,歸家後為夫幫娘子換了就是。”

此話話音說低不低,周圍的百姓眼睛睜得老圓,無不以為自己耳朵出了病,聽岔了。

暮青低頭看了眼袖口,步惜歡正在袖子底下的手,得好不纏綿。太瞭解這人的德,他想的哪是換繡鞋的事兒?

“此番出行就該帶著史,似今日這般言行,回到朝中就該讓史參你一本!”暮青甩手整了整袖,看似惱了,耳珠卻微微泛紅,雲天青碧,不及這一抹紅暈秀麗,人不覺間看呆了眼。

“有娘子在側,為夫何需史?”步惜歡笑了聲,眸風月和,說罷一牽的手,懶聲道,“走吧!”

宮人趕忙撐傘隨,儀仗在後,隻見帝後相攜而去,裾舒捲如雲,龍對佩玉音清澈,一路叮叮當當的走遠了。

城北,後柴巷。

三年未歸,巷子裡的老墻兒下生了青苔,苒苒炊煙從巷子深飄出來,暮青站在巷子口,如細雨沾了眉睫,怔愣的神人不忍久看。

“可是巷尾那間?”步惜歡輕聲問。

“明知故問。”暮青回過神來,徑自進了巷子。

家中無鄰,巷子裡三年沒有人來,石板兒裡卻連雜草也未生,顯然是有人來灑掃過。鑾駕七日前就到了雲秋山,知縣可能派人來過,但衙門裡的人沒有旨意不敢擅院子,那此刻在生火做飯的人會是哪一撥?

步惜歡既然都派人來了,哪能不知暮家的院子是哪一間?

步惜歡的確知道,隻是暮青這回卻猜錯了,炊煙不是從暮家的院子裡升起的,而是從左舍院兒裡飄出來的。因巷子頗深,兩家捱得又近,暮青在巷子口纔看岔了。

“這院兒裡……”

“我們先歸家,一會兒再來。”

步惜歡賣了關子,牽著暮青的手便到了暮家門前。

賤庭門前無臺階,門隨墻開,門上無簪。銅鎖三年裡無人開過,鎖上竟未見銹斑,屋瓦上亦未生雜草青苔,連鄰墻之間種著的散竹也長得喜人,竹梢被細心修剪過,不曾因雜生胡長而彎竹遮住墻頭。

炊煙飄過鄰家院墻,柴米之香令人懷念,暮青怔在門口,有那麼一瞬,竟以為自己剛從縣衙回來,爹在家中生火煮飯,一推門進院兒就能聞見飯菜香。

然而,門上的銅鎖卻讓清醒地知道一切不過是舊時記憶,當從隨掛著的藥囊裡取出一把放了三年的鑰匙,鑰匙是溫的,鎖卻涼得刺骨,催人心頭生悲。

院子裡未生雜草,屋裡亦未蒙灰塵,臨走時翻開的櫃已經鎖好,榻上的被褥整潔依舊,桌上的銅鏡前卻還放著碗碟和筆,碗碟裡的梔子已乾,那是離家前用來易容的,到如今竟還保留著原樣,隻是上麵的灰塵被小心翼翼地拭過;書房裡的書未遭蟲蛀鼠咬,每一本都摞放在原位,不見灰塵;灶房裡堆著新柴,離家前用過的乾草、柴禾和藥罐等還在原地,其餘什都灑掃得乾乾凈凈。

暮青去各屋裡轉了一圈兒,出來時問:“你很久以前就派人來看護院子了?”

江南多雨,門鎖如若三年未用,銹跡一定很厚,即便能掉也會留下銹斑和痕,可是剛剛進院兒時發現門鎖很,顯然這三年裡常有人來此。

“不久,你我拜堂之後纔有人看護在此,以前隻是過些日子就來灑掃一回。”步惜歡不知何時把傘從宮人手裡接了過來,隻有他一人立在院子裡,宮人都在院門外候著。

暮青怔了怔神兒,拜堂是一年多前的事,那晚穿戲服拜的堂,那時並未覺得自己當真了親,沒想到步惜歡會派人來看家護院。

“你孃家隻剩下這一間院子,你心裡惦記著,為夫派個人來看家護院也是應當的。嶽父如若在天有靈,你我的婚事總要他放心纔是。”步惜歡淡淡地笑了笑,眸底溜逝的愧意卻未逃過暮青的眼。

暮青這才發現步惜歡一直站在院子裡沒,雨勢不知何時大了起來,他撐著傘立在院子當中,任大雨潑袂,一也不。堂皇金殿都坐得的人,一間民院兒竟他如此拘束。進院兒後就各屋檢視,沒顧得上讓他進屋坐,他竟不知自己進屋,平日裡那麼厚無恥的人,今兒竟拘束起來了。

他……還是在為爹的死而自責。

此事兩人已心長談過,暮青不想把以前所說的話再說一遍,徑直出了主屋,拉著步惜歡便進了閨房,“我屋裡的床榻小了些,念你護院有功,分一大半給你,如何?”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