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百味小說 懸疑推理 一品仵作 第四十一章 神女降世

《一品仵作》 第四十一章 神女降世

神脈山上本無道,當初兩國開戰,為了方便大軍通行,聖景離不顧神規戒律,命大軍伐木而行,是在山中開出了一條道來。書趣樓()

月白星稀,鐵蹄踏著山路,鳥飛蟲避,萬籟俱寂。

子夜時分,月落西山,一陣鐵蹄聲急踏而至,斥候小將下馬奏道:“啟奏殿下,前方三十裡未見埋伏!”

暮青道:“再探!”

斥候道:“是!”

話音落下,斥候翻上馬,鐵蹄聲遠去,暮青揮指前方,下令行軍。

道上行軍比翻山越嶺要快上許多,大軍急行,三日可過神山。大安縣已落神殿殘餘勢力之手,由慶州叛叛將趙大舜領兵鎮守,暮青為了執政而來,除了神甲軍外,還率有兵三萬,戰馬不可棄,必走道,神殿在半路設伏的可能很大。

暮青命斥候軍頭前探路,三十裡一報,大軍山的頭一日未見埋伏,第二日未見埋伏,第三日仍然不見埋伏。

五月十一日傍晚,暮青率大圖朝廷兵馬抵達大安縣外,隻見兩岸茶山碧綠,一池河水幽紅,護城河上架著吊橋,城門大開,不見人煙。

一隊斥候馳城中,半個時辰後策馬馳出,下了飛橋,下馬稟道:“啟稟殿下,末將等人遍查四門、縣廟、街巷,未見叛軍一兵一卒!據城中百姓說,叛軍三日前便棄城而去,不知所蹤。”

月殺道:“三日前,我們剛好進山。”

言外之意是,事太巧必是謀。

暮青冷笑道:“他們應該也一併棄了褚縣和永定縣,明早點兩個營的兵馬,兵分兩路前往二縣,若二縣與大安縣的形如出一轍,立刻通知慶州軍點兵鎮守。”

暮青未道明原因,傳令兵領命退軍中,暮青揚鞭喝道:“進城!”

三萬鐵騎踏城中,見縣廟矗立在城央,夕斜照,彤雲萬裡,宛若仙府。街道上市鋪打烊,家家闔門閉戶,晚風捲起黃塵,鋪屋破敗蕭索,宛若一座空城。

然而,沿街的門後、窗後卻有無數雙眼睛注視著領兵城之人,那人是個子,雪披風,銀鎧甲,雙十年華,容驚世。迎著紅雲策馬而來,夕照不化眉眼間的清霜,黃塵遮不住淩風傲世的脊背,生是閨中,風姿卻勝過萬千男兒。

是南興英睿皇後,是大圖鎮國郡主,更是傳聞中的轉世之

鄂族千百年來子卑微命賤,神向來由男子擔任,兩百多年間民間盛傳的轉世之子當真會是個子嗎?

百姓不知政事,更不解神意,隻知神殿兵馬棄城三日,慶州軍疑城中有詐,一兵一卒也未敢踏。三日來,第一個敢率軍城的人就是這個子,了數萬軍中兒郎不敢踏的大安縣,踏了千百年來紛爭不斷的鄂族土地,似一道出雲之雷、一柄出鞘之劍,斬過山河,銳氣直破九霄。

大安百姓注視著子的影,直至目送遠去……

一年前,大安縣廟曾被暮青奪占,這日傍晚,明正大地馳過長街,登上高城,主縣廟。

次日清晨,兩營兵馬出了城,兵分兩路,往褚縣和永定縣而去。如暮青所料,兩縣的神殿兵馬同樣棄城而去,不知所蹤。

慶州軍聞訊趕來收復城池,自從新主帥杜勇在軍中被刺殺之後,慶州軍中的主帥人選一直未定。軍中無主帥,各副將對神殿兵馬棄城之事看法不一,故而一直按兵未

暮青一麵命人傳收復三城的捷報回都朝中,一麵去信慶州、中州和延州,各點了一軍的銳弓弩手,發兵武牢山。

月殺問:“主子懷疑神殿的兵馬埋伏在武牢山?”

暮青道:“很顯然。”

聖典和聖現世,神殿必有搶奪之心,可他們既沒有在神脈山中設伏,又突然棄城而去,所為何故?除了意圖在古祭壇上決一死戰外,還有別的可能嗎?武牢山常年由軍把守,神殿的兵馬對武牢山的地形和廢都祭壇一帶很悉,在那裡設伏,一可占據地利,二可保證能見到兩件寶。

若想讓鄂族百姓相信轉世祖神降世,必須要持兩件寶鳴響神鐘,隻要神鐘一響,是誰鳴響神鐘的並不要,隻要能持兩件寶回到中都神殿,誰就是鄂族百姓心目中的轉世之人,所以與其把兵馬耗費在守城上,不如在武牢山中決一死戰。

此乃孤注一擲之計,神殿的殘兵吃定執政必先前往祭壇洗,就算是刀山火海,也會闖進去的。

暮青冷笑一聲,有陣子未理事,有人怕是覺得蠢了!

暮青隻在大安縣停留了三日,待慶州兵馬接手城池,便立刻率軍往武牢山而去。

安定四州並非易事,為防三年又三年,一天都不想耽擱。

五月二十四日傍晚,武牢山下,三州兵馬會和,四司長老也率神殿鬼軍從中都趕到了。除殷長老外,其餘三司長老皆是聖景離奪權之後委任的。景離失心一事,百姓尚不知,唯有四司長老知曉。

大軍就地紮營,四位長老到中軍大帳中叩見執政時都顯得心事重重。

追隨聖多年,原本聖將復國後的要事都安排好了,如今新帝忽然敕封神,四州改換執政,份敏,政見不明,執政時日僅僅三年,豈能不令人憂心?

當初,殷長老曾奉命督監慶州州試,當時可真沒想到,在州試上公然睡大覺的木家小子今日會為四州的執政。

軒轅聖之後……

或許,這就是所謂的因果,是命中註定吧。

暮青將四位老者的憂看在眼裡,卻隻說道:“進山之後,祭壇洗之事有勞四位長老了。”

殷長老深深一揖,說道:“殿下放心。”

……

次日一早,暮青下了一道很古怪的軍令——命三軍拔營,返回慶、中、延三州,圍武牢山界。

既然要兵圍武牢山,為何還要將兩軍兵馬調來,再調回去?

四位長老不解其意,待三軍拔營離去後,暮青方命斥候進山,十裡一報。

古祭壇在陣北,過了十裡聖穀,再翻過一座山嶺方可抵達。若有兵馬藏於山中,也該在那座山上或廢都附近,十裡一報未免過於小心。但四位長老商量好了似的,皆未多,隻在一旁看著。

隻見暮青命令斥候在前,輜重在後,每報十裡,輜重車馬便行進十裡。聖穀這邊果然沒有發現敵,斥候十裡一報,一連報了一日夜,而輜重押運則耗了兩天時日。

第二日夜裡,斥候來報,說輜重已經押運過了聖穀。

時值子夜,山風颺,暮青一聲軍令,響箭破空而去,十裡一傳,驚了神山聖穀。

四位長老本已歇下,聽聞響箭聲慌忙下了軍榻,一帳簾兒,麵大變!隻見武牢山北泛紅,幾息之後便火沖天!

“……火!火!這……”三位長老指著連天的大火看向殷長老,殷長老的臉被火映得忽青忽赤。

那可是神山啊!

武牢山乃神族山,聖穀那邊的山嶺更連著神脈山,翻過山嶺便是古都和祭壇!居然有人膽敢放火燒山!

而那個有此膽量的人著山那邊,麵漠然,聲音清寒,“敵有刀山,我有火海,哪個厲害,明日自見分曉。”

說罷,便進了中軍大帳。

殷長老著那揮刀般落下的帳子,如鯁在

沒錯,藏兵於山最忌火攻,若此山非武牢山,神的兵馬必不敢設伏於山中,可此乃神山地,且英睿皇後是到祭壇上去洗的,好歹該敬一敬神山吧?哪個能想到會未上祭壇、未敲神鐘,先一把火把神山給燒了?

說句犯上之言,這與新帝登基前一把火將天壇給燒了何異?就算是大圖新帝駕臨武牢山也不敢神,天下間敢行此事的怕是隻有一個英睿皇後了。

本用不著明日,今夜就能見分曉,神的那些殘部必遭大敗!

果然讓殷長老給猜著了。

的兵馬於武牢山後嶺設伏,事前探子留意著朝廷大軍的向,見三軍弓弩手前往武牢山會合,還以為要暮青增兵佈防,此乃尋常舉措,哪知三軍剛剛會合,暮青又命大軍返回,神的殘部這才覺出了非同尋常之

探子急忙出山頻探,發現朝廷兵馬尚未進山,倒是輜重車輛跟在斥候後先押送進了山。輜重先行也很反常,但英睿皇後非泛泛之輩,必然察覺了己方棄城的用意,也許是為防山中設有陷阱伏兵,故而命輜重兵馬先行探路。那些輜重車馬很古怪,車用黑布罩著,車轍印子不重,可見車上載著的絕非軍械,也絕不可能是糧草,糧草乃大軍之命脈,英睿皇後絕不可能命糧草軍進山探路。

輜重車馬有三百餘輛,沿著山道行進,排布,探子為防暴行蹤不敢靠近,眼見著兩天一夜之後,輜重車馬行進到了後嶺山下。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