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瑾淡淡地道:“我娘失心的事原本沒告訴,直到前年除夕,我娘去看,二人生了口角,我娘有些瘋癲,被看了出來……畢竟是母,就如同我娘平日裡總斥責,可仍舊擔心一樣,看出娘病了之後,時常向宮人打聽,後來請命到延福宮中服侍娘親。我想著,若們母二人能夠和解,對我娘而言未必不是一劑心藥,便準了此事,命衛和宮人監看著。這兩年,還算盡心,隻是子一直那樣。”
“比仇恨心更難消除的是偏執心,我理解大哥為人子和醫者的心,隻大哥切莫大意。”暮青今夜與姬瑤隻見了短短一麵,很難斷定心的改變究竟有多大,但出手之後未看人,並且轉就走了,這種阻斷視覺拉開距離的行為表明心並未真正接納自己的母親和兄長。放下過往需要時間,兩年寒暑實不算長,在將要離開之際,暮青認為有必要提醒兄長。
巫瑾笑了笑,溫言細語地道:“好,妹妹放心。”
話音剛落,鑾車就停了下來。
宮人道:“啟稟陛下,紫宸殿到了。”
紫宸殿位於皇帝理政的宣政殿後,大圖歷代皇帝設宴皆在此殿。
戌時正,大圖文武和南興、北燕兩國使臣殿列席。
戌時二刻,宮人唱報道:
“大圖皇帝陛下駕到——”
“南興英睿皇後殿下、大圖神大人、鎮國郡主殿下駕到——”
“大遼狄王到——”
百和兩國使臣急忙起,隻見百餘宮侍提燈引路,遠遠去,駿馬拉著鑾車彷彿踏著星河而來,鑾駕停在殿外階下,大圖天子和英睿皇後一同走了下來,如不知,還以為是大圖帝後駕臨了。
當今的大圖天子不尚奢華之風,今夜宴請使節,天子之服卻依舊素簡,舉止間廣袖舒捲,盡顯南國風雅。
倒是傳聞中一貫喜素服的英睿皇後今夜華大冠,盡顯威嚴。
殿上首置著龍案,左側置有一張案,右側的則是呼延查烈的席位。
暮青帶著呼延查烈在兩國使臣灼灼的目中進了大殿。
大圖文武列於龍案下首兩側,其下是兩國使臣,南興使臣居左,北燕使臣居右。暮青從北燕使臣麵前走過,麵清寒,目不斜視,剛到上首,忽覺殿上有道不同尋常的目跟隨著自己,不由猛地轉去!
這一轉,袖風掃得燈架上的燭火都搖了搖,暮青立在忽明忽暗的燭裡,見大圖百恭立,兩國使臣垂首,大殿之上除了文武百,席後還跪滿了宮太監、舞伎樂師和佩刀侍衛,暮青掃視大殿之時,那目已然無影無蹤。
這時,宮人開始宣唱,百聞樂見禮,一番繁文縟節之後,眾臣歸了座,巫瑾說道:“今日皇妹還朝,朕設宴為接風洗塵。朕自汴都回國至今已近五年,皇妹助朕登基復國在先,執政鄂族四州在後,功績天下共睹,無需朕再多言。這些年來,朕每每想起皇妹為國事與夫婿關山遠隔,便覺得虧欠皇妹甚多。日前,南興來使傳遞國書,接皇妹回國,朕準了。欽天監已擇定了吉日,下月初八,由龍武衛大將軍萬嵩率衛隊護送皇妹回國。”
萬嵩聞旨離席而出,跪呼領旨。
大圖文武也一齊離席,叩拜高呼:“臣等叩謝郡主殿下復國安邦之功!”
暮青為大圖郡主、南興皇後,按禮製,大圖百對本不該行全禮,但今夜上至權相公卿,下至文武朝臣,烏泱泱地跪在大殿中央,山呼之聲震耳繞梁。暮青仍在意著方纔之事,麵兒上波瀾不興,南興的使臣們卻都心澎湃。
遙想當年,當百得知駕南巡的真正目的是要護送瑾王回國奪位時無不震驚,後來,因皇後殿下治政淮州,平定嶺南,屢建奇功,百對親涉險就沒那麼大驚小怪了。隻是那時誰也沒想到,皇後殿下不僅助瑾王登了基,還助大圖復了國!更沒想到的是,會就任大圖神,執政鄂族四州,與陛下一分離就是五年。
皇後殿下執政鄂族四州,對南興而言自然有莫大的好,但對大圖而言,鄂族四州的安定無異於半壁江山的安定,得益於此,新朝廷才能在三年清剿叛黨,穩定朝局。
大圖百這一拜,皇後殿下之無愧!
“今日宴飲,是朕為皇妹接風洗塵,也是朕為皇妹送嫁踐行,眾卿同樂。”巫瑾說罷,宮人高唱一聲開宴,百起席,宮人捧宴殿,禮樂聲奏起,宮宴就這麼開始了。
南興和北燕兩國使臣麵對麵坐著,王瑞等人一坐下就往對麵看了一眼,麵譏誚,目挑釁。
這小半年,兩國使臣同在驛館裡住著,抬頭不見低頭見,沒槍舌劍。北燕使節團此番前來求親簡直是自取其辱,南興帝後已夫妻,天底下豈有一嫁二夫之理?方纔大圖皇帝雖未提及北燕的婚書,但話說得很明白了,但這能讓北燕的使臣們能多些自知之明,莫要惹人不快。
但王瑞等人的目剛收回來,北燕使臣那邊兒就有人端著酒杯站了起來。
那人紫袍玉冠,相貌堂堂,執著酒盅朝暮青遙遙一祝,說道:“下太常寺卿華鴻道,見過殿下。殿下智勇冠絕天下,下欽佩已久,今日有緣得見,僅以此酒祝殿下福寧安康。”
話音一落,大殿上就靜了。
南興使臣們惱怒地盯著對麵,王瑞暗暗地在膳案下擼袖子,心道倘若這群竊國賊子敢當殿拿帝後未行婚之禮的事兒為由勸皇後殿下改嫁,那今夜這紫宸殿上不得要上演一出文臣武鬥的鬧劇了。
大圖文武暗暗地瞄著上首,這些年,南興北燕二帝相爭,爭的是天下,也是一個子。而這個子,以其功績而言,本不該以桃事意之,奈何好窺私事乃天下人的劣,英睿皇後當年是北燕帝的將,曾兩救他於危難之中,誰不想知道會如何對待北燕使臣,對待這封天下瞠目的求親國書?
暮青坐在案後,著眾臣窺視的目,麵清寒依舊。看向華鴻道,這是今夜殿之後頭一回正眼端量北燕使臣,但開口之言卻令所有人都沒想到,隻問了一個字,“華?”
暮青清冷寡言,天下皆知,在盛京朝廷為時,華鴻道雖未見過,但對英睿都督之名可謂如雷貫耳,故而一聽此問,便明白了暮青之意,答道:“回殿下,家父華廷文。”
華廷文,元修的舅舅。
元修有兩個舅舅,華廷文和華廷武。前年夏天,下陵大災,華廷武因賑災不力之罪被革了職,半年,他的幾個兒子也因一些小錯遭貶,如今皆居閑職。據說,華廷武被打另有緣由,他一直將老父和妹妹之死歸咎於元修,政見也屬強派,在朝堂上常與天子近臣爭執,久而久之,招致了此禍。這也就能理解為何華鴻道為華家子弟,本應對暮青有恨,卻依舊領了這樁求親的差事,如不識時務,誰知能否善終?
“那你幫本宮帶句話回去。”暮青之言華鴻道愣了愣,隨即彬彬有禮地俯首一揖,一副洗耳恭聽之態。
暮青道:“你祖父之死有疑,並非阿歡下旨所殺,也很可能不是死於流箭。”
話剛說到一半,華鴻道就猛的把頭一抬!
北燕使臣俱驚,殿嗡的一聲,大圖百竊竊私語,連樂聲都停頓了片刻。
眾臣皆以為英睿皇後命使臣傳給北燕帝的話會是“恩斷義絕”、“死生不見”之言,誰也沒想到會提及北燕帝外祖父之死。
英睿皇後是南興帝之妻,二人深,天下皆知,說此話本應有為夫君開之嫌,但二帝之間隔著國仇家恨,可謂不共戴天,已無化解的可能,即便澄清了這件事,也不可能改變什麼。正因為如此,英睿皇後之言反倒可信了。
可……若真如此,燕帝外公的死又是怎麼一回事?
百驚的驚,猜議的猜議,殿眾人百態俱顯,暮青高居上首,目如電地審視著群臣的神態。隻見大圖群臣皆在議論,北燕使臣或震驚、或猜疑,侍衛宮人皆垂首而立,眼觀鼻鼻觀心,一副什麼都沒聽見的樣子。
——殿並無可疑之人。
暮青微微皺眉,心道莫非真是自己多心了?
這時,華鴻道朝暮青打了個深恭,說道:“下定將此話帶到。”
暮青將目一收,待華鴻道直起來時,已端起酒盅,抬袖一遮,羽的縷縷金輝將殿上的煌煌燈都退了幾分。
暮青將酒一飲而盡,落盅之時麵冷淡,而後就再不多言了。
華鴻道看著暮青,忽然明白了今夜為何著華大冠而來,應是料到他們會敬酒,這南興袍恐怕纔是給燕帝陛下的回答。而方纔提及祖父之死,怕是另有深意,至於有何深意,他一時之間竟琢磨不。